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帮助蝙蝠有家可归

 红瓦屋图书馆 2015-11-28
德国人巧改房顶

帮助蝙蝠有家可归

  □若水悠然

  在今日德国,就像在其他东西方国家一样,新建的大楼屋顶的隔热层为保证较好的隔热效果,往往用泥灰将其所有洞口封死,至于家居别墅的房顶,则往往设计得更是“密密实实”不见一个孔洞。但谁也没想到:这么一来却苦了小小的蝙蝠!

  德国自然保护协会的动物保护者梅辛解释说,时下生活在德国的数十种蝙蝠大多已被列入了濒危动物名单中,原因很简单:即便在德国这样十分重视环保的国家中,树林也在不断减少,杀虫剂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用以作为食物的昆虫在减少。由于食物链遭到了破坏,蝙蝠的迁移路线也改变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德国人都把房子造成密封型的,“城镇蝙蝠”的栖身之处由此变得越来越狭小了。这就意味着,人类正在越来越“不讲道理”地侵占蝙蝠的生存空间。

  诚然,在许多民族的文化里,蝙蝠象征着贪婪和邪恶,而且从理论上说吸血蝙蝠等种类的蝙蝠还可能会在人类中间传播疾病,但其实发生概率极低,而在更多的情况下,蝙蝠绝对是“益虫”:在夜间大量捕食的昆虫中,其中侵害农作物的害虫占五至八成不等。

  据德国科学家的一项新调查,蝙蝠为农业所作的贡献包括:灭虫增加了农业收成至少一成;而且由于少用了农药,也有利于环境保护。此外,蝙蝠在消灭蚊子等传染疾病的害虫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相反,倒是人类的“自私”行为对蝙蝠的生存构成了威胁。比如,当大楼楼顶再也没有了任何孔洞时,生活在城市里的蝙蝠也就失去了自己的藏身之所。

  在自然保护协会的推动下,德国黑森州南部达姆史塔特迪伯格地区出现了德国第一家“蝙蝠之家”。其实这也不是什么专门为蝙蝠修建的经特别设计的新建筑,而只是对一幢建造于上世纪70年代的混凝土大楼楼顶的隔热层略加改进(即拆除了密封的泥灰)而成。这幢大厦的墙壁依然是白色的,阳光依然透过大玻璃窗射入,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改动,很快就吸引了成百上千无家可归的蝙蝠在房顶上的有洞的隔热层中快乐地安家落户。

  居住在这幢大厦顶楼的出版社编辑托马斯·尤里希透露,在隔热层做出改进后不出一周的某个晚上,他就发现有无数蝙蝠在大厦周围飞翔盘旋,大家都未曾料到,这样一幢钢筋水泥式的高层建筑对蝙蝠也会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

  今后三年内,黑森州自然保护协会希望能够设立500个类似的“蝙蝠之家”,并在这些房子上挂上特殊标记。在这项活动开始几周之后,目前已经有超过300名房主申请加入。眼下,“蝙蝠之家”行动在全黑森州各地进行,而这项“行动”实际上也十分简单:去除房顶隔热层中的泥灰以方便蝙蝠有安身之洞穴便可。

  与此同时,类似的活动在德国其他联邦州也在展开,比如北威州、图林根州和施荷州。一位名叫古德鲁的市民希望能够永久保留自己在屋顶上为蝙蝠开辟的小小空间。她描绘这些小家伙们第一次在房顶上安营扎寨的美妙情景:“它们自由地飞进飞出,犹如进入了无人之境——这才是它们可爱、舒适的家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