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来自: 雉水桥客 > 《佛教的价值体系》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破相
世间人无论有多大的聪明才智,若有执著即是有漏的智慧,无我执还有法执;凡夫的心刹那生灭如波浪,果然静若止水,一切森罗万象即了然于心。人人都想开悟,入法界性才能开悟,佛教我们见性不著相,不著...
五蕴皆空
《心经》开篇就开宗明义的说明了这一点,“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它的大体意思是说,观自在菩萨(观音菩萨)告诉舍利弗。“照见五蕴皆空”这六个字是讲观音菩...
南师讲《宗镜录》录音整理(第87集)
所谓两种空啊,空的最高的目的就是达到如何明心见性,所以《百法明门论》,就是唯识,这个解释分析心的道理,这一本重要的论典,基本的论典,叫做“百法”,就把心法,心物一元的这个心法,归纳成一百...
佛教圣地---五台山印象
佛教圣地---五台山印象。循着佛法的那一缕炉香,假期来到佛教圣地五台山。这座佛教名山打开了多少人的烦恼心结,牵动着多少人精神的价值...
佛与道的区别
佛教和道教最大的区别实际上是在实现终极关怀的方式上,也就是区别在人如何面对死亡的方法上.实际上,人最大的精神痛苦就是面临死亡.佛教和道教各自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佛教认为人生是苦海,人的...
冒犯圣者
冒犯圣者冒犯圣者。当时,该位年轻比丘即刻向长老请求原谅,而去除了由于冒犯圣者导致不能证悟更高圣道的障碍。如果有人批评圣者又不道歉,他就不能在那一世证悟任何道果;若果位较低的圣者,批评果位...
邪法言境界,正法修自性
邪法言境界,正法修自性。因人而修证,你也许会证出其他之境界,我说了,不证者才去猜境界,真证者,不讲境界,而是务实,你一定不要去...
冯焕珍:說「無念為宗」
但六祖並未執經不化,為了讓學法者即時生起信心,並易於受學和修行,他依《勝鬘經》、《大乘起信論》、《大乘止觀法門》以及禪宗祖師緊扣眾生心行說法之傳統,指眾生之「本心」、「本性」或「自性」為...
五乘教法与出家有何关系?
五乘教法与出家有何关系?人乘、天乘不要求出家;独觉乘在没有佛法之世,虽是山林隐逸而没有出家的仪式;菩萨乘包括出家的和在家的人,不一定要出家,看住持佛法的因缘和利益众生的因缘可以出家,可以...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