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积极心理学:让人生更美好

 binbin2020 2015-11-28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呢?通俗地讲,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关心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心理学,它是由故事的主人公、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提出并倡导的。

  赛利格曼和大家讲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

  在他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数月后的一天,与五岁的女儿在园子里播种。他的女儿叫尼奇。赛利格曼虽然写了大量有关儿童的著作,但实际生活中对于孩子并不算太亲密,他平时很忙,有许多任务要完成,其实种地也只想快一点干完了。尼奇却手舞足蹈,将种子抛向天空。

  赛利格曼叫她别乱来。女儿却跑过来对他说:“爸爸,我能与你谈谈吗?”“当然”,他回答说。“爸爸,你还记得我五岁生日吗?我从三岁到五岁一直都在抱怨,每天都要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当我长到五岁时,我决定不再抱怨了,这是我从来没做过的最困难的决定。如果我不抱怨了,你可以不再那样经常郁闷吗?

  赛利格曼产生了一种闪电般的震动,仿佛出现了神灵的启示。他太了解尼奇的成长,太了解自己和自己的职业。他认识到,是尼奇自己矫正了自己的抱怨。培养尼奇意味着看到她心灵深处的潜能,发扬尼奇的优秀品质,培养她的力量。培养孩子不是盯着他身上的短处,而是认识并塑造他身上的最强,即他拥有的最美好的东西,将这些最优秀的品质变促进他们幸福生活的动力。

  这一天也改变了赛利格曼的生活。他过去的五十年都在阴暗的气氛中生活,心灵中有许多不高兴的情绪,而从那天开始,他决定让心灵充满阳光,让积极的情绪占据心灵的主导。

  继而,赛利格曼将这种关心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心理学,定位为积极心理学。

1、积极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任何新的事物出现都不是偶然,一定会有其原因,积极心理学也不例外。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心理学的三大使命。心理学自1879年脱离哲学的襁褓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后,就立下了自己的三大使命:治疗心理疾病、让所有人的生活更有意义、鉴别和培养天才。二战之前,心理学工作者们很好的完成了这三大使命。二战结束后,情况就发生了改变,由于战争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摧残,心理学开始慢慢的将注意力全部放在了第一个使命上:治疗心理疾病,而逐渐忘记了后面的两大使命。直到50多年后的20世纪90年代,心理学家们才渐渐意识到光靠医治人类的心理疾病,是不能够让人们生活得更幸福、更有意义。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心理疾病貌似是越治越多,很多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攀升,发病的最低年龄也在不断下降,甚至小学生都出现了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心理学家们发现仅仅关注人类的痛苦、缺陷、弱点、心理疾病是不能让人们更幸福更有意义的生活的,还需要关注人类的优势、潜能、力量、美德,即积极的一面。下面是积极心理学起源和发展的各种标志性事件。

1998年的心理学年度大会上,当时的心理学会主席塞利格曼第一次正式的在大会上提到“积极心理学”一词;还是1998年,塞利格曼邀请了西卡森特米哈伊等心理学家到墨西哥的艾库玛尔(Akumal)参加一个小型但是意义重大的会议,经过一个星期的讨论,最终确定了积极心理学的三大研究支柱: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20001月,塞利格曼和西卡森特米哈伊联合在著名心理学杂志《美国心理学家》上发表名为《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主要介绍了积极心理学兴起的原因、主要研究内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一标志性的文章让世界真正的熟悉了积极心理学;2002年,由斯奈德和洛佩斯编写的《积极心理学手册》一书标志着积极心理学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一场心理学运动了。后续,很多心理学家们都加入到了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中,学术研究和立说著书都开展的如火如荼,关键点在于一定要把那些已得的研究成果分享给普通大众,让他们能自己利用学术研究成果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2、积极心理学的使命和理念

积极心理学的使命

积极心理学的使命还是心理学刚独立时候的那三大使命,后来是由于心理学的使命方向偏向于第一个使命:治疗心理疾病,才忘却了后两大使命。所以积极心理学的使命是之前心理学使命的补充,或者说是一种回归,即让所有人过上更有意义的生活和鉴别培养天才。积极心理学里也有积极心理治疗来治疗心理疾病,所以她没有忘记那些有心理问题的一部分人。通俗点儿说,就是让心里有问题的人能及时解决自己的问题;让正常人能发现发挥自己的优势、挖掘自己的潜能以及培养自己的力量与美德,从而过得更有意义;让那些“超常人”能够发现自己的“超常”并能很好的利用资源平台发挥自己的超常才能,以实现自身的价值。


积极心理学的理念

理念对比

谈到理念,一定要和其他理念相对比之后,才能显示出其独特性。为了作对比,我们先分类,姑且把从二战之后到积极心理学诞生之前的心理学称为“消极心理学”(之所以这么称呼仅仅是因为这个时段的心理学只关注人类的伤痛、弱点、缺陷等消极的一面,而绝不是给人们带来的都是消极影响)。其实消极心理学在二战后的几十年里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至少研究揭示了10多种以前难以治疗的心理疾病的奥秘,帮助了千百万人减轻或治愈了他们的心理困扰。

如果消极心理学能在解决人们心理疾病之后就能让人们过上幸福的有意义的生活的话,积极心理学就不会有机会出现还发展这么迅速。很显然,消极心理学的这一理念(仅仅消除心理疾病就能让人过上有意义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根本行不通。这里仅举一个例子以说明。几十年来,心理学发展出了应对抑郁症的各种方法以及药物治疗,但是以美国为例,20世纪末美国的抑郁症患者的数量是40年前的10多倍,而且抑郁症还呈现出一种低龄化的倾向,40多年前抑郁症患者多为中年人,而如今却连十几岁的孩子都出现了抑郁症的症状。所以只关注人类消极的一面,觉得只要治愈了消极就能赢得积极有意义的人生,绝对是妄想,几十年的结果证明这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个时候积极心理学就应运而生了。

从消极→积极,是补充而不是否定

之前也提到了消极心理学的丰硕成果了,所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并不是对消极心理学的否定,只是因为消极心理学不能解决人类心理上的所有问题以及不能让人们过上蓬勃发展的有意义的生活,所以积极心理学的出现是对消极心理学的补充,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帮助,两者共同为人类服务,让全世界的人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所以消极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两者之间是互相补充,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从而达到一种全方位的均衡的发展,以更好的服务人类。举个不是特别恰当例子,一个地方种小麦提供口粮,但不够这个地方的人们吃的,即种小麦不能解决所有人的吃饭问题,人们可以选择在其他合适的地方再种些玉米以补充口粮,而不是把所有小麦全扔了。所以种玉米是对小麦的一种食物上的补充,而不是因小麦不能解决温饱问题而否定之。


仅消除消极,并不能获得积极蓬勃的人生

举一个图例和事例作说明。看图1,是一个类似于数轴的一个连续的线轴,它和数轴一样,有零点、正方向和负方向,单位长度没有标出,但它是连续性的线轴。对应于零点的位置我们称之为“0状态”,往左是负向走向,往右是正向走向。0状态的左侧是消极的一侧,越往左走越无限逼近“最消极”极点;同理0状态的右侧是积极的一侧,往右无限逼近“最积极”极点。0状态是理论上的中间状态,它指对其他事物既不喜欢也不厌恶的一种中性态度或体验。一个处于0状态的个体一旦受到内在因素或是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影响后,其状态就会偏向一侧,要么偏向左侧消极的一侧,要么偏向右侧积极的一侧。所以消极和积极是两个独立的模块,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整体,要想更好的为人类服务,二者缺一不可。所以,积极不是消极消除后产生的附属结果,并不会随着消极的消除而自然产生,积极是需要我们去发现、培养的。举一事例来加以说明:当人们饥饿的时候就处于一种消极的紧张状态,但限于种种因素,只能以树叶树皮来充饥(人类理性选择的结果),虽然也能吃饱解除消极状态(即饥饿感),但是并不会产生积极的感受体验——满足感。


积极心理学:能够做更多

分类与相互转化

本块内容参考下图2帮助理解。首先还是进行分类,在任意一个时间节点上,把所有人按照能否处理自己的心理问题分为3类:有心理疾病的人、正常人和超常人。我先来解释一下这3类人。为了更好的理解这3类人的特点,先来看看3个基本的理论前提:一是就像每个人都会感冒生病一样,所有人都会产生自己特有的心理问题;二是每个特定的个体处理心理问题的能力有强有弱,参差不齐;三是这3类人(或者说这3种心理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有了这3个基本前提,就可以很好的解释这3类人了。有心理疾病的人就是那些在短期内不能够自行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人,并且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这类人的数量所占比例不大;正常人,并不是没有心理问题,而是他们能够依靠自己的处理能力来部分解决心理问题或困扰,有些不能解决的心理问题他们选择忽略或是将其压抑在内心,这类人可以正常的工作、生活,数量所占比例是最大的,你在大街上看到人里边几乎都是正常人。超常人,也有心理问题和困扰,但是他们拥有处理心理问题的超常能力,即一般的心理问题都能通过自己的力量解决掉,这类人的数量也非常少。

下面来说说三类人之间的转化问题。每个人的心理状态其实都处于一个动态波动的状态,因为我们时刻在进行着内在的思考和外在环境的刺激与干扰。有心理问题的人,可以通过长期的自我疗养或他人的帮助变为一个正常人甚至是超常人,有些人就是通过解决了自身的心理问题后,成为了一名心理咨询师,帮助别人解决心理问题。正常人和超常人在遭受到重大打击或是长期受到某种消极的影响也都有可能变为有心理疾病的人,正常人更有可能转化为有心理疾病的人,因为他们的内心里还压抑着之前无法解决的心理问题,一旦受到某种特定的刺激后就有可能爆发出心理困扰。


积极心理学比消极心理学能做更多

还是参考上图2。消极心理学的受众群体就是那些有心理问题的人,消极心理学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让他们回到0状态或是成为一个正常人。要知道有心理问题的人之前都是些正常人,所以消极心理学光靠医治心理疾病是不能够阻止正常人由于种种原因沦落为有心理困扰的人的。所以光靠消极心理学是不行的,总有治不完的心理病人,而且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大,人们更容易换上心理疾病,有心理问题的人数在逐年上升。消极心理学在面对这样的境况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积极心理学里的积极心理治疗可以在心理治疗这一领域帮助消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利用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来帮助心理病人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这一点和消极心理学是一样的,只是所涉及的理念与方法不同而已。积极心理学不仅仅能做这些,意义更重大的是积极心理学能够帮助那些占比例最大且最容易患心理疾病的正常人群体建立强大的心理免疫系统。心理免疫系统概念是类比于生理健康里的生理免疫系统的。我们知道,免疫系统是人身体生理上的防御机制,它可以让身体免受一些细菌病毒的侵扰,或是能够在患病后让身体回到常态。有些人一感冒就需要10天半个月才能好,而有些人根本不用吃药一两天就能痊愈,这是因为后者比前者拥有更强大的免疫系统,靠自身的免疫系统就能治好感冒。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就是帮助有心理问题的人让他们成为正常人,然后帮助正常人建立强大的心理免疫系统,使他们无限逼近超常人的状态。一个拥有强大心理免疫系统的人,一是能大大降低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就像抵抗力强的人几个月甚至半年才得一次感冒,而抵抗力弱的人可能三天两头的患各种小病;二是就算有了心理问题和困扰也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及时的解决,恢复到常态。心理免疫系统可以说是提供了强大的预防力和恢复力。

积极心理学认为预防的主要任务是创建一门研究人类优势的科学,旨在培养所有人的美德与优势,发掘力量与潜能。科学研究已表明,人类拥有的某些优势最有可能抵御心理疾病:勇气、乐观、人际技能、职业道德、希望、诚实、毅力等。所以积极心理学要做的就是发现发展人类的积极优势与力量来建立强大的心理免疫系统以预防和治愈生活中那消极暗劣的部分。

3、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这一部分只能概述的总结一下,细讲的话就得写成一本书了。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从研究对象上分为两部分:个体层面和组织层面。通俗点说就是一部分研究人本身,一部分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互动,因为组织也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参与构成的。个体层面研究分为两部分:积极的主观体验(幸福、愉悦、感激、成就等)和积极的个人特质(个性力量、天分、兴趣、价值等)。组织层面研究的则是积极的组织机构(家庭、学校、商业机构、社区、社会等)。这些具体的研究内容会在以后的文章中以专题的形式向大家一一介绍的,介绍相关的理论及其科学的研究成果,最重要的是会给大家提供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以方便大家实践练习,改变和提升自己。

结语:最好的帮助是自助

积极心理学效果再好,也不可能神通广大到给你吃一颗灵丹妙药就能医好你的所有心理病痛。心理出了问题,默默承受痛苦的还是你自己。积极心理学绝不是你有问题来找我帮你医好,而是让你懂得自助,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你培养自助的能力。如果问题出现了,你自己就能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至于让问题困扰长期影响你的生活。人人都学会了自助,人与人之间就可以形成互助结盟,那样问题就更有可能得到及时彻底的解决。

所以积极心理学对你的帮助绝不是仅仅解决心理问题,而是要全面的持续的帮助你发现并发挥自己的优势,挖掘自己的潜能力量,培养自己的美德,以帮助你学会自助,助己助人。

塞利格曼在《真实的快乐》一书中指出,快乐是由三项要素构成:享乐(兴高采烈的笑脸)、参与(对家庭、工作、爱情与嗜好的投入程度)、意义(发挥个人长处,达到比我们个人更大的目标)。三项要素之中,享乐带来的快乐最为短暂。塞利格曼说:“这一点值得大家注意,因为有太多人以追求享乐为生活的目的,但是参与和意义却远比享乐重要。”

  正向心理学也认为人的快乐基点可以调整:人们可以藉由后天的努力,改变先天人格特质的快乐水平。那么究竟如何才能使我们更快乐呢?

快乐的具体招数:

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家桑雅· 吕波密斯基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八项具体可行的做法:

一、心存感激:每周记下三五件令你感恩的事件。这些可以是俗事(你的牡丹花盛开了),也可以是更具意义的事(小孩开始学走路了)。保持鲜活,内容愈常更换愈好。

二、时时行善:可以是随机的(排队时,让赶时间的人排你前面),或有系统的(每周日固定送晚餐给老年邻居)。对朋友或陌生人行善,会让自己感觉很慷慨、很有能力,也会赢得别人的笑脸、赞许及仁慈回馈。这些都会让人感觉快乐。

三、品尝乐趣:多注意美好的事物,例如草莓的甜美、阳光的和煦。心理学家建议,不妨将快乐时光如照相一般“印存脑海中”,在痛苦时回味。

  四、感戴良师:如果有人在你的人生十字路口予以指引,要赶快致谢。越详尽越好,最好是亲自答谢。

  五、学习宽恕:对伤害与误解你的人,就放下怒气与怨恨写封信给对方表示宽恕。无法宽恕他人会让自己停在积怨与心怀报复上,宽恕则能让你继续前行。

六、爱家爱友:对生活满意与否,其实与钱财、头衔、甚至健康关系不大。最重要的因素是坚固的人际关系。多花点时间与精力在朋友与亲人身上。

七、照顾身体:睡眠充足、运动、伸展四肢、笑口常开都可暂时改善心情。经常如此会让你对生活感到满意。

八、逆境自持:人生不免有难。宗教信仰可助你度过。不过一些非宗教的日常信条也行。例如“事情总会过去。”、“任何击不倒我的事,会让我变得更强壮。”关键在于,你必须相信它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