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花瓷烧制的主要窑口及特点

 RK588 2015-11-28

  唐、宋以来,以钴蓝为着色剂的陶瓷产品,从广义说,都可算得上是青花,中国古代青花瓷烧制以江西景德镇为主要生产地,我国其它地方也发现不少烧制青花的窑场。青花瓷的烧制地点主要介绍如下。
  唐代河南巩县有原始的青花瓷产品,宋代浙江也有零星的青花的烧制,元代以来景德镇一直是青花生产的基地。此外云南、浙江、福建、广东、湖南等地均生产青花瓷。
  云南称为“金属王国”,有极为丰富的金属矿藏,其中含量很高的钴土矿几遍及全省。五十年代在昆明、大理、剑川、下关、鹤庆等处出土元代青花荷叶盖大罐、青花蕉叶玉壶春瓶、明代的青花碗、盘等。这些器物带有元、明同期产品的装饰特征,但胎、釉、青花与景德镇窑产品完全不同。直至六十年代在云南建水,玉溪发现了窑址后,才确定以上出土物是云南产品。建水窑青花烧制较玉溪窑为早,建水青花造型有盖罐、玉壶春瓶及日用的碗、盘等。纹饰以鱼藻纹、蕉叶纹、折枝花果纹为主,风格粗犷,线条富于变化。青花发色灰暗,外罩青白釉。玉溪青花以盘碗为主,纹饰简单粗率,纹饰采用涂抹手法,青花含有杂质而发色暗淡,外罩灰青色釉。
  浙江江山北宋时已生产青花,其产品在龙泉县金沙塔基有出土。基本特征是胎土粗糙,胎色灰白,青花呈灰褐色,纹饰简约,青灰色釉。浙江云和青花以盘、碗、罐等为多,胎骨粗松,呈灰色,不修胎,底心有突起乳丁,釉层薄,呈灰青色。半露胎。青料用当地土青,呈灰青色。云和青花自明初明末均在生产,晚明生产的器物上见“雨香斋”款。
  福建安溪青花始见于明代嘉靖,至清代前期有大量生产。器物有炉、罐、灯和碗盘等生活用具。胎质琉松,制作粗糙,青花大多暗淡灰黑,幽替明亮的较少。而其纹饰丰畜,有山水人物、花卉走兽、图案梵文等,风格以写意为主。器物多题铭文为其特色,有仿宣德、成化的年号款,有玉堂佳器、万古长青、福寿、吉玉、泉玉、元玉、春、夏、秋、冬等吉语,另有恒源、协盛、扶珍等窑名,也有的画兔子等图形。
  福建德化窑自明嘉靖起生产青花瓷,以生活用器为多,胎土细腻,胎色白,瓷化程度好。轴层浑浊,肥厚尽胎处有窑红,底足粘有窑砂。青料发色有两种,其中灰暗的据说来自金门岛。明代产品绘画风格以追仿景德镇为主,清代产品有粗放,繁满的特点,而清初制品中有很多是外销瓷,带有酱色釉口。
  广东潮州地区宋代已有青花装饰的瓷器出现,以后晚明又开始烧造。汕头地区的揭阳青花以碗为主,胎质粗松,有影青釉或白釉两种,釉面光亮带开片。碗外壁饰以简单花卉纹,碗心题吉祥语,如福、禄、寿、中、上、魁、佳、玉等。广东惠阳地区的博罗青花以碗、碟、杯、瓶为主,灰白色釉,青花呈色灰蓝,有白釉与青白釉两种,白釉的光亮而开片纹,个别器物有酱色釉口。近年广东东莞明墓屡有青花盖罐出土,直口,圆腹,圈足,胎体厚重。制作时“在器胚未干时,将两个大碗仰覆,倒置捏合而成,然后将一方碗底挖出,变成罐口”。器物造型,纹饰具有强烈地方色彩,但具体窑址还未找到。
  湖南益阳青花明初开始生产,器型厚重,以瓶、壶、罐、碗、盘为多,胎质坚致瓷化程度好,白或灰白色。而其釉质细腻,青花有明丽与灰暗两种。纹饰有菊花、草叶、卷草、水藻、兰花等,用笔流动自然,有的书写草书福、寿、福如东海等吉祥文字。
  江西乐平自明嘉靖庚子(十九年)开始烧制青花,有华家,匣厂,张家桥三处,生产碗、盘等民间青花瓷。三个窑青花产品的风格特征几乎一致,与景德镇观音阁产品也极为相似,器物都有题铭,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明年造”、“万福攸
同”、“富贵佳器”、“长命富贵”、“福”、“寿”、“贵”、“正”、“光”、“南溪”、“永靖镇造”等。江西吉安明后期开始生产青花,有白地青花和哥釉青花两种。哥釉青花以天启、祟祯生产为多,地为开片的米色哥釉,青花纹饰下填白粉而凸起。在传世哥釉青花中有些是晚清仿制品。

  在明、清青花生产中,仍以景德镇为中心,不仅在产量上占了绝大部分,而且产品的工艺特征,装饰风格都起着主流和领先的地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