分享

原花青素简介

 西域居士008 2015-11-27

原花青素简史

1534-1535年的冬天,有一队法国人正在现加拿大魁北克地区的圣劳伦斯河中航行探险,由于时值寒冬,河水结冰,船队被困,船员们依靠船上储藏的十粮维生,吃不到任何新鲜蔬菜。这样没过多久,船员们就发觉他们的身体莫名其妙地变得虚弱了,其中有些人甚至表现出了可怕的病症:关节疼痛,皮肤出现巨大红褐色斑点,牙龈肿胀溃烂,牙齿松动脱落。不久,一些体质较弱的人就在绝望中死去了,恐惧笼罩着整个船队。当时尚没有人知道这就是被后人称为的坏血病。也没有人知道只要人体摄入的维生素C量不足就会导致这种病。事实上,16世纪的远洋探险队员们有许多人中因患坏血病而客死他乡。然而这些法国人是幸运的,他们遇到一个印地安土著人并从此人处获得治疗这种病的方法,那就是将当地一种松树的树皮和松针捣碎熬汤,然后将汤喝下,剩余的残渣涂敷在患病的关节等处。法国人终于幸免于难;心有余悸的探险队长将这段可怕的经历详细地记录在他的探险日志里。船长的本意是要告诉他国内的同胞探险美洲的艰辛,然而他万没想到,他的日志启发了许多后来的科学家。维生素C的发现与此有关,而最为重要的是到了本世纪40年代,法国科学家马斯魁勒博士受之启发,发现了抗氧化剂-OPC的第一个可用于商业生产的资源-松树皮。

 本世纪20年代,匈牙利伟大的科学家Albert Szent-Gyorgy博士发现了维生素C,并因此而获得诺贝尔奖,被世人尊称为维生素C之父。由于维生素C可针对性地治疗坏血病,因而开始时维生素C被形象地称为抗坏血酸。不久,加拿大的科学家成功地在实验室里合成出了维生素CAlbert Szent-Gyorgy博士的维生素C是从植物中提取而得的,相对于合成的维生素来说,从植物中提取的维生素C被人们戏称为“粗品”维生素C,因为提取维生素C的纯度不高,而合成的维生素C则是100%的纯度。人们想当然地推论:合成维生素C对坏血病的治疗作用应强于所谓的“粗品”维生素C。然而实验的结果却正好相反,合成的维生素C几乎没有抗坏血病的功效。这一结果使Albert Szent-Gyorgy博士坚信提取的维生素C中另外还含有一种物质,该物质与维生素C协同对抗坏血病。Albert Szent-Gyorgy博士研究的结果是一种叫做黄酮的化学物质,由于这种物质可以降低血管的渗透性(Permeability),依据维生素C的命名原则,AlbertSzent-Gyorgy博士将其命名为维生素P。遗憾的是由于当时的分离技术,Albert Szent-Gyorgy博士并没有真正地分离出“维生素C伴随剂”,而自然界黄酮种类很多,其他人用另一种黄酮则重复不出AlbertSzent-Gyorgy博士的实验结果,并且因为未分离出“真正的维生素P”。因此也无法确定人体缺乏它时是否“真的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而这是判定一种物质是否真正属于维生素的标准。这样,“维生素C之父”的“二公子”维生素P未得到世人的认可。1950年,美国FDA判定维生素P是一个错误的概念,宣布取消,这样,维生素P终于被“判了死刑”。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否定“维生素C伴随剂”的存在。最终完成这一研究课题的是法国科学家马斯魁勒博士。

 二战后的法国,物资极度匾乏。为了解决牲口的饲料问题,法国农业部决定将落花生下脚料利用起来,这其中包括花生皮和花生仁的包衣。但法国农民抱怨说他们的牲畜并不喜欢吃这种饲料。农业部的官员们想知道“法国的牲畜们为什么如此挑食,是否是因为花生皮或仁的包衣中含有什么有毒物质?”农业部将这一研究课题委托给法国科学院,科学院将这一课题委托给法国波尔多大学研究生院,最后这一任务落在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身上,他就是当时正在波尔多大学研究生院做博士论文的年仅25岁的马斯魁勒,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首先证明这种饲料没有任何毒性,然后推断说,牲畜们之所以不喜欢吃是因为在花生仁的包衣中含有一种此前还从未被人分离鉴定过的物质:黄酮类化合物原青花素(英文缩写OPC),这种物质的味道非常苦涩。至此,应该说法国农业部的疑问已经被完全澄清了。然而马斯魁勒并没有就此终止研究,因为他在实验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把花生的包衣中提取出来的OPC喂养实验动物时,动物的血管强度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提高一倍,血管的渗透性明显降低;用患水肿的老鼠做实验,水肿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他把这一实验结果报告给他的导师--研究生院的院长。院长对此也很感兴趣,因为当时院长夫人正怀有身孕,像许多孕妇一样,正经受着水肿的煎熬,腿肿得几乎无法走路。“既然马斯魁勒证明是无毒的,”院长想,“我何不在夫人身上试试呢?”结果,院长夫人成为第一个OPC的受益者,没用多少天,她的肿胀的腿就完全恢复了,这证明OPC是效果显著的血管增强剂。从此开始,马斯魁勒将其毕生投入对OPC的研究开发上了。

 随后,马斯魁勒又陆续证明OPC是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一种属于多酚的物质。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性,一只存在于果实的皮及植物的木质部,其作用主要是保护植物中易氧化的成分,如花生仁中的油脂,但由于一般含量都很低,虽然已证明了它可用于调节血管机能,但无法用于大规模的商业生产而失去实际意义。

 若干年后,马斯魁勒偶然读了一本有关Jacquer Carter美洲探险的书,了解到发生在400多年前的那件事。他脑中闪过一个念头是:挽救了船员们的松树皮中除了含有维生素C外,很可能还含有OPC。花生仁包衣中的OPC可保护花生仁中的油脂不被氧化腐烂,松树中也有大量的松脂,从这一点看,每一棵松树就是一粒“巨大的花生”。激动不已的马斯魁勒亲自去了加拿大魁北克地区进行研究。结果证实了他的推想:松树皮提取物除含有维生素C之外,确实还有“维生素C伴随剂-OPC”它们二者协同对付坏血病,OPC的作用之一就是保护维生素C在到达起效部位之前不被氧化失活。这就是有人也将OPC称为维生素C效剂的原因。

 此后不久,马斯魁勒又发现法国海岸的树皮中也含有大量的OPC。这一发现的意义在于找到了大量提取OPC的新资源。此时是50年代。不久,松树皮提取物(其中含有约85%的OPC)在法国被注册为药物,其商品名为Pycnogenol,用于提高血管的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这是OPC的第一个明确适应症。在随后的实际应用中,欧洲的医生们从他们的病人所反馈的信息中获得,OPC的功能并不仅仅局限于血管系统疾病,它对诸如花粉过敏、关节炎、胃溃疡等疾病同样也具有明显的疗效。

 20世纪70年代,马斯魁勒又发现了获得OPC另一个更好的资源-葡萄籽。用葡萄籽提取的OPC含量高达95%,并且,他还用葡萄籽中的OPC系统地做了一系列实验,如生物利用度试验、毒性实验、三致实验(致畸、致癌、致突变)等,这一切都是为了将OPC打入美国市场。

 80年代,自由基对健康的影响日益为人们所认识。由于OPC具有强烈的抗氧化作用,而自由基也是通过氧化损伤来危害健康,马斯魁勒做了OPC的自由基除活性实验,实验结果证明OPC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强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其抗自由基氧化能力是维生素C20倍,维生素E50倍,尤其是其体内活性,更是其他抗氧化剂无法比拟的。

 1986年,马斯魁勒就OPC的自由基清除剂功能在美国申请了专利,OPC作为一种抗氧化功能食品正式进入美国市场,由于不再受作为药物时需有明确适应症的限制,OPC基于清除体内过量自由基的功效,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大,实验应用证明,目前已发现OPC对近70多种疾病具有直接或间接的预防治疗作用。

 原花青素(OPC)的功效

OPC在国外的应用非常广泛。作为一种抗氧化功能食品,它具有非常强大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现代医学和营养保健学认为,自由基在人体内可直接引起许多疾病,还和另外一些疾病发生相关。OPC的防病保健功效的原理就是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另外OPC还有一些其他特点,如很好的生物利用度(药物进入血液的数量和速度)、易于和胶原蛋白结合、稳定细胞膜以及抗酶活性(组胺脱羧酶)、能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部组织等。

 

总结起来OPC具有若干方面的保健功效,概括为:

--降低如下病症的发病危险:

--心脏病、癌症、早衰、关节炎、超过70%的与自由基有关的疾病;

--增强血管壁抵抗力;

--降低毛细血管脆性,保持毛细血管适当通透性;

--对青肿具有缓解作用;

--增强毛细血管、静脉、动脉的机能;

--减轻运动损伤的严重性;

--预防并缓解静脉曲张;

--减轻水肿和腿部肿胀;

--治疗慢性静脉机能缺损;

--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危险;

--提高血液红细胞膜的柔韧性;

--增强皮肤弹性和柔滑性;

--预防紫外线、静电对皮肤的辐射损伤;

--过敏方面:对枯草热(花粉过敏)非常有效;

--炎症方面:抗炎、提高关节柔韧性、减轻关节肿胀所致的疼痛、减轻糖尿病性视网膜炎、预防由之导致的失明;

--免疫系统方面:可增强免疫能力、降低感冒发生的频度、减轻其严重性;

--消化系统方面:对紧张所致的急性胃溃疡效果显著,对其它消化系统炎症也有效。

 一、心血管的保护与OPC

OPC最初的应用就是用于提高血管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的渗透性。血管属于上皮组织,其组成中胶原蛋白和硬弹性蛋白含量较高,这保证了血管有一定的强度来容纳血液,并有一定的渗透性来保证物质交换正常进行。当自由基氧化血管后,导致胶原蛋白的过度交联,使血管弹性降低,血管容血量下降,血压升高(导致高血压的一个原因)。自由基促使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酶释放,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被降解,其结果是血管渗透性升高,血液中的许多物质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渗出血管,表现出青肿、内出血等。

 最近的实验研究发现,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氧化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病的关键因素。维生素E使这一氧化过程很好的抑制剂。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最近的调查研究指出:体内低浓度的维生素E比血液高胆固醇水平是更明确的心脏病信号。维生素E因为是强效抗氧化剂而预防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实验证明,OPC的抗氧化活性是维生素E50倍,因而可以推断OPCLDL的保护作用应比维生素E强许多。其它的研究还发现,OPC可预防血小板粘着在血壁上,从而预防血凝产生及发生中风。

 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中弹性纤维逐渐氧化而变硬。这种硬化是导致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原因。OPC提高血管弹性而降低血压。患者服用OPC一段时间后,血压会明显下降。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还表明,OPC可降低胆固醇水平,缩小沉积于血管壁上的胆固醇沉积物体积。OPC还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逆转酶的活性来降低血压。

 1979年的一份来自法国的研究报告显示:喜欢喝葡萄酒的人心血管疾病率显著低于一般人。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对到底是葡萄酒中的某种物质还是酒精起到这种作用一直存在争论。19952月,一项发表于心脏病协会的杂志上的研究报告指出:在预防心脏病方面,6杯葡萄汁的效果相当于2杯葡萄酒,这项研究提供了不容置疑的证据证明是OPC而不是酒精对血液循环系统有益,因为葡萄籽是迄今所发现的最丰富的天然OPC资源。

 二、癌症和OPC

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葡萄籽提取物的抗癌功效。大量的研究证明:以OPC为代表的抗氧化剂可以极大限度地降低各种癌症的发病率。有一项研究显示:那些体内维生素E水平较低的人得癌症的危险率是正常人的11.4倍,OPC的抗氧化性是维生素E50倍,在预防癌症方面比维生素E要强的多。OPC保护细胞DNA免遭自由基的氧化损伤,从而预防导致癌症的基因突变。体内有一种细胞叫“天然杀伤细胞”能杀死癌细胞,OPC可以保护这种细胞,延长其对抗癌细胞的活性时间。

 俄国人早就了解到OPC的这种保护作用,前苏联的宇航员们长期服用一种富含OPC的植物饮料,以保护他们在太空飞行时抵御太空射线的辐射损伤。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造成严重的核污染,当地许多人遭到辐射损伤。辐射损伤是白血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一直到现在,生活在该地区的人们依然被建议喝一种叫做Crimean的红葡萄酒-- 一种富含OPC的葡萄酒,来缓解核泄露对人体的影响。

 三、皮肤和OPC

在欧美等国家,OPC享有“皮肤维生素”、“口服化妆品”等美誉,是颇受各年龄层女士青睐的一种美容抗皱产品。皮肤属于结缔组织,其中所含有的胶原蛋白和硬弹性蛋白对皮肤的整个结构起重要的作用。这种完整性依赖于一种所谓的“胶原蛋白交联”-胶原蛋白形成一股一股的微纤维,两股微纤维又像绳子一样拧在一起,中间还有胶原蛋白形成的纤维联结,就像梯子一样。适度的交联是必须的,因为只有如此才能维持机体的结构完整性。而自由基氧化却可造成过度的交联,使得这种结构变得僵硬而易脆。在皮肤上,这种过度的交联就表现为皱纹和囊泡。OPC在这里扮演双重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它可促进胶原蛋白形成适度的交联;另一方面,它作为一种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可预防“过度交联”这种反常生理状况的发生。从而也就阻止了皮肤皱纹和囊泡的出现,保持皮肤的柔顺光滑。

 使皮肤具有弹性的是皮肤中的另一种组分-硬弹性蛋白。硬弹性蛋白可被自由基或硬弹性蛋白酶所降解,缺乏硬弹性蛋白的皮肤松弛无力,使人显得老态龙钟。

OPC能够抑制参与形成雀斑的黑色素的酰氨酸酶的活性,降低约50%黑色素的产生,另能抑制由紫外线引起的色素沉着,从而达到皮肤增白的作用。这也就是OPC被誉为“口服化妆品”、“皮肤维生素”的原因。

 四、抗过敏、抗炎活性和OPC

OPC的抗炎活性早在50年代就被人们注意到,这部分源于其抗氧化活性,因为它可抑制诸如组胺、5-羟色胺、前列腺素及白二烯等炎症因子的合成和释放。OPC可选择性地结合在关节的结缔组织上,以预防关节肿胀,帮助治愈受损组织,缓解疼痛,因而OPC对各种类型关节炎效果显著。

 OPC之所以具有抗炎活性,是因为它可抑制组胺脱羧酶的活性,这种酶与组胺的产生有关,OPC还限制具有透明质酸酶的作用下进入机体组织。

OPC的抗过敏活性也与其抗组胺作用有关。人体内有两种细胞叫做嗜碱细胞和肥大细胞,这两种细胞中含有一些过敏化学物质,自由基作用于这两种细胞的细胞膜,导致细胞破裂,释放出其中的致敏化学物质,当机体接触到外界的一些过敏源如:花粉、灰尘、药物、异物蛋白(如鱼虾等海鲜)时,就表现出过敏症状。与一些常用的抗过敏药比起来,OPC不但效果显著,而且还有一个巨大的优点:它没有一般抗过敏药服用后嗜睡的副作用,不会像其它过敏药;服后使人精神不振,晕晕欲睡,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五、眼睛和OPC

眼睛是机体上对辐射激发的自由基损伤最敏感的器官之一。现代生活中的辐射源很多,由于臭氧层被破坏使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光中紫外线强度很高,电视迷和电脑迷长时间地坐在荧光屏前使眼睛受非常强的辐射损伤,这种损伤主要就是自由基对眼睛晶状体和视网膜的损伤。由于眼睛对光线的特殊敏感性,故而眼部一般含有高浓度的抗氧化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来自天然的保护作用逐渐削弱,结果眼睛晶状体中的蛋白质被自由基氧化,使晶状体变厚,这就是所谓的白内障,眼睛的视力会因此而逐渐变得模糊。绝大多数的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白内障,每年因此而失明的人不计其数,2006年中国统计数据是400万人,就是在美国,每年因白内障而失明的人数也达到4万之众。抗氧化剂OPC清除体内自由基,预防自由基对晶状体蛋白质的氧化,从而预防白内障的发生。

 事实上眼睛的健康在绝大程度上还依赖于眼部那些极微细的血管的完整性,这些血管为眼睛提供血液。如糖尿病病人,由于血中糖的浓度过高而使血管内外渗透压失去平衡,血中物质渗漏出来,沉积在视网膜上,结果导致糖尿病性视网膜炎,引起不可逆性失明。OPC可显著提高血管抵抗力,降低血管渗透性,从而抑制了血中物质的渗漏,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炎发生。

 OPC还可以预防青光眼。青光眼是由于眼底压过高所致的。眼部胶原结构为眼睛提供张力并由此来维持眼睛结构的完整性。自由基损伤眼底部靠近视神经及毗连的微血管中的胶原结构,造成眼内压升高引起青光眼。OPC易于和胶原蛋白结合,在自由基对胶原蛋白造成损伤前就被OPC清除掉,这样就从根本上预防了青光眼的发生。事实上OPC还可修复被自由基损坏掉的胶原蛋白,因而OPC也可用于治疗青光眼。

 六、牙齿和OPC

牙齿方面的疾病主要有龋齿和牙龈炎。

龋齿是由于口腔中的致龋菌所导致的,这种细菌能分解糖生成酸,从而把牙齿腐蚀,形成龋洞,暴露出里面的牙神经,使病人疼痛难忍。但是致龋菌只有依靠一种纤维蛋白复合物膜先附着在牙冠或牙面上后,才能发挥它的致龋作用。OPC可以结合在这种蛋白纤维上,阻止它们相互结合形成菌斑粘在牙上,这样,致龋菌就失去了“根据地”。在口腔内唾液的冲洗下,不能长时间附着在牙上,也就不能分解糖生成酸去腐蚀牙齿了。OPC还可以分解已经形成并粘附在牙上的菌斑,使其脱落,因而可以使已经形成的龋洞不在进一步发展。

牙齿腐蚀和牙龈疾病还与由食物中所含的自由基引的炎症有关。OPC通过其抗炎功效、自由基清除功效及结缔组织保护作用,对牙齿及牙龈提供强烈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七、OPC的其他功效:

 抗溃疡

现代社会,胃溃疡的发病率很高,胃病治疗药的年销售额在几种治疗药中名列前茅。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压力加大所致。当人们生活和精神压力加大时,胃内组胺的分泌相应增加,从而导致胃溃疡。OPC通过减低组胺产生及结合到胃粘膜上的结缔组织上来保护胃壁,限制溃疡面对胃壁的进一步侵蚀,缩小溃疡面,帮助治愈溃疡。其它治疗胃溃疡的药主要是通过抑制胃酸的分泌,这样必然导致消化不良的副反应,实际应用证明:OPC可有效预防治疗自发的或由阿斯匹林、甾体及NSAID类药物导致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脑及神经系统

OPC是具有抗氧化剂中唯-一个能透过血脑屏障而对脑细胞提供抗氧化保护作用的抗氧化剂。正是基于此,它才具有预防早老性痴呆的作用。OPC还可以稳定血脑屏障,使有害物质和毒性物质无法进入大脑从而起到对大脑的保护作用。

 

OPC对哮喘也有益处,哮喘是由于发生在气管内的过敏反应引起的,这种过敏反应导致气管收缩并产生大量粘液。OPC具有抑制组胺及其它炎症化合物的能力,因而在治疗哮喘时非常有效。

 前列腺炎

炎症其实是在人体任何部位均可能发生的一种疼痛症状,是对诸如创伤、感染和刺激的应急反应,表现为各种症状如红肿、疼痛、发热和功能丧失的综合。前列腺炎是老年男性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由于前列腺素PEG2作用下导致前列腺功能失调的一种炎症病变。OPC主要通过抑制PEG2的释放来改善前列腺炎症状,提高前列腺病人的生活质量。

 PMS(月经前综合症)

每一位妇女都不会对PMS(Premenstrual Syndrome)感到陌生。PMS一般的症状表现为:疼痛、乳房肿胀、腹部不平坦、脸部浮肿、骨盆不定性疼痛、体重增加、腿部功能紊乱、情绪不稳定、兴奋、易怒、情绪低落以及神经性头疼等,这些症状源于肌体对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正常生理性变化的敏感性增高所致。

 运动损伤

 OPC能提高关节柔韧性,修复结缔组织中的胶原蛋白。这种功能不仅会对专业运动员有很大帮助,而且对好动的儿童和青年们也有巨大益处。OPC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黄酮,它可抑制硬弹性蛋白酶和“坏的”可导致炎症的前列腺素PEG2,以及抑制组胺的释放,这些均可减轻运动损伤导致的炎症,并且通过控制肿胀,使受伤运动员尽快恢复。

 八.OPC的安全性

 OPC在欧洲已经使用半个多世纪,在美国使用也有数十年的历史,各处都没有发生副作用的报告。在法国里昂的巴斯德学会(PasteurInstitute)及德国的细胞研究所(CytotestCellResearch,略称CCR)都做过无毒(Nontoxic)、无畸形(Nonteratogenic)、无诱变(Nonmutagenic)、无致癌(Noncarcinogenic)及无抗原(Nonantigenic)试验证明葡萄籽提取物(OPC)是安全的植物多酚(生物黄酮类)。

 OPC原料非常苦、涩,偶有胃部敏感体质者服用后有不适感,类似人群只要将服用时间改到饭后服用不适就会消除。

九.服用量

治疗剂量:每次补充OPC200毫克,每天两次;

保健剂量:每次补充OPC100毫克,每天两次。

 

十典型案例

1.许**:某省人大副主任,有多年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心脏病史,在省医大附属医院专家的建议下,从2004年开始服用葡萄多酚胶囊进行辅助治疗,每次两粒、每天两次。坚持服用一个月后,自觉症状明显改善,复查,各项指标恢复到正常水平,困扰多年的吃饭忌口现象也得到显著改善。

 

2.张**:某省省委书记,工作劳累导致神经官能症,睡眠和精神不佳。在省医大附属医院专家的建议下,从2005年底开始服用葡萄多酚胶囊,每次一粒、每天两次。坚持服用一周后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目前,张书记正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精力为党和人民辛勤工作着。

 

3.王**:女,34岁,江苏无锡人。婚后身体一直孱弱,消瘦、浑身无力、脸白无光、精神不佳。系统检查结果显示并无典型病变,属亚健康状态。服用葡萄多酚胶囊仅一个月后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食欲增加、脸色红润、精力充沛,体重从41公斤增加到54公斤。

 

4.张**:男,70岁,山东潍坊人。200610月检查,肺癌晚期,已经不能手术治疗。200610月至20071月之间在山东齐鲁医院进行化疗五次,化疗前开始服用葡萄多酚胶囊,每次3粒,每天两次。化疗过程中及化疗后,没有其他化疗患者的消瘦、脱发等各种不良损伤现象,体重反而增加。目前,一年有余,身体、精神状况均良好,复查,瘤体显著缩小。

 5.谢**:男,58岁,山东青岛人,教授。因患高血压医生建议服用葡萄多酚胶囊。此前谢教授曾因意外导致视网膜脱落和穿孔,视力下降到0.2左右。在坚持服用葡萄多酚胶囊过程中,除去高血压得到明显改善外,六个月后检查眼部,其受损的视网膜奇迹般得到了很好的修复,视力水平恢复到了1.0。目前谢教授经常去加拿大去看望女儿一家,照看外孙女,解决了多年因身体状况造成的各种问题。

 6.杨**:退休干部,患冠心病多年,心肌缺血、心绞痛。在专家的建议下,2006年开始坚持服用葡萄多酚胶囊。2007年体检过程中,心脏彩超显示:心脏功能异常良好。

 7.黄**:女,43岁。脸部妊娠斑十几年,曾采用多种治疗途径效果不佳。偶然间服用葡萄多酚胶囊仅一个月后,妊娠斑颜色就开始明显变浅,以后每天服用葡萄多酚胶囊,现在除去妊娠斑完全消失以外,女同志常见的月经前种种不适、睡眠、精神、皱纹等都得到改善。身边的同事们在她的介绍下,都已经开始每天服用葡萄多酚胶囊。

 原花青素(Procyanidins,PC)是植物王国中广泛存在的一大类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起初统归于缩合鞣质或黄烷醇类,随着分离鉴定技术的提高和对此类物质的深入研究与深刻认识,现已成为独树一帜的一大类物质并称之为原花青素。原花青素主要分布在葡萄、银杏、大黄、山楂、小连翘、花旗松、日本罗汉柏、白桦树、野草莓、海岸松、甘薯等植物中,但研究发现葡萄籽提取物中原花青素的含量最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数十种植物的原花青素低聚体和高聚体进行了生物、药理活性的研究,发现原花青素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具有抗氧化、抗肿瘤、保护心血管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1原花青素抗氧化性与结构的关系

    原花青素呈粉末状,易溶于水、乙酸、乙醇、丙酮等溶剂。原花青素由不同数量的儿茶素或表儿茶素结合而成,最简单的是儿茶素、表儿茶素或儿茶素与表儿茶素形成的二聚体,此外还有三聚体、四聚体等直至十聚体。按聚合度的大小,通常将二~四聚体称为低聚体,将五聚体以上的称为高聚体。在各类原花青素中,二聚体分布最广,研究最多,是最重要的一类原花青素。

    原花青素之所以表现很强的抗氧化作用,由于B环上具有相邻二酚羟基广泛的电子非定域化,使得相应的氧化形式另外获得稳定状态。另外,在其高分子结构中,几个与O原子邻位的二羟酚基使得原花青素充分与金属离子(Fe(III) Cu(II)Al(III)及蛋白结合,络合作用的贡献在于阻止了催化自由基反应的金属离子的活性,这是原花青素具有营养和生物学价值的主要特征。

    黄烷间的连接类型(C4C6结合,C4C8结合)对原花青素捕获自由基抗氧化有很大影响,提示原花青素在水溶液中所采取的构象不同影响了它们的亲水特性,因而影响了它们与水相和脂质相中过氧化氢的相互作用[2]。二聚体中,因两个单体的构象或键结合位置的不同,可有多种异构体,已分离鉴定的8种结构形式分别命名为B1B8,其中,B1B4是由C4→C8键合,B5B8C4→C6键合。Faria[3]通过监测耗氧量和测量共轭双烯的形成评价原花青素5种不同结构成分(单体,直到五聚体)的抗氧化能力,被实验的成分都能通过增加氧化作用的诱导时间来保护细胞膜对抗过氧化氢自由基的损害。这种作用效果呈增加趋势,直到二聚体作用最强,之后可能由于空间位阻现象的存在,随着结构复杂性的增加抗氧化作用降低。而Silva[2]通过研究低聚原花青素抗氧化性能与结构的关系显示,随着由单体构成的二聚体、三聚体等聚合度的增加,抗氧化活性也随之增加。可能是自由羟基和氢原子数量的增加,提高了水相中抗氧化剂的功效;随着聚合度的增加,这些化合物对脂质相的分配系数也增加。

 2原花青素在体内的吸收代谢

    原花青素在营养学中备受关注,尤其在西方饮食中,因为它占人们摄入酮类中的一大部分,对人体健康很有帮助。然而人们仍不是很清楚在体内发挥有益作用的究竟是原花青素的单体、低聚体,还是肠道微生物的芳香族酸的衍生物。围绕这个争论,Garcia[4]用一种合成的低聚原花青素(包含由乙基桥联的表儿茶素单位)喂养雄性Wistar大鼠(200 mg/kg体重),这种合成的原花青素(synthetic PC SPC)还包括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食入1h后,在血浆中检测出四甲基化二聚体原花青素(TDPC),食用2h后,血浆中达最高浓度(14 mg/L),同时肝脏中每克组织中也含有15 mugTDPC。研究表明,口服二聚体原花青素能很快吸收,并在体内甲基化。该实验是首次在血浆和肝脏中检测出甲基化的二聚体原花青素。Garcia等认为,血浆和肝脏中的TDPC发挥了激素样效应,且在原花青素和富含原花青素的食物中,原花青素二聚体是最佳的生物活性物质。在Shoji[5]分析苹果原花青素的吸收情况时也证实了原花青素低聚体能很快被大鼠吸收,直接参与体内的生理功能,且多聚体原花青素影响低聚体的吸收。

    Tsang等将葡萄籽提取物包括儿茶素、表儿茶素,原花青素的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和多聚体喂养大鼠,24h后检测肝、肾、脑和胃肠道以及收集血浆、尿和排泄物,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它们的黄烷-3-醇含量。食入1h后,少量的黄烷-3-醇从胃排空到十二指肠,很大程度地到达回肠,2h后进入盲肠,3h后有相对较少量的被检测到进入结肠。胃肠道,以及胃肠外的葡萄籽提取物黄烷-3-醇和仅能示踪的原花青素,还不能证明原花青素是在胃肠道解聚释放出黄烷-3-醇。特别是在血浆中含有较多的儿茶素葡糖苷酸和甲基化葡糖苷酸代谢产物,在肝、肾中也检测到这些物资,尿液中也表现有这些物资以及硫酸盐代谢物,和少量原花青素二聚体B1 B2 B3 B4,以及三聚体C2和未知的原花青素三聚体。24h后在尿液中检测出的儿茶素和表儿茶素代谢物的量分别是摄入单体量的27% 36 %,此水平与其他研究者报告的结果也相一致,该结果显示,葡萄籽提取物中的原花青素低聚物食入后在任何程度上没有解聚成单体形式。还没有充分的分析数据能证明在脑中有黄烷-3-醇代谢物存在。

    3原花青素抗氧化性的药理作用

    原花青素可提供猝灭多种活性氧自由基所需要的氢(H),对能引起生物组织膜因发生过氧化作用而导致结构和功能损伤的羟(OH)自由基等有明显的清除作用,从而起到对生物器官的保护作用。

3.1抗脂质过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

许多研究证明,原花青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很好的氧自由基清除剂和脂质过氧化抑制剂。Bagchi[7]用小鼠进行体内实验,用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VCVE琥珀酸盐(VES),β-胡萝卜素对TPA(12-O-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 12-O-十四烷酰佛波醇-13-醋酸盐)诱导的肝、脑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的保护作用进行了比较,发现在100 mg/kg BW剂量下原花青素、VCVESβ-胡萝卜素均可降低TPA诱导产生的活性氧簇,使用腹腔巨噬细胞发光法降低率分别为70 18 47%和16 ,使用细胞色素还原法降低率分别为65 15 37 19 ,同时还发现原花青素对于抑制TPA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以及腹腔巨噬细胞活性氧的产生,具有剂量反应关系。结果表明,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可对氧化损伤起到保护作用,且保护作用优于其它抗氧化剂。此外,Bagchi[8]的体外试验也获得了相似的结果。我们分别使用化学发光法和细胞色素C还原法测定了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VCVE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原花青素对自由基的抑制具有浓度反应关系,在100mg/L的浓度时,原花青素对超氧化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的抑制能力分别为78%和81 ;同等条件下,VC抑制上述两种自由基的能力分别为12%和19 VE50 75 ,说明原花青素是一种比VCVE更强的自由基清除剂。

    Simonetti等评价体外补充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对有氧化应激者的影响,10名健康自愿者每日口服110mg原花青素30d,服用前后抽取静脉血,比较发现,总抗氧化能力以及血浆中α-生育酚浓度没有改变,而红细胞膜中α-生育酚浓度从1.8±0.1 增加到2.8±0.2 mg/gDNA被氧化的淋巴细胞从7.23±2.47 减少到2.34±0.51,并且红细胞膜中脂肪酸的构成变为高水平的不饱和脂肪酸。结果表明,服用原花青素可发挥在体内的抗氧化保护作用,可节约体内脂溶性维生素E,减少淋巴细胞DNA的氧化损伤。Nuttall[10]通过临床研究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对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C)VCVE水平的影响,对20位自愿者采取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让受试者服用含300mg原花青素的胶囊2颗或安慰剂连续5d5d后采集血样,间隔至少2wk后重复研究。结果显示,血浆中VCVE的含量没有变化,而TAC水平提高,第5d时,TAC408.1±22.9 提高到453.3±453.3。研究表明,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能提高血浆TAC,但其临床应用还需进一步随机实验研究。

3.2保护细胞作用

许多原发性、进展性退行性疾病被认为与过度的过氧化反应有关,Zhu[11]研究了从可可提取物儿茶素、表儿茶素、原花青素低聚物对自由基引起的小鼠红细胞溶血的影响,体外研究发现,儿茶素、表儿茶素、原花青素低聚物在2.5~40μmol/L时存在剂量依赖性保护作用,其中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表现出最强的抑制作用:10μmol/L时,对溶血抑制率分别是59.4% 66.2% 70.9%20 μmol/L时,84.1% 87.6% 81.0% 40μmol/L时,90.2% 88.9% 78.6%。之后进一步研究,A组:用100mg原花青素给小鼠灌胃;B组:对照组,灌生理盐水。测血浆总抗氧化能力,发现A组灌胃后30~240min时血浆抗氧化能力明显提高 (P < 0.05),红细胞抗溶血能力增强(P < 0.05)。同时将A组小鼠的红细胞与B组小鼠的血浆混和,发现A组小鼠红细胞的抗溶血能力增强;将A组小鼠的血浆与B组小鼠的红细胞混合,发现B组小鼠的红细胞抗溶血能力也增强。结果表明,可提取物儿茶素、表儿茶素、原花青素低聚物具有很强的细胞膜保护作用。

    Roychowdhury等通过体外细胞培养研究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对神经小胶质细胞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用50mg/L的原花青素处理过的神经小胶质细胞对H2O2的耐受性提高,分析表明,原花青素减低了神经小胶质细胞内NO的产生,同时,在NO产生时,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可提供对细胞内GSH(还原型谷光苷肽)的保护作用,因而提高了H2O2损伤后细胞的活性。Lu[13]通过致癌物质PMA (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12-十四酸佛波酯-13-乙酸盐)损伤模型研究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显示,原花青素能有效保护PMA引起的DNA损伤,抑制PMA介导的H2O2产生,另外还可抑制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肝线粒体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降低MDA(丙二醛)的含量。Li等还将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对氧化损伤后的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及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影响进行研究,将离体大鼠胸腺细胞H2O2损伤后,流式细胞计量法检测,细胞程序性死亡及线粒体跨膜电位分别是(29.53±3.8) %(27.24±2.2) %,用浓度为50mg/L的原花青素处理后,检测值分别是(8.61±1.2)%(87.55±4.7) %,两实验组差别有显著性,表明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能抑制氧自由基损伤后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及降低线粒体跨膜电位。

3.3抗肿瘤作用

 原花青素能与蛋白结合并改变其结构,因而能调节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和蛋白活性。另外原花青素影响氧化还原反应敏感的信号传导途径,改变其基因表达[9]Puiggros[15] 评价了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的作用效果,RT-PCR和分光光度法测试mRNA和酶活性水平。在氧化状态下(1mmH2O21h),癌细胞的GSH(还原型谷光苷肽)含量下降,MDA含量升高,由于GPx/GR(谷光苷肽过氧化物酶/谷光苷肽还原酶)mRNAs的后调控调节及GSTmRNA的调节增强所致。用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处理(15mg/L24h)后的实验组与氧化组相比,GPx/GR表达增加,GSH含量与氧化组无显著差异,且GPx/GR酶的活性没有明显增加。研究者分析,在浓度为15mg/L时原花青素主要通过增强mRNA和酶活性的表达来调节与谷光苷肽相关的酶,而不单是通过调节GPx/GR酶的活性来预防氧化损伤。Faria等通过原花青素5种不同结构成分(单体,直到五聚体)分别作用于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来评价这些化合物对细胞成活力和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30mol/L时,二聚体和三聚体能降低细胞的成活力和增殖,而在60mol/L时没有这种作用。儿茶素在3060mol/L时都能减少细胞的成活力和增殖。实验还发现,原花青素的这些成分所表现的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对细胞成活力、增殖效果都是一样的,其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3.4预防白内障作用

氧化损伤是白内障发生中最具有意义的环节,许多实验都证明晶状体的氧化损伤发生在晶状体混浊之前。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能阻止实验诱导的白内障的发生已有诸多报道,然而,原花青素对白内障的形成的影响还很少有研究。Yamakoshi等用葡萄籽提取物(含原花青素38.5%)喂养遗传白内障小鼠(ICR/f ),采取标准饮食,食物中原花青素的含量是00.082%27d后裂隙灯下观察,葡萄籽提取物能明显阻止或推迟白内障的形成,与对照组相比,晶状体的重量和MDA含量及血浆胆固醇酯过氧化氢(ChE-OOH)水平明显降低。结果表明,原花青素和其抗氧化代谢产物由于它们的抗氧化活性能预防白内障的形成。

 

3.5对其它药物的协同作用

某种药物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与作用效果受一同食入的其它物质的影响很大。Faria等研究食入原花青素对人肠吸收有机阳离子的调节作用,从葡萄籽提取5种不同结构的原花青素,评价对Caco-2细胞吸收MPP+1-甲基-4-苯基吡啶)的影响。暴露于600μg的原花青素60min后,Caco-2细胞对3H-MPP+的吸收增加,并且增加程度与原花青素的结构复杂性相关。已证实,随着前保温时间的增加,对3H-MPP+的吸收也增加,推测这与在前保温时原花青素被氧化有关,运载体的运载活性能干涉这种变化,已被证实的抗氧化剂表明,运载体的氧化还原状态可影响它的活性。另外,反刺激实验表明,儿茶素、二聚体能用作MPP+的运载体,此结果与原花青素作为MPP+运载体的竞争抑制剂的假设相一致。总之,原花青素能调节MPP+Caco-2细胞内的吸收,这种调节最可能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现象实现。饮食中这些化合物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影响它们的吸收和利用度,在实际应用中要考虑到原花青素的浓度和其结构的复杂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