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律所管理故事首次入选哈佛商学院案例库意义何在?|律新社观察

 望云1120 2015-11-29



律新社 丨王凤梅

“再没有一个行业的管理像律师行业这么差了!”前天晚上,哈佛上海中心的教室里,作为最后一名离开教室的学员,大成律师事务所邹志强律师对律新社表示。随即,他用同样强烈情感的语言说:这门课程实在是太好了,真应该让更多的中国律所合伙人来听听!


让邹志强感慨万千的课程是哈佛商学院首次联手华东政法大学打造的律所管理顶级课程——“律所领导力与发展战略——中国课程”,为期一周,由哈佛及华政教授对中国律所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昨天(11月20日),这门为期一周的课程正式结束。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名律所合伙人放下手头繁忙的工作,交1万美金,来到这里参加封闭式培训。




“中国从来没有针对律师事务所管理的高级商业培训,而这个对我们来说太需要了。”邹志强律师的话非常有代表性,因为他所在的大成律师事务所刚刚完成了与国际性律所Dentons的合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律师事务所;而他曾经担任过大成上海分所的管委会主任,那几年里的繁忙和无奈让他深感律所管理是门大学问。“大成发展的成功得益于管理,一些不足也源于管理,对于中国任何一个发展中的律所,管理一定是当下最头疼的问题。”邹志强律师说。不过让他们自豪的是,大成能在十年间迅速发展壮大,都是严格按照战略部署来实施的,一步步实现了国际化目标。更让他自豪的是,他在课堂上分享了大成的案例,引起了教授们的很大兴趣,此后准备调研大成,也拟列入哈佛的管理案例库。




能进入哈佛的管理案例库,是任何一个机构都值得引以为豪的。让这次来学习的律师感到荣耀和自豪的是,此次哈佛商学院和法学院教授们来华授课,首次披露了中国律所的管理案例,这也是中国律所管理经验首次入选哈佛商学院案例库。




律新社了解到,此次入选哈佛商学院案例库的三家中国律所分别是:中伦所、方达所、天同所。据悉,入选的三家律所都是经过哈佛精心挑选,并且派人实地采访撰写了管理案例报告。在2014年英国《The Lawyer》杂志公布的年创收数据中,中伦所640名律师,213名合伙人,年创收14.7亿;方达所330名律师,60名合伙人,年创收达到6.3亿;人数最少的天同所,19名律师,7名合伙人,年创收达到6000万,人均创收全国第一。而这三家所也是2015中国人均创收最高的前三家所。而在管理特色上,三家律所也各有千秋:中伦所成立22年来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大型综合性商务律师事务所,在中国和海外开设了12家分支机构。中伦的发展经过了中国所的各类典型问题,例如合伙人的分分合合、分配模式的变迁以及从混业化到专业化的演变。方达所的故事也是业内有口皆碑的“传奇”,所代理的大宗交易案经常成为业内新闻,比如2014年阿里巴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完成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IPO,筹资高达250亿美元,所涉及的律师费高达1580万美元……哈佛商学院对方达所的定义为:领先一步。而天同所则是大家熟知的“微信传奇”,大家通过“天同诉讼圈”知道了2002年由蒋勇律师创立的天同律师事务所已经成了中国最好的诉讼事务所,而天同所给自己的使命是,在中国重新定义诉讼,提高诉讼相关服务的水平。这家小型精品律师事务所选择了一条未知的道路,并且笃信可以改变中国的法律服务行业。


这三个案例不仅入选哈佛商学院案例库,成为课堂上老师讲授的内容,更有互动性的是,三家律所的管理合伙人——中伦所的乔文骏律师、方达所的齐轩霆律师、天同所的蒋勇律师还进行了现场分享和答疑。这对很多律所合伙人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交流互动式学习。




前天晚上,在乔文骏律师的主持下,一些中外资所的大咖——美国戴维斯。莱特。特里梅因律师事务所中国首席代表蔡宏伟律师及中国业务主管合伙人NORM PAGE律师、上海元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前CLIFFORD CHANCE中国首席代表律师)赵久苏律师、方达所创始及管理合伙人周志峰律师来到现场与大家沙龙互动,分享了对“律所的管理究竟能不能给律所带来真正收益”、“管理合伙人兼职好还是专职好”、“如何合理地设定律师的分配模式与收入体系”等律所管理当中频繁遇到的问题的观点。大家从国内外律所以及自己律所管理中的经验提出了很多干货见解:“律师从未受过管理训练,是最差的管理者”、“合适的管理一定会带来效益,管理风格决定一家律所是否合并成功”、“律所管理不能仅仅靠钱,要有战略眼光和前瞻性”……


其实,律所的管理难问题凸显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中国律师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中国经济的腾飞催生了巨大的法律服务市场和需求,为律所的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很多律所快速发展,但也遇到了各类瓶颈。如何准确把脉中国特色市场背景下法律业务的变迁?如何管理好一家“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集群的”律师事务所?律所如何转型与扩张?律所如何定位自身市场战略?如何建立自身核心竞争力?……律所管理问题和战略规划问题越来越成为困扰律所合伙人的头痛问题。




律新社在采访中经常听到律所合伙人抱怨管理难,律师都非常有个性,也很会挑刺,在律所管理中要么为统一意见不断开会决策成本很高,要么大家各自为政,又深感单打独斗之难,缺乏律所品牌建设将被市场淘汰。不少律所合伙人又做管理又做业务,时常疲惫不堪。虽然找一个全职的管理合伙人已经是很多大所的共识,但是又懂律师业务又懂律所管理的人实在太难找了。而从律师当中选,意味着律师要放弃业务和客户,万一将来不做管理合伙人了,业务也疏远了回不去,风险则太大。所以,很多律师不愿意放弃业务做专职的律所管理者,这就给律所管理中又带了各种风险隐患。而由于管理不当,合伙人之间可能会埋下矛盾的隐患,成为日后分手的导火索。


事实上,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范围,律所在管理结构与体制方面的问题都相当突出,就中国而言,无论是占全国律师数量95%的中小所(大部分是小个体户状态),还是极少数规模大所,都面临着治理机制选择、调整、创新的困惑,人们都说律所有一个共同的管理特征:松散。现有律所的合伙制已经出现了各种不适应,重短期效应,轻长远目标,业务冲突, 各自为政,缺乏经济积累,律所发展缺乏远景支持……虽然现在很多人也认识到公司制可能是律所发展的另一种选择,大型律所聘任CEO是大势所趋,但是中国真正推行事务所体制改革尚不足20年,与发达国家相差较远,而事实上发达国家如美英的华尔街及“MAGIC CIRCLE”的很多律所也已从单纯的“LOCKSTEP”公司制逐步走向更为务实和具有激励效应的“EAT WHAT YOU KILL”(提成制)模式,单纯地判断说哪一个分配管理体制最优,显然是个武断和错误的结论。中国的法学教育尚未与律所管理实践相结合,没有专门的律师和事务所管理专业,无法向事务所输送人才。




也正因为如此,学习管理课程,寻求管理方法成为很多律所高管四处拜求的课程。可是由于中国的法律服务业尚显年轻,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般地前行,没有特别完全成型可供复制的成熟经验,更没有系统的研究和梳理。虽然很多律师也去上商学院的课程,但是律师行业毕竟与其它行业有很多不同,很难借鉴拷贝,因此很多律所都在尝试各种摸索,成立各种联盟,自发组织一些管理经验交流会。


也正因为此,很多律师开始向海外求教,因为国外律所的发展已经走过了困惑期,他们的解决方案对中国律所有很大启发。帮助引进该课程的发起人之一、中伦律师事务所联席管理合伙人乔文骏律师就曾到哈佛求学。他介绍,之所以引进这个课程,就是因为他和中伦所的张学兵律师、管云翔律师都曾先后在哈佛本土参加过该课程学习,感觉其律所战略与领导力的实例教学非常有启发和帮助,对于他们回国后律所的日常管理和战略部署具有很强的借鉴与指导意义。中伦所近5年来的发展和巨变,很多方面得益于这一课程的学习。因此,他把“中伦的秘密”与业内同行分享交流,希望大家共同发展壮大,一起走向世界舞台。




律新社在现场看到了很多知名律师听课,大家纷纷感慨:太值得了,太有启发了!苏州良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宏伟律师十分感叹,太有用了!哈佛教授的互动式教学非常有效,他学到了很多新理念,尤其是计时的概念给他很大启发!上海乔文律师事务所主任韩璐律师也正被很多管理问题折磨,父辈创立的律所目前要解决各种发展中的问题,担子在她身上,她必须要有新的应对招数,一周的学习让她感觉到很多解渴的答案


此次课程吸引了来自北京、贵州、宁波等地的大所、精品所律所主任,还有一些人由于没法脱离事务,没能来参加学习,现场的学员之间本身也形成了经验分享的平台。上海欧申律师事务所主任丁伟晓表示,三年前曾参加过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的EMBA课程,这次参加这个为律师量身定做的商业管理课程,不仅感受到来自哈佛和华政教授的专业水准和全情投入,更能感受到来自全国中国律所以及管理人渴望进步、追求卓越的热情和活力。


而这种互动也是双向的,也向世界传达了中国律师的形象。据悉,此次哈佛和华政共同开设“律所领导力与发展战略——中国课程”,由哈佛商学院副院长达斯·纳拉扬达斯(Das NARAYANDAS)教授与哈佛商学院及法学院的阿士师·南达(Ashish NANDA)教授会同华政国际金融法学院院长程金华教授、华政律师学院院长丁绍宽教授、 华政律师学院特聘教授史建三和管云翔等教授担任授课。他们在专业服务公司的战略和定位、全球化战略、法律服务的创新、业务细分和经济理论、客户管理、薪酬设计、人员晋升和激励、人才培养、绩效评估、服务利润链、专业服务公司的领导力和改革,以及如何对成功的定义,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教学。




哈佛教授们把国际著名的律所管理成功经验分享给学员,同时与中国律师合伙人的交流中,惊奇地发现了中国那么多具有成长潜力律所,深感“让中国法律行业融入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市场”是哈佛商学院新使命。随着中国律所管理经验逐步登上国际商业舞台,不仅是展示中国律师行业发展的成就,也是逐步梳理中国律所的管理精华。正如很多学员上课之后感叹,这样的课程应该多开几次。当更多的中国律所通过交流学习,提升管理水平,进而推动业务发展,相信会给中国法律服务市场带来更多的品牌和机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