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步调

 Confucius365 2015-11-29
黄宝莲
黄宝莲,美籍华人,出生于台湾桃园。自1983年起先后居住于纽约、香港、伦敦,行游四方。著有散文集《我私自的风景》《五十六种看世界的方法》等。

离开台湾之前蛰居滨海,住在客运终点的马路尽头之后,一条小路蜿蜒到海口上最后一栋房子,窗外就见潮水起落,鱼群悠然来去。

我有一辆后座四平八稳可以载重20斤米的自行车,天天从家里一路骑到淡水镇上采购日常生活所需的柴米油盐。

我放逐岁月的起始,只想离开城市远远的,弃绝电话,断绝与都市的联系,镇日在海边浪荡逍遥、在沙滩游泳戏水……我是那样过日子,我想那样过日子,什么正经事都不做。

但是日子很忙:买布缝衣服,捡木材做桌子、椅子,捏陶土做茶壶碗盘,写书法、刻印石,画画,买菜,养猫,钓鱼,收养一只跟来之后便不肯离开的狗,猫生小猫,七口猫儿猫孙,再加一条总是客客气气的狗,也算一个大家庭,我有一辆自行车,而且我是自己的主人。

后来住纽约,15元美金购得一辆英国制古典单车Raleigh,前头有车灯,后车盖上有牌照,两个轮胎中间是优美的弧形设计,绅士淑女两相宜。

夏天,我骑去康尼岛的布来顿海滩;冬天,我骑去珀斯佩克公园看雪,整个冬天心绪笼罩在雪地里静穆的孤寂中,与自行车形影相伴。

然后,来了一个上海画家,带着一捆画来到纽约,以为有一片可以打拼的天下,不画画的时候,他借了我的自行车给中国餐馆送外卖,不幸在一个雨天的夜里,自行车迎头撞上出租车,所幸车速不快,只是撞歪前轮,折断车轴,人幸好也安然无恙。

那便是我最后一辆自行车的下场。

那之后,没再有过自行车,和年纪无关,只是更习惯走路,上城下城,东城西城,纽约八年,把自己的脚走大了半寸。之后,搬到香江离岛,上山下山,走遍整个岛屿,走遍每一条山路。

谁能想象,达·芬奇有闲情逸致设计自行车,对他来说,把两个车轮连在一条铁杠上,让人骑在上面保持平衡前进,大概就像设计一个有趣的玩具,供大人游戏。

达·芬奇精通美学、雕塑、建筑、绘画、机械、水力、气功、物理、几何、军事、解剖、音乐……十八般武艺,凡人会的他都会,别人不会的他还会,简直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真是个接近完人的伟大天才,很多人穷尽一生只能追求一门学问,达·芬奇一个人却包办了一切,让人不免遐想:他是下凡的神、地上的奇迹。

达·芬奇的自行车是木头做的,美得像一件木雕作品,把手龙头有完美的弧度,后座是顺着人坐下的身体线条设计的,大胡子达·芬奇六七十岁,稳稳坐在自己的脚踏车上,怡然自得。

自行车不快不慢,正合适人生七八十的年岁,那是我钟意的生活步调。我喜欢有邮差的日子,有等待、有盼望,才有想象和情趣。如今的生活太便利,太迅速,而又太匆促,人类获得许多实质上的便利,也失去许多精神空间,我们能上太空,能进出网络,同时也不断地焦虑、失眠、抑郁……

一个人可以一生骑着自行车一直到老,也是一种幸福。什么时候,我能回到田园、绿野、沙滩,在阳光下迎风踩踏着车轮,回到我童年胆大无忧的岁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