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农业-北京现代都市低碳农业的前景与策略*

 轻投稿张编辑 2015-11-28

               本文出自《北京农业》 投稿邮箱:bjny1981@163.com qq:157999324

                              北京农业-北京现代都市低碳农业的前景与策略

梁 龙 杜章留 吴文良 孟凡乔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193)

摘要 现代都市发展低碳农业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实现国家宏观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低碳农业的定义、特征进行了 初步阐述, 认为低碳农业是通过技术改进和制度创新建立起来的一种低投、高产、低()碳、生态的现代农业, 具有系统开放性、技术 集成性、生命周期性、过程安全性四个特征。利用碳汇 /源平衡方法分析北京农业现状, 结果表明:目前北京农业领域的碳源与汇分别 为 10 -20 TgCO2 eq· a-1和 10.23 -14.16 TgCO2 eq· a-1 , 碳源基本稳定, 碳汇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根据北京市生态特点和未来农

业的定位, 发展低碳农业, 在技术层面上, 可以加强与种植相关的土壤碳汇建设, 与养殖相关的减排和其他减排技术;在制度层面上, 建立农业布局调整机制, 大力发展清洁生产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农业准入机制和综合调节机制。预测北京低碳农业的前景, 初步估 算未来北京农业的碳汇潜力可以达到 20 -30 TgCO2 eq· a-1 , 直接的碳源可以减少到 4 -5 TgCO2 eq· a-1 。通过发展低碳农业, 不仅 可以抵消农业碳源, 还能抵消 6% -10%总温室气体, 真正起到净碳汇功能。

关键词 低碳农业;都市现代农业;碳汇;碳源;策略

中图分类号 F062.2;F2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2104(2011)02 -0130 -07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02.023

  工业革命以来 ,由于大量化石燃料的使用,森林过度

产品包装、运输、使用在内的排放 ,即所谓 从摇篮到坟墓

砍伐和草地开垦等造成的温室效应逐步引起全球关注[ 1] ,

(CradletoGrave)”或者 “从摇篮到摇篮 (CradletoCradle)

低碳经济

应时而生

并由此引申出低碳社会 低碳城

的全生命周期排放。再次,从内涵来看,低碳农业以降低

 

,

 

整体能耗、减少温室气体为核心 ,同时也考虑农业生态系

市、低碳农村和低碳农业等理念。对于北京等众多试图缔

造 都市型现代农业 的大中城市而言, 如何在 现代都

统的碳汇效应,力图实现 碳中和 负排放 ”,另外还涉

市 中实现低碳农业 ”,无疑是一个新的探索和挑战。

及由减排引发的减缓环境酸化、富营养化等众多生态要素

在内的环境影响。因此 ,低碳农业实质上就是在系统集成

1 低碳农业的源与汇

的前提下,通过内部自然性资源和外部各投入要素的优化

1.1 低碳农业的定义和特征

组合,利用技术和制度创新,最终实现农业生产系统的低

投、高产、低 (负 )碳、生态的整体目标。

 

广义的低碳农业是一种通过技术改进、制度创新、产

 

完整的低碳农业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2] :首先,它是一

业转型、链条整合、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多种手段 ,降低农业

个自然生态系统光热资源利用最大化 ,外源性投入最优

系统碳源影响 ,扩大碳汇效应, 最终实现以温室气体减排

,资源循环高效利用的开放性系统 ;其次,它是一个高固

为核心的农业生产发展和生态环境共赢的现代农业。与

碳、高中和、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 两高三低 的高技

常规农业相比 ,低碳农业的外延和内涵更加丰富 :首先 ,

术集成系统 ;第三,它是一个从原料开采、农资生产,到农

外延来看,低碳农业不仅仅是指农田生产,而是包括种植、

业生产 ,再到产品使用和废物处理的全生命周期过程 ;

养殖、运输、加工、废弃物处理等诸多子系统组成的系统农

,它是安全型系统 ,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将农业产前、产

业。其次 ,从低碳本身来看, “碳排放 不仅仅是指 CO2 ,

中产后全过程中可能对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限

 

 

 

 

 

 

是包括 CH4 、N2O等在内的所有温室气体 ,不仅仅指农业

度。

土壤的直接排放,还包括传统农业生产 上游 诸如化肥、

1.2 农业系统的碳源

农药等农资生产和运输的间接排放 ,也包括 下游如农

工业革命以后,农业生产从传统的依靠系统内部自身

 

 

 

 

 

 

 

 方向为农田生态健康与循环农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097053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No.2006BAD17B05);国际科技合作项目(No.2009DFA91790)

梁 龙等:北京现代都市低碳农业的前景与策略

循环转变为主要依靠化肥、农药、机械等大量外源性投入 的化石农业,这导致温室气体及污染物高居不下 ,可谓是 高碳农业”,农业成为一个巨大的碳源。以我国为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 1994 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为 3 650 TgCO2 eq,其中

CO2 CH4  N2 O分别占 73.1%, 19.7% 7.2% CO2 

放主要来自能源活动, CH4 排放主要来自农业活动和能源 活动, N2 O排放主要来自农业活动[ 3] 。董红敏等的研究表 明[ 4] ,中国农业活动产生的 CH4 和 N2 O分别占全国 CH4 和 NO2排放量的 50.15%和 92.47%,农业源占全国温室 气体排放总量的 17%。预计随着农业成为一个涉及农资 生产、农场种养殖、农产品包装、运输、销售以及废弃物处 理相结合的综合系统,随着农业系统的外延和内涵的日渐 复杂,农业对温室气体所应承担的 责任越来越大。

 

1.3 从碳源向碳汇转变是低碳农业的希望

 在承受巨大减排压力的同时, 农业也有着自身的优 势。农业系统与工业系统在温室气体排放领域一个最明 显的区别在于农业既是碳源 ,又是碳汇 ,即农业在排放温 室气体同时,又在吸收温室气体。如果措施得当 ,农业系 统的固碳效应不仅可以抵消其自身的排放 ,还可以部分抵 消工业及其他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这就使农业在创造经 济效益的同时 ,还在创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使经济 上 以工补农 更加 名正言顺 。以美国为例 , 2009 年美 国环境保护署 (EPA)报告显示:2007 年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 7 150.1  TgCO2 eq, 其中农业排放为 413.1TgCO2 eq,但整个农业系统固碳达到 1 062.6 TgCO2 eq, 但完全 抵消 了农业自身排放 ,而且使美国温室气体净 排放降低为 6 087.5 TgCO2 eq, 农业的碳汇效应已经成 为美国政府 以工补农 和世界温室气体谈判的重要依[ 5] 

我国以工补农的生态依据是否存在呢 ? 美国学者 Lal根据我国农业土壤碳库损失的资料提出我国 50 年内 土壤固碳潜力为 11 Pg,平均每年固碳潜力是 224 Tg, 其中 最大的潜力是退化土壤恢复,其次是农业耕作管理下的土 壤固碳[ 6] 。中科院王效科等初步估算出我国固碳潜力最 大的分别是耕地、草地和森林资源 ,分别为 182.1 Tg·

a-1 , 9.17 Tg· a-1 , 115.46 Tg· a-1[ 7] 。如果以国际能源署(IEA)公布的我国 2005年温室气体排放 5 101 TgCO2 eq 基准值[ 8] ,按照 Lal的估算,我国每年的土壤固碳可以抵 消 16.1%的温室气体排放;按照王效科等人的估算,仅农 田土壤固碳就可以抵消 13.1%的温室气体 ,可见未来农 业系统的生态效应远远大于其经济效应。综合国内外研 究成果[ 7 -9] ,农业系统各要素的碳汇效应见表 1

 表 1 我国不同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

 Tab.1 Csequestrationpotentialsofdiferent ecosystemsinChina

 

生态系统类型 平均植被覆盖度(%)CO2 吸附能力(t· hm2· a-1)

 

Ecosystemtypes Vegetationcoverage

CO2 adsorptivecapacity

 

 

 

落叶针叶林

41.8

39.64

常绿针叶林

55.5

39.27

常绿阔叶林

64.2

59.82

常落阔叶林

48.1

38.9

灌丛

45.2

27.53

河流

32.8

8.07

湖泊

19.4

5.51

草地

-

1.73

耕地

40.5

17.63

 

 

 

 

2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碳排放现状

2.1 北京农业的基本情况

 北京市位于北纬 39°56 ′, 东经 116°2 0′, 地处华北 大平原的北部 ,全市土地面积 16 410.54 km2 。地势西 北高耸 ,东南低缓。西部、北部和东北部是连绵不断的 群山 ,东南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北京属暖 温带半湿润气候区 ,全年降水量 600 mm左右 , 主要集 中于夏季。根据 2008 年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 ,北 京市农用地为 110.55 hm2 , 以林地和耕地为主 , 林地 69.1 hm2 , 占农用地总量的 62.5%;耕地 23 .34  hm2 ,占农用地总量的 21.1%,未利用地以荒草地为主 , 北京土地利用类型构建见表 2

表 2 北京土地利用类型构成 单位:万 hm2

 

Tab.2 LandusetypesinBeijing

 

种类

耕地

园地

林地

牧草地

其他农用地

居民点及工矿

交通运输

水利设施

未利用地

Types

Farmland

Garden

Forestland

Grassland

Otheragr-land

Populationcenter

Transport

Irigation

Others

 

 

 

 

 

 

 

 

 

 

数量

23.34

12.42

69.1

0.2

5.48

26.79

2.89

2.62

21.25

比重

14.20%

7.60%

42.10%

0.10%

3.30%

16.30%

1.80%

1.60%

13.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