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性教育为何迟迟不能脱敏

 zxc725 2015-11-28

——本文系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一篇浙江省卫生计生委计划未来1年内,在浙江128所高校全部安装计生药具自助发放机的新闻,再一次将性教育的话题推上热门榜。

其实,自2011年起,宁波已有7所高校陆续安装了计生药具自助发放机。与此同时,各地高校都在近年采取过类似向同学免费发放避孕药具的措施。只是每次,都有一些高校领导、家长和部分学生反对安装避孕药具自助发放机,认为这是对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暗示和纵容,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据我观察,有关性教育进高校的新闻仍在持续发酵,从各种婚恋课的开设到如今避孕药具的普及,围绕高校如何开展性教育的问题始终争议不断。“性”这个字眼仿佛成了导火索,随时可能在舆论场引发新一轮的爆动。

众所周知,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有关“性”的信息唾手可得。即使大多数人仍旧羞于在公众场合讨论性,但我们的行动已经从压抑中走向解放。“性”姑娘勇于揭开面纱,开始与人坦诚相待。

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调查报告显示,随着社会晚婚晚育的趋势日益明显,未婚青年对婚前性行为的接受度已上升至60%以上,其中15—19岁占10%,20—24岁占近40%。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性开放程度的加深,对性行为的尝试却潜藏着极大的社会危害。被调查者中,22.4%曾有性行为,但仅4.4%的未婚青少年具有正确的性知识。有性行为的未婚青少年中,超过半数者在首次性行为时,未使用任何避孕方法。有性行为的女孩中21.3%有过怀孕经历,4.9%的人有过多次怀孕经历。

赤裸裸的数据足以说明,性教育的缺失成为性知识匮乏的主要原因,由此又影响到性行为的选择和处理不当,给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带来困扰和伤害。

然而,在中国,不仅学校缺少全面的性教育体系,最应该掌握发言权的家长也是三缄其口。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在大部分人的观念中,这是一个尴尬又羞耻的论题,难以启齿。头顶遮羞布的人们坚信沉默是最好的态度。鲜有较为开明的父辈,主动与我们交流。于是到了这一代,本应在孩子发育阶段扮演性启蒙导师的他们,却缺席了最关键的教育时机。

同样遗憾的是,老师们也拒绝帮助亟待解决生理问题的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可能在他们眼里,对性教育的身体力行是与对性行为的支持划等号的。这时,回避则是最好的表态。

当我们把求助的目光转向同龄人,却可能面临一个更糟糕的情况:伙伴们获得的性信息通常是不精确和不完整的,甚至是错误的。

因此,性教育难以得到有效的实践和普及,性知识和性的法律意识缺少优质的渠道进行传播,直接造成了大学生的性健康和自我保护意识匮乏,意外怀孕、不安全流产,性病激增等事件屡屡发生。

这些血淋林的教训告诉我们,抱守残缺往往事与愿违。既然选择合适开启性生活是青年人的自主选择,既然我们不能浇灭激情与冲动的火苗,那么建立第一道防火墙的关键,便是教他们如何保护自己。

高校发放避孕套虽是治标不治本的行为,但它意在倡导健康安全的性生活方式,未尝不可。我愿如此猜测,大学生看到避孕套走进校园,求知欲会引导他主动了解有关避孕套的常识。这样一种新气象,需要我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今时今日,“性教育”进入公众视野,受到热切的关注。漠视它的存在只会欲盖弥彰。那么,如果想要酣畅淋漓的相爱,本末倒置可能会走火入魔,先打通“性教育”的任督二脉,才能走上开启健康性爱人生的康庄大道。

赵蕾/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