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在细节

 一个没用的老人 2015-11-29

  细节的过硬、不苟且,除了有充实的生活之外,也要有勤奋所训练出来的经验,根据画面本身的需要,随时调节整个图的走向。让整个图式像山一样,像石涛说的一样,动之以旋,让它旋转起来,让风的方向,树枝的生长合乎自然的规律,不算怎么苛刻吧。


美,在细节

刘知白山水清音

柯文辉观画独白

(38)

  先生把画分成上下两个音区,进行二重唱,构成一种合唱的美。在这一组画里反复运用,但是我们看起来并不重复,是因为他在笔墨处理上有所差异。即使这个老人的背影跟其他点景的人物很近似,比较丰满、厚重,但并不完全相同。体现在细节上,他不苟且。画小,对细节的交代就不可能那样清楚。

  这张画让我想起当下山水画里,很容易犯的三种失误。

  第一是,所有的景都向读者这一面涌过来,而不能深深的进入画的深层,使画的背景有深远的感觉,有形尽而意不尽的一种回味,来让我们陶醉。

  第二是,他们画的树,只有左右,没有前后。

  第三是,一张画里面,左边是东风,右边是西风、北风,总之,风的级别不一样,风的吹向也不一样。我想,画画应该有全局观念,即使地形、地貌有差异,造成强弱不一样,但风的走向应该是一样的。

  这样小的画里面,不可能每根树枝、树叶都交代得那么仔细,但是我们看这些似乎是树的一两笔竖线、几个点子,也能感觉到这树是多种的、向四面生长的,倾向于左右前后的都有,那是笔的走势造成的一种自然效果,也不是画家有意去精雕细刻的,也不可能去雕刻。

  细节的过硬、不苟且,除了有充实的生活之外,也要有勤奋所训练出来的经验,根据画面本身的需要,随时调节整个图的走向。让整个图式像山一样,像石涛说的一样,动之以旋,让它旋转起来,让风的方向,树枝的生长合乎自然的规律,我想不算怎么苛刻吧。

附:刘志白先生的花卉作品


刘知白先生简介


  刘知白(1915—2003),安徽凤阳人,号白云,晚号野竹翁、老藤、如莲老人等。刘知白在近八十年的绘画途程中,潜心于传统近七十年。其艺术上承宋元,下接明清,其早年作品文雅秀润,刚正清逸。晚年笔写泼墨,清奇诡美,大气磅礴,臻随心所欲之大境。

  刘知白先生一生远离主流画坛,始终坚守着一个文化人的自由之思想和独立之品格,襟怀坦荡,意存高古,正气凛然。晚年在自然中印证传统,将古法化为己用,走入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天地和人生境界。至80岁终以自家墨法开创“心像山水”,由此成为中国画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泼墨大家和中国山水画历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