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讀書雜談】王 勃:少年狂妄不輕浮

 老沔城人 2015-11-29

【讀書雜談】


王  勃:少年狂妄不輕浮



  讀《滕王閣序》,往往被文中的才華吸引,被作者的氣勢折服。“初唐四傑”排第一的王勃,不要更多,這一篇文章就讓我們永遠地記住了他。“初唐四傑”是指王  勃、楊  炯、盧照鄰、駱賓王四人。當然,王勃的詩文遠不止《滕王閣序及詩》。很多文章抒發了他的理想抱負,大概由于恃才傲物的緣由,官場上又是那麽不得意,一貶再貶,小小年紀經曆了未冠而仕到貶官流放的大起大落,以及青年早夭的生命曆程。

  據說在王勃十四歲那年,南昌都督閻伯輿重建滕王閣,大擺宴席,邀請遠近文人學士爲滕王閣題詩作序。好像閻伯輿存了一點私心,想讓自己的女婿一舉成名,所以事先已經讓女婿做了周密的准備。聚會上,備好了筆墨紙硯的閻伯輿,讓衆多的著名文人寫點什麽。大家心照不宣,沒有人接受紙筆。傳到王勃跟前,少年小子不知天高地厚,留下了筆墨。可以想象,那一刻的閻公,心裏會是什麽樣的感覺。

  這便是年輕的好處了。如果是個世故的成年人,即便是不知內情,看臉色也能夠得知一二。偏偏少年不知情,又是初生牛犢,沒有從衆多大文人的推辭裏,揣摩出點什麽,而是潑墨揮毫,讓我們有福氣看到這樣一篇文采飛揚的好文章。

  文章起筆,似乎沒有什麽特點。緊接其後,便是對滕王閣地勢的描寫,對滕王閣周邊景致的描寫,由此生發開來,寫出了古往今來的情懷,個人天地間的感慨。這篇文辭華美的《滕王閣序》,給我們留下了許多讀來口角噙香的警言妙句。“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老當益壯,甯移白首之心!”“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等等,抒情寫景,相得益彰。

  洋洋灑灑的一篇大文章寫完了,他還寫了一首詩:“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鸾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  自流。”傳說王勃寫了這首詩,自己甚爲得意,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句中,故意沒有寫“空”,留下了空格,絕塵而去。閻公看到這首不全的詩,趕忙讓衆多文人填空。“獨”、“水”等字填進去,總有點不那麽貼切,只得派家人追趕王勃。王勃對閻公的家人說,要用一千金來買這個字。少年疏狂,可見一斑!其實,空格隱藏了“空”字,玩笑而已。

  當《滕王閣序》傳到皇宮被唐高宗看到時,高宗連連驚呼“此乃千古絕唱,真天才也”。及至唐高宗看到這首詩,更是歎道“好詩,好詩!作了一篇長文字,還有如此好詩作出來,豈非強弩之末尚能穿七紮乎!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當年朕因鬥雞文逐斥了他,是朕之錯也。”

  皇帝能承認自己當年的錯誤。他因爲王勃的《鬥雞文》貶谪了他,現在決定掃去成見重用他。可是沒有機會了,王勃已經在一次探望父親的歸途中,溺水身亡。假如王勃不死,我們一定有眼福欣賞更多的精美詩章。像“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樣的句子,怎麽看都不是青少年的手筆。唐人對于詩文的訓練,相比于今天的早教,不知道有怎樣的不同。又是什麽樣的高手,才能教化出像王勃這樣的少年天才。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爲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詩聖杜甫對初唐四傑的評價,對他們的文學貢獻和曆史地位,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而對于譏笑王楊盧駱詩文的輕薄之徒,杜甫認爲他們是一葉障目。當這些人“身與名俱滅”以後,初唐四傑的絢爛文章,卻如同江河之水,萬古不滅。杜甫的詩,名爲“戲作”,實則非常嚴肅。

  初唐四傑開創了新的文學風格。與王勃的風流倜傥一樣,排名第二的楊炯有這樣一句話傳世:“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可見得,他對這樣的排名,很有意見。大唐的詩文與大唐的文人一樣,充滿的個性的魅力。王勃,以少年文人,占據了這樣的重要位置,何其幸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