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安保险注资10亿 互联网保险保费10年或达6万亿

 昆吾铁冶 2015-11-29

当意识到占据场景是关乎未来互联网保险成败之核心要素时,互联网巨无霸们便火速携资本进军这个极富想象空间的市场。随着昨日百度与德国安联保险、高瓴资本的牵手,BAT终于齐聚保险业

虽然目前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尚不足千亿,但根据主流投行的预测,未来十年内这个市场的保费规模将高达6万亿。而裹挟着场景化因子的BAT的加盟,意味着互联网保险产品供给端很可能将发生颠覆性变革,使保险与互联网的融合真正从物理反应升级到化学反应。

“打法”同中有异

除透露“取名百安保险、注册资本金10亿元”之外,对于这家互联网保险公司的具体信息,百度与另外两方都讳莫如深,直言“还没到时候”。的确,从项目组负责人“今年春天三方一拍即合”的表述来看,百安保险很可能尚在酝酿阶段,离获批筹备还有一段时日。

但对于这家互联网保险公司未来的定位与前景,昨日现身签约现场的百度CEO李彦宏却滔滔不绝。“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互联网场景下的保险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大数据能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他已经开始设想保险融入百度实际应用场景的各种可能性,比如在百度外卖中引入“延迟送达险”,或通过对客户的定位掌握到影响保险产品精准定价的重要数据等。

互联网最典型的是碎片化风险需求的产生,与之对应的是小额、高频、海量、碎片的互联网保险产品。因此,场景对于互联网保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碎片化的保险产品可以嵌入互联网生态圈中的任何一个交易环节和应用场景。以百度为例,其近乎占据了全面的生活消费场景,在O2O上的布局涵盖旅游、餐饮、外卖、出行、医疗等一系列场景,为其互联网保险公司快速打开局面奠定了基础。

显然,具备先天优势的BAT,不想看着肥水流进外人田。在百度之前,阿里、腾讯先行一步。2013年阿里(后转为蚂蚁金服)、腾讯和中国平安联手成立众安保险,拿到国内首张互联网保险牌照;紧接着今年9月,蚂蚁金服收购外资财险国泰,同时在申请信美相互人寿保险牌照,腾讯则联手中信国安密筹和泰人寿。此外,据上证报记者了解,小米也将紧随而至,拟联合三一重工、新希望等筹建互联网保险公司。

不过,在具体“打法”上,BAT各怀阳谋。从已浮出水面的战略来看,阿里是典型的行动派,同时追求控股权;腾讯的控股意识并不强烈,颇有边试边看的心态;百度则相对谨慎,偏好与传统保险机构合作,并且在先搭建好场景、拥有丰富场景资源的前提下,再谋求布局互联网保险。

或致供给端变革

新锐资本齐聚保险业,被业内人士视为“是一场对传统保险公司的围剿战”。那么,BAT的到来,到底如何撬动互联网保险市场的发展?

虽然眼下互联网保险红得“惹火”,然而剖析整个业态来看,保险与互联网的融合大多还停留在“物理反应”的层面,对于保险体系本身并没有太多的突破。如,只是把线下的传统保险产品搬到线上卖,典型的互联网保险初级阶段特征。

“保险与互联网的融合真正产生化学反应,是场景下的跨界共创,即互联网保险和其他行业结合下创造出全新的产品。”一位互联网保险领域的资深专家直言,只有在供给端推动改革,才能推动互联网保险快速持续发展,而推动保险市场供给端改革的关键,在于互联网保险公司对大数据的精准运用。

在这方面,BAT显然具备天然优势。众所周知,保险是一种基于风险识别和概率计算的产业,对于数据和计算能力的消耗极大。而过去的保险产品,因为无法获取动态的、海量的用户行为数据,只能基于特定小概率事件的发生的累积概率来进行计算和产品开发,无法做到精准定价。

但随着拥有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BAT的加入,不仅可以丰富保险产品的涉及领域,并且可以直接革新保险产品的形态。比如,通过后台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获得用户属性的精确认知,从而了解用户需求,开发出适合目标客户的保险产品。

netease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黄蕾 温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