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麻黄汤

 藏经阁480 2015-11-29

目录

[返回]1 拼音

má huáng tāng

[返回]2 英文参考

mahuang decoc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Ephedrae Decoction

Mahuang Tang

[返回]3 概述

麻黄汤同名方约有81首,其中《伤寒论》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麻黄9g、桂枝6g、杏仁6g、炙甘草3g,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麻黄汤为辛温解表剂,是治疗外感风寒实证的代表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风寒表实证者。麻黄汤无论从中医学角度还是现代医学角度对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肺炎等均有治疗作用

[返回]4 《伤寒论》方之麻黄汤

4.1 处方

麻黄(去节)6g 桂枝4g 杏仁(去皮尖)9g 甘草(炙)3g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1]

4.2 功能主治

《伤寒论》方之麻黄汤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酸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2]

4.3 用法用量

上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3]

水煎温服,服后加盖衣被,取微汗。[2]

4.4 方解

本方证为外感风寒所致。风寒束表,营卫首当其冲,寒性收引凝滞,使卫阳被遏,营阴郁滞,腠理闭塞,经脉不通,故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肺主气,合皮毛毛窍闭塞,肺气不能宣通,则上为咳喘。治当发汗宣肺,以解在表之寒邪开泄闭郁之肺气。麻黄味苦辛性温,入肺与膀胱经,善开腠理,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故本方以该药为君药;由于本证属卫郁营滞,故单用麻黄发汗,只能解卫气之闭郁,所以又以桂枝为臣药,以透营达卫,解肌发表,温经散寒,助麻黄发汗解表,又能去邪而和营卫;佐以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复肺气之宣降,增强宣肺平喘之功;使以炙甘草以调和麻黄之宣降,又能使麻桂相合峻烈之性缓和,使汗出不致过猛而伤正气,为使药而兼佐药之用。四药合用,表寒得散,肺气宣通,则诸症自平。麻黄、桂枝相配,一发卫气之郁而开腠理,一透营分之郁以和营卫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功.是本方的主要配伍特点。[4]

风寒之邪束于肌表,肺气失于宣通,治当辛温发散风寒,宣通肺气。方中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为君药。桂枝解肌发表,温经散寒,助麻黄发汗,为臣药。佐以杏仁,同麻黄配伍则一宣一降,以复肺气之宣降,增强宣肺平喘之功。甘草调和诸药,又能缓和麻桂相合峻烈之性,达到发汗而不伤正,是为佐使药。[2]

4.5 运用

[2]

1.麻黄汤是一首发汗作用很强的方剂,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寒性感冒且无汗的重证,即中医称为外感风寒表实证的病证。由于顾忌方中麻黄发汗作用峻烈,故本方在临床上运用较少。但临床研究表明,只要主症中有恶寒发热,头身酸痛,无汗而咳喘,脉浮紧,且除外疑似证型以及用法得当,就能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2.加减法:若喘急胸闷,咳嗽痰多,表证不甚者,可去桂枝,加半夏、苏子等以降气化痰平喘;若兼湿邪而骨节酸楚重痛较甚者,可加苍术羌活等以祛风除湿止痛;若鼻塞流涕、头痛甚者,可加白芷辛夷花等以通窍止痛。

3.使用注意:

1)本方发汗作用较强,对于寒性感冒但有汗者、热性感冒、寒性感冒但体质虚弱者、产妇失血病人等均不宜使用。误用可能会因为出汗太多,导致虚脱

2)服用麻黄汤出汗后,各种临床症状都减轻缓解,就不要再服用麻黄汤了。如果感冒的症状还没有完全解除,可以改用桂枝汤治疗。

3)本方为辛温发汗之峻剂,故《伤寒论》对“疮家”、“淋家”、“亡血家”,以及外感表虚自汗,血虚而脉兼“尺中迟”,误下而见“身重心悸”等,虽有表寒证,亦皆禁用。

4.6 现代适应证

[5]

麻黄汤无论从中医学角度还是现代医学角度对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肺炎等均有治疗作用。从现代医学角度看,麻黄汤既能抗感染、解热、镇痛、平喘、止咳化痰,又能强心利尿,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功能。本方把外感表虚自汗等列为禁忌证,实乃科学之至,因麻黄汤有解表发汗作用,表虚自汗者不可再发汗。现代医学认为麻黄碱具有拟肾上腺素神经作用,而汗腺则由其控制,用之必大汗,造成体液丢失,诱发脱水,使呼吸道分泌物黏稠,从而不易咳出,因而该方剂具有明显的科学性、严密性、实用性。适应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属风寒表实证者。

4.6.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感冒)是指喉结以上,包括咽、喉、扁桃体鼻腔、中耳等皮肤黏膜受病原微生物感染后发生的局部炎症。70%~80%由病毒引起,以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或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柯病毒、腺病毒为多。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依次以溶血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感染为多。发病时,鼻腔、咽、扁桃体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坏死、脱落。临床表现发热、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

4.6.2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感染所至,流感病毒通常分为甲、乙、丙3型,但以甲、乙两型危害最大,发病常常突然而迅速传播患者呈群集性。流感病毒经飞沫侵入呼吸道与敏感的呼吸道上皮细胞接触后,病毒膜与人呼吸道上皮细胞膜融合,进而病毒复制与繁殖,轻者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坏死和脱落,从而出现上呼吸道的卡他症状。病情严重者病毒可经淋巴血液循环侵入其他器官,重者见出血坏死性支气管炎及间质性肺炎,呼吸道黏膜早期有单核细胞浸润及水肿、纤毛脱落,晚期则有广泛上皮细胞坏死及出血性渗出物;肺间质也有水肿及细胞浸润,肺泡内可有透明膜形成,若继发细菌感染,则基底层细胞也受损害。因而临床多以高热、畏寒、头痛、背痛四肢酸痛等症状急剧起病,继而出现干咳、流涕、眼结膜充血、流泪、淋巴结肿大,肺部可出现粗哕音,偶可有消化道症状。

4.6.3 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大多由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渗出,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临床出现发热、咳嗽、呼吸音粗糙及少许干湿哕音。治疗不及时,病情蔓延,即可并发肺炎。并发肺炎时,肺充血、水肿,肺泡内含有纤维蛋白和渗出液。临床上除上述症状外,两肺出现较多的干啰音。

4.6.4 哮喘

哮喘除可由上述微生物感染后诱发外,还可由其他物理或化学因素诱发,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导致的气道高反应性增强。支气管除上述黏膜病变外,还可出现平滑肌痉挛、气道上皮细胞纤维化、基底膜增厚、气道内分泌物潴留等。由于病原微生物的直接侵袭及其代谢产物作为致热原,从而诱发体温调节功能障碍而使临床出现发热;发热及毒物代谢产性导致血管调节紊乱,从而出现头身疼痛;呼吸道黏膜炎症及分泌物刺激神经末梢引起咳嗽吐痰;支气管痉挛时则出现干鸣音;渗出物在气管或肺泡内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湿啰音。

4.7 药理作用

4.7.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方中君药麻黄煎剂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及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伤寒杆菌均有抗菌作用;麻黄挥发油对流杆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奈瑟双球菌枯草杆菌、白色念球菌、大肠杆菌有抗菌作用;臣药桂枝煎剂对金黄色及白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炭疽杆菌、霍乱弧菌桂皮醛结核杆菌变形杆菌及常见致病性皮真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佐药杏仁煎剂对蛲虫及滴虫有杀灭作用,对湿热小儿腹泻有效,说明其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作用;使药甘草醇提取物及甘草酸甘草次酸除对上述全部细菌有抑制作用外,对大肠杆菌、阿米巴原虫、枯草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同时麻黄煎剂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及孤儿病毒有抑制作用;桂枝煎剂对孤儿病毒ECHD11有抑制作用;甘草酸类化合物通过对多种病毒颗粒的直接作用和诱生干扰素,增强NK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性等活化宿主免疫功能的间接作用而发挥广谱抗病毒作用。其中甘草酸能抑制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合胞病毒;甘草多糖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水疱口炎病毒,水痘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有抑制作用;甘草酸单胺对HIV有抑制作用;甘草甜素除对上述病毒有抑制作用外还能抑制肝炎病毒,甘草热水提取物对华支睾吸虫有杀灭作用。故而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麻黄汤对各种呼吸道病原微生物感染有明确的治疗作用。

4.7.2 解热、镇痛作用

君药麻黄所含麻黄碱、麻黄挥发油及萜松醇有诱发汗腺分泌引起发汗和降低体温的作用,麻黄碱通过激动α2受体而提高中枢痛觉阈值,从而产生镇痛作用。臣药桂枝煎剂及其所含桂皮醛等均能促进汗腺分泌,扩张皮肤血管,增加散热及解热降温作用,同时能提高致痛阈,从而具有镇痛作用。佐药杏仁中的苦杏宁球蛋白及宁白蛋白以及苦杏仁苷均有镇痛作用;而使药甘草中的甘草酸通过兴奋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而有类固醇样作用,并能增强和延长氢化可的松的作用;甘草能促进皮质激素的合成;甘草次酸在结构上与皮质激素类似,能竞争性地抑制皮质激素在肝脏的代谢失活,从而间接提高皮质激素的血浓度,同时甘草有直接皮质激素样作用。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解热、抗炎作用,同时具有强大的“允许”作用,为其他激素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提高机体的适应性应激性。故4味中药合用可起到退热、降温、镇痛作用。

4.7.3 抗炎、抗过敏作用

君药麻黄中提取物麻黄碱、伪麻黄碱、二甲基苯基恶唑啉酮及合成的伪二甲基苯基恶唑啉酮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抑制前列腺素E2生物合成等对炎症早期渗出有抑制作用,抑制炎症早期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炎症后期肉芽组织形成,对抗致炎物质,因而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臣药桂枝煎剂对炎症发生的多个环节起到抑制作用,可明显降低血管通透性。桂枝挥发油还能抑制棉球肉芽肿,其主要机制是抑制组胺合成,抑制前列腺素E2的合成和释放,清除自由基;桂枝还能抑制IgE所致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过敏介质释放,并能抑制补体活性;佐药杏仁中的宁球蛋白能抗炎消肿,对炎症的渗出、水肿、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抑制作用。使药甘草中的甘草酸通过抑制前列腺索E2作用及减少内源性前列腺素E2产生,不仅有促皮质激素样作用,而且能增强和延长可的松的作用。甘草对抗炎的各个阶段,包括Ⅰ、Ⅱ、Ⅲ期有抑制作用,对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水肿、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抑制作用,对过敏性炎症也有抑制作用,同时有清除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因而麻黄汤有很强的抗炎作用。

麻黄有抑制生物活性物质释放的作用,其水或醇提取物有抗补体作用,能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保护肥大细胞免受抗原攻击,抑制组胺释放,麻黄水提物可降低血清溶血素水平,并有抗变态反应的作用。甘草本身除上述提取物的类皮质激素样作用外,甘草酸还能抑制组胺释放剂——化合物48/80引起的肥大细胞脱颗粒,阻止过敏物质的释放。甘草提取物Lx能降低抗原量,抑制抗体产生,对过敏性休克有保护作用。桂枝对嗜异性抗体反应显示出抑制补体活性的作用,有很强的抗过敏反应作用。因此,麻黄汤具有明显的抗过敏作用。

4.7.4 止咳、化痰、平喘作用

君药麻黄可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的β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升高细胞内cAMP,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麻黄还可直接兴奋支气管黏膜血管平滑肌的α受体,使血管收缩,降低血管壁的通透性,减轻支气管黏膜水肿。麻黄还能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和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间接发挥肾上腺素作用,同时阻止过敏介质释放,从而具有平喘作用。麻黄所含麻黄碱、伪麻黄碱均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支气管,还能兴奋呼吸中枢,增加每分钟呼吸量,故能平喘,麻黄挥发油除平喘作用外还有祛痰作用。臣药桂枝挥发油被吸收后经肺排泄,可稀释其分泌物的黏稠度,起到祛痰止咳作用;杏仁在体内分解产生的微量氢氰酸不致引起中毒,却有镇静呼吸中枢的作用,从而起到镇咳平喘作用,苦杏仁还可以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使病变得到改善。使药甘草煎剂口服后能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上,缓和炎症刺激,从而起到镇咳作用;其所含甘草次酸胆碱盐有中枢性镇咳作用。甘草本身还可以促进咽喉及支气管的分泌,使痰液容易咳出,呈现祛痰、镇咳作用。

4.7.5 对心血管的作用

君药麻黄中的麻黄碱能直接或间接兴奋肾上腺素能神经受体,使心肌的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国产麻黄苯丙酮是一种β受体激动剂,能增加冠脉血流量,但麻黄碱对肺血管则呈收缩作用,因而能消除支气管黏膜充血;麻黄碱能降低血液黏滞度和血浆黏度,提高红细胞电泳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素A2的生成。臣药桂枝能解除毛细血管收缩,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血浆黏度,消除血小板和RBC聚集,改善组织血液循环。桂枝中的挥发油对毛细血管有扩张作用,桂皮醛则有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甘草提取物对多种原因所致心律失常拮抗作用,甘草次酸静脉滴注能缩小急心肌梗死的范围,同时具有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的激动剂样作用,而且又有显著降血脂、抗动脉硬化的作用。甘草中的异甘草素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甘草中的黄酮组分对胶原蛋白ADP诱发的血小板聚集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比阿司匹林强17.7倍。同时桂枝、甘草均有利尿作用,从而可减轻心脏前负荷。

4.7.6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君药麻黄水提取物对Ⅰ型变态反应有抑制作用,能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化学介质。臣药桂枝能抑制IgE所引起的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过敏介质释放,具有抗过敏作用。佐药杏仁苷能明显促进有丝分裂原对脾脏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增强脾脏NK细胞活性,同时对肝脏枯否细胞吞噬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使药甘草中的甘草次酸、甘草酸能诱生γ -干扰素,甘草次酸可提高淋巴细胞比率,同时使NK细胞的活性明显增强。甘草酸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活性,使抗体产生显著增加,甘草中的甘草L。能降低抗原量,抑制抗体生成,从而显示免疫抑制作用,对抗青霉素所致的过敏性休克。甘草多糖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及单核细胞功能,诱导巨噬细胞NO的产生,甘草甜素能增强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分泌IL-2的能力,同时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β-甘草次酸是人体补体经典途径的抑制剂。因此,甘草可起到免疫调节作用。上述各适应证在感染后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免疫功能障碍,特别是哮喘本身就是一种免疫性疾病,这说明麻黄汤不仅能进行病因、病理治疗,而且有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这比单用西药治疗更先进、更合理。

4.7.7 参考资料

实验研究表明,麻黄汤能使大鼠足跖汗腺上皮细胞内水泡数目有所增加,汗液分泌增多;静脉注射给药30分钟时可使升高的体温下降63.8%,提示本方有较明显的发汗解热作用。[2]

4.8 歌诀

歌诀1[6]: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解表又平喘,发汗表实此方治。

歌诀2[7]:麻黄汤剂属辛温,甘草桂枝北杏仁;

发热恶寒项痛,喘而无汗此方臻;

加减:术添寒湿烦疼治(麻黄加术汤金匮要略》),麻杏薏甘热痹寻(麻杏薏甘汤《金匮要略》)。

4.9 摘录

《伤寒论》

[返回]5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之麻黄汤

5.1 处方

麻黄(三钱) 桂枝(二钱) 杏仁(去皮尖.一钱) 甘草(炙.一钱)

5.2 功能主治

方贤着《奇效良方》之麻黄汤主治伤寒病头痛发热,身痛恶风,恶汗而喘者。

5.3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5.4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返回]6 《外台秘要》卷一引《崔氏方》之麻黄汤

6.1 别名

葱豉汤(《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6.2 处方

麻黄6克(去节)葛根9克 葱白14茎 豉12克(绵裹)

麻黄2两(去节),葛根3两,葱白14茎,豉1升(绵裹)。

6.3 制法

上四味,切。

6.4 功能主治

外台秘要》卷一引《崔氏方》主治伤寒无汗,恶寒甚而拘急者。

6.5 用法用量

用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汗出愈。

6.6 摘录

《外台秘要》卷一引《崔氏方》

[返回]7 《外台》卷三引《广济方》之麻黄汤

7.1 处方

麻黄5两(去节),葛根4两,栀子2-7枚(擘),葱(切)1升,香豉1升(绵裹)。

7.2 功能主治

《外台》卷三引《广济方》之麻黄汤功在发汗。主天行壮热,烦闷。

7.3 用法用量

(口父)咀。以水8升,先煮麻黄、葛根2-3沸,去沫,纳诸药,煎取2升5合,绞去滓,分为3服。服别相去如人行5-6里更进1服。覆取汗,后以粉粉身。

7.4 注意

忌风及诸热食。

7.5 摘录

《外台》卷三引《广济方》

[返回]8 《外台》卷九引《深师方》之麻黄汤

8.1 处方

麻黄(去节)2两,细辛2两,甘草半两(炙),桃仁20枚,(去皮尖及两仁者,研)(1本作杏仁)。

8.2 制法

上切。

8.3 功能主治

《外台》卷九引《深师方》之麻黄汤主治卒咳逆上气肩息,昼夜不止欲绝。

8.4 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3升,去滓,分3次服。

8.5 注意

海藻菘菜生菜

8.6 摘录

《外台》卷九引《深师方》

[返回]9 《外台》卷九引《古今录验》方之麻黄汤

9.1 处方

麻黄8分(去节),蜀椒4分(汗),细辛3分,藁本2分,杏仁50枚(去皮尖两仁者,碎)。

9.2 制法

上切。

9.3 功能主治

《外台》卷九引《古今录验》方之麻黄汤主治人三十年寒冷,咳逆上气

9.4 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3升,分3次服,每日3次。

9.5 注意

忌生菜。

9.6 摘录

《外台》卷九引《古今录验》

[返回]10 《外台》卷十引《深师方》之麻黄汤

10.1 方名

麻黄汤

10.2 组成

麻黄6两(去节),桂心1两,甘草(炙)2两,杏仁(去尖皮)2两,生姜8两。

10.3 主治

《外台》卷十引《深师方》之麻黄汤主治上气咳嗽,喉中鸡鸣唾脓血腥臭。

10.4 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3升半,分5次服。得力后,长将丸服。

10.5 制备方法

上切。

10.6 用药禁忌

忌海藻、菘菜、生葱。

10.7 摘录

《外台》卷十引《深师方》

[返回]11 《外台》卷十四引《深师方》之麻黄汤

11.1 方名

麻黄汤

11.2 组成

麻黄3两(去节),甘草2两(炙),石膏4两(碎,绵裹),杏仁50枚(去两仁及尖皮,碎),人参3两,干姜5两,茯苓4两,防风4两,桂心3两,半夏1升(洗)。

11.3 主治

《外台》卷十四引《深师方》之麻黄汤主治中风气逆满闷短气

11.4 用法用量

上以水9升,煮取3升,先食服1升,每日3次。

11.5 用药禁忌

忌海藻、生葱、羊肉、饧、菘菜。

[返回]12 方出《外台》卷十五引《崔氏方》,名见《圣济总录》卷十一方之麻黄汤

12.1 方名

麻黄汤

12.2 组成

麻黄(去节)3两,生姜3两,防风2两,芎1两,芍药1两,当归1两,蒺藜子1两,甘草(炙)1两,独活1两,乌喙1两,人参1两。

12.3 主治

方出《外台》卷十五引《崔氏方》,名见《圣济总录》卷十一方之麻黄汤主治风瘙瘾疹,搔之随手起,痒痛烦闷。

12.4 用法用量

以水9升,煮取2升8合,绞去滓,分3次温服,讫,进粥食3日。

12.5 制备方法

上切。

12.6 用药禁忌

慎生冷、酢滑、猪肉、冷水、海藻、菘菜。

12.7 摘录

方出《外台》卷十五引《崔氏方》,名见《圣济总录》卷十一

[返回]13 《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方之麻黄汤

13.1 处方

麻黄(去节)4两,杏仁4两(去尖皮两仁,碎),栀子仁3两,黄芩3两,防风3两,紫菀3两,升麻3两,桂心3两,茯神3两,人参3两,大枣20枚(擘),石膏6两(碎,绵裹),桑根白皮1升。

13.2 制法

上切。

13.3 功能主治

《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方之麻黄汤功在消虚热极,止汗。主心风伤风损脉,脉极热,多汗,无滋润。

13.4 用法用量

以水1斗,先者麻黄3沸,去沫,下诸药,煮取3升,去滓,分3次服。

13.5 注意

忌生葱、酢物。

13.6 摘录

《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

[返回]14 《外台》卷二十引《古今录验》方之麻黄汤

14.1 处方

麻黄5两(去节),桂心4两,生姜3两,甘草2两(炙),附子2枚(炮)。

14.2 制法

上切。

14.3 功能主治

《外台》卷二十引《古今录验》方之麻黄汤主治风水,身体面目尽浮肿,腰背牵引髀股,不能食

14.4 用法用量

以水1斗,先煮麻黄减2升,纳药,煎取3升,每服1升,每日3次。

14.5 注意

野猪肉芦笋

14.6 摘录

《外台》卷二十引《古今录验》

[返回]15 《外台》卷三十四引《古今录验》方之麻黄汤

15.1 处方

麻黄(去节)1两,黄连1两,蛇床子1两,酢梅10枚。

15.2 制法

上切。

15.3 功能主治

《外台》卷三十四引《古今录验》方之麻黄汤主治妇人阴肿,苦疮烂。

15.4 用法用量

妇人良方》有北艾叶一两半。

15.5 摘录

《外台》卷三十四引《古今录验》

[返回]16 《外台》卷三十八方之麻黄汤

16.1 处方

麻黄4两,黄芩3两,甘草(炙)3两,石膏3两(碎),升麻2两,栀子仁1两。

16.2 制法

上切。

16.3 功能主治

《外台》卷三十八方之麻黄汤主治下气,解肌,折热。主乳不发动,热气上冲。

16.4 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煮取3升半,分3次服。

16.5 摘录

《外台》卷三十八

[返回]17 《外台》卷十九引《古今录验》方之麻黄汤

17.1 方名

麻黄汤

17.2 组成

麻黄4两,芎1两,莽草1两,当归1两,杏仁30枚。

17.3 主治

《外台》卷十九引《古今录验》方之麻黄汤主治头风湿,面如针刺之状,身体浮肿,恶风汗出,短气,不能饮食。

17.4 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取2升,去滓,分3次服,每日3次。

17.5 制备方法

上切。

17.6 用药禁忌

以糜粥将息佳。

17.7 摘录

《外台》卷十九引《古今录验》

[返回]18 《伤寒总病论》卷四方之麻黄汤

18.1 处方

麻黄2两,石膏1两半,贝齿5个(无亦得),升麻1两,甘草1两,芍药1两,杏仁40个。

18.2 制法

上为粗末。

18.3 功能主治

伤寒总病论》卷四方之麻黄汤主治天行1-2日。

18.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2盏,煎至8分,温服。取汗,止后服。

自汗者,去麻黄,加葛根2两。

18.5 摘录

《伤寒总病论》卷四

[返回]19 《千金》卷五方之麻黄汤

19.1 处方

麻黄1两,生姜1两,黄芩1两,甘草半两,石膏半两,芍药半两,杏仁十枚,桂心半两。

19.2 功能主治

《千金》卷五方之麻黄汤主治少小伤寒,发热咳嗽,头面热者。

19.3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4升,煮取1升半,分2次服。

19.4 摘录

《千金》卷五

[返回]20 《千金》卷五方之麻黄汤

20.1 处方

麻黄4两,甘草1两,桂心5寸,五味子半升,半夏2两,生姜2两。

20.2 功能主治

《千金》卷五方之麻黄汤主治咳逆上气,喘促不能安卧。

20.3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5升,煮取2升,100日儿每服1合,大小节度服之。

20.4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寒伤营也,以本方无治肩息药,故借小青龙去白芍、细辛,易生姜,以辟除恶风疾气,皆长沙方中变法,岂特婴儿主治哉。

20.5 摘录

《千金》卷五

[返回]21 《千金》卷五方之麻黄汤

21.1 别名

麻黄散

21.2 处方

麻黄1两,升麻1两,葛根1两,射干半两,鸡舌香半两,甘草半两,石膏半合。

21.3 功能主治

《千金》卷五方之麻黄汤主治小儿恶毒丹及风疹

21.4 用法用量

麻黄散(《圣惠》卷九十)。

21.5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本方全从事于外解,升、葛、射干即前方独活佐黄芩之意,鸡舌香即前方桂心导伏热之意;石膏、甘草则与上二方无异也。

21.6 摘录

《千金》卷五

[返回]22 《圣济总录》卷一六八方之麻黄汤

22.1 处方

麻黄(去根节,煮掠去沫,焙)1两,防风(去叉)1两,芎1两,羌活(去芦头)1两,葛根(锉)1两,甘草(炙,锉)1两,荆芥穗2两。

22.2 制法

上为粗末。

22.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六八方之麻黄汤主治小儿风壅,痰实阻络,邪热头疼。

22.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以水1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

22.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八

[返回]23 《圣济总录》卷五方之麻黄汤

23.1 处方

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3两,桂(去粗皮)半两,独活(去芦头)3分,羚羊角(镑)3分,萎蕤(切,焙)1两,葛根(锉)3两,升麻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石膏(碎)6两,甘草(炙,锉)3分。

23.2 制法

上为粗末。

23.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五方之麻黄汤主治中风肢体弛缓,言语謇涩,精神惛愦。

23.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如人行5里再服。用热生姜稀粥投之汗出,慎外风

23.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

[返回]24 《圣济总录》卷七方之麻黄汤

24.1 处方

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1两,黄芩(去黑心)1两,芎1两,当归(切,焙)1两,紫石英1两,甘草(炙,锉)1两,桂(去粗皮)1两,远志去心)1两,独活(去芦头)1两,桔梗(炒)1两,防风(去叉)2两,石膏(碎)2两,干姜(炮)1两半,杏仁25枚(去皮尖双仁,炒)。

24.2 制法

上为粗末。

24.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七方之麻黄汤主治中贼风急强,大呼,不自觉知,身体尽痛。

24.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日3次,夜1次,不拘时候。

24.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

[返回]25 《圣济总录》卷九主治麻黄汤

25.1 处方

麻黄(去节,先煎,掠去沫,焙干)3两,石膏(碎)2两,桂(去粗皮)1两,芎半两,干姜(炮)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当归(切,焙干)1两,杏仁(汤退去皮尖双仁,炒)40枚,甘草(炙,锉)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枚及半两者。

25.2 制法

上锉,加麻豆大。

25.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九主治麻黄汤主治风痱,身体不能自收,不能言语,冒昧不识人;上气咳逆,若面目大肿,但得坐不得卧

25.4 用法用量

每服6钱匕,以水3盏,煎至1盏,去滓,分2次温服,空心、夜卧各1服。初服1日犹能自觉者,勿热服,服讫密室卧,厚覆微汗出,渐减衣。未汗出,更用热生姜稀粥投之。

25.5 注意

汗出忌触外风,凡产妇并病人已曾大汗者,不可服,若虚羸人但当少服。

25.6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

[返回]26 《圣济总录》卷十一方之麻黄汤

26.1 处方

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1两,桂(去粗皮)1两,黄连(去须)1两,当归(切,焙)1两,羌活(去芦头)1两,白芷1两,王不留行1两半,甘草(炙)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芎1两半,白蒺藜1两半,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半,桑根白皮2两,石膏2两,红蓝花(炒)半两。

26.2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26.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十一方之麻黄汤主治风瘙痒瘾疹,时时发动。

26.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

26.5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一

[返回]27 《圣济总录》卷十七方之麻黄汤

27.1 处方

麻黄(去根节)1分,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1分,桔梗(去芦头,炒)1分,秦艽(去苗土)1分,薄荷叶1分,牡丹(去心)1分,防风(去叉)1分,芍药1分,升麻1分,黄芩(去黑心)1分,紫菀(去苗土)1分,半夏(汤洗去滑)半分,羌活(去芦头)半两。

27.2 制法

上为粗末。

27.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十七方之麻黄汤主治头面风。

27.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食后、临卧热服。

27.5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七

[返回]28 《圣济总录》卷十九方之麻黄汤

28.1 处方

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1两,羌活(去芦头)1两,桂(去粗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侧子(炮裂,去皮脐)1两,防己3分,当归(锉,炒)3分,海桐皮3分,牛膝(酒浸,切,焙)3分,甘菊花3分,羚羊角(镑)3分,茵芋(去茎)3分,五加皮3分,甘草(炙,锉)半两,防风(去叉)3两,白术3两。

28.2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28.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十九方之麻黄汤主治肾虚中风湿,腰脚缓弱,顽痹不仁,颜色苍黑,语音浑浊,志意不定,头目昏,腰背强痛,四肢拘急,体重无力。

28.4 用法用量

每服4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5片,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8.5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九

[返回]29 《圣济总录》卷二十二方之麻黄汤

29.1 处方

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细辛(去苗叶)3分,干姜(炮)3分,甘草(炙,锉)半两,杏仁(去皮尖双仁)半两。

29.2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29.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二十二方之麻黄汤主治中风伤寒,头痛沉重。

29.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每日3次。

29.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返回]30 《圣济总录》卷二十二方之麻黄汤

30.1 处方

麻黄(去根节)1两,葛根(锉)1两,黄芩(去黑心)3分,栀子仁3分,芍药3分,杏仁(去皮尖双仁,炒)3分。

30.2 制法

上为粗末。

30.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二十二方之麻黄汤主治时行疫疠,头痛体热渴燥,骨节疼痛。

30.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豉50粒,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

30.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返回]31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方之麻黄汤

31.1 处方

麻黄(去根节)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木香1两,芎1两,羌活(去芦头)1两,当归(锉,米炒)1两,槟榔(锉)1两,防风(去叉)1两,牛膝(去苗,酒浸,焙炒)1两,天麻(生)1两,人参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

31.2 制法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31.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方之麻黄汤主治肾着腰冷,腹重痛,脚膝无力。

31.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枚(擘),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

31.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返回]32 《圣济总录》卷四十九方之麻黄汤

32.1 处方

麻黄(去根节,先煮,掠去沫,焙)1两,前胡(去芦头)3分,白前(去苗)3分,桑根白皮(锉,炒)1两,甘草(炙)半两,紫菀(去土)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3分。

32.2 制法

上为粗末。

32.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四十九方之麻黄汤主治肺感风冷多涕。

32.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葱白3茎,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每日3次。

32.5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九

[返回]33 《圣济总录》卷四十八方之麻黄汤

33.1 处方

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2两,半夏(汤浸7遍,焙)2两,桑根白皮(锉)2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3两,石膏(碎)5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紫菀(去土)1两半。

33.2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33.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四十八方之麻黄汤主治肺实热喘逆胸满仰息气急。

33.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切),竹叶2-7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

33.5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返回]34 《圣济总录》卷八十一方之麻黄汤

34.1 处方

麻黄(去根节)2两,吴茱萸(汤浸,焙炒)1两,独活(去芦头)2两,秦艽(去苗土)1两,细辛(去苗叶)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研)30枚,白术3两,白茯苓(去黑皮)2两,桂(去粗皮)1两,人参1两,干姜(炮)1两,防风(去叉)1两,防己1两,芎1两,甘草(炙,锉)1两。

34.2 制法

上为粗末。

34.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八十一方之麻黄汤主治脚气。两脚疼痛,麻痹不仁。

34.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空心、日午、近晚温服。

34.5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一

[返回]35 《圣济总录》卷一六二方之麻黄汤

35.1 处方

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1两,葛根1两,石膏(火煅)1两,桂(去粗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芍药1两,甘草(炙,锉)1两,秦艽(去土)1两,防风(去叉)1两,当归(切,焙)1两。

35.2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35.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六二方之麻黄汤主治产后伤寒,头痛目眩

35.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5.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返回]36 《圣济总录》卷一七六方之麻黄汤

36.1 处方

麻黄(去根节,煎,去沫,焙)1两,射干1两,紫菀(去苗土)1两,甘草(炙,锉)1两,桂(去粗皮)半两,半夏5枚(生姜汤洗10遍,炒)。

36.2 制法

上为粗末。

36.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七六方之麻黄汤主治小儿咳嗽,心胸痰壅,攻咽喉作呀呷声。

36.4 用法用量

5-6岁儿每服1钱匕,以水1盏,加大枣1枚,生姜少许,煎至5分,去滓,纳蜜半钱匕,更煎1-2沸,食后温服,每日3次。

36.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六

[返回]37 《圣济总录》卷一八一方之麻黄汤

37.1 处方

麻黄(去根节,煎,去沫,焙干)半两,桑根白皮(锉)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大黄(生)1分,射干1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1分。

37.2 制法

上为粗末。

37.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八一方之麻黄汤主治小儿咽喉肿热,肺胀气急,喉中似有物塞。

37.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以水半盏,煎至3-4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7.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一

[返回]38 《圣济总录》卷三十一方之麻黄汤

38.1 处方

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1两,芍药1两,甘草(炙令微赤,锉)1两,桂(去粗皮)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

38.2 制法

上为粗末。

38.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三十一方之麻黄汤主治伤寒后余热,脉浮者。

38.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取8分,去滓温服,每日3次。

38.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返回]39 《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方之麻黄汤

39.1 方名

麻黄汤

39.2 组成

麻黄(去根节)1两,葛根(锉)1两,白术1两。

39.3 主治

《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方之麻黄汤风黄,病人爱笑,腰背急,手足强,口干,舌上生疮,三部脉乱。

39.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宜先烙肺俞,次烙第三椎风门两旁相去各3寸,又烙手心足阳明气海阴都百会下廉肾俞,不愈,更灸神庭天窗、气海、后心下100壮。

39.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返回]40 《圣济总录》卷一三七方之麻黄汤

40.1 方名

麻黄汤

40.2 组成

麻黄(去根)2两。

40.3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三七方之麻黄汤主治代指

40.4 用法用量

以水2升,煎至1升半,去滓,温浸患指,日3-5度愈。

40.5 制备方法

上锉细。

[返回]41 《圣济总录》卷一八○方之麻黄汤

41.1 方名

麻黄汤

41.2 组成

麻黄(去根节)半两,桂(去粗皮)1分,射干1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分。

41.3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八○方之麻黄汤主治小儿喉痹,咽喉傍肿,喉中噎塞。

41.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以水7分,煎至4分,去滓,食后分2次温服。

41.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返回]42 《圣济总录》卷一八三方之麻黄汤

42.1 方名

麻黄汤

42.2 组成

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2两,石膏(碎)1两,黄芩(去黑心)1两半。

42.3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八三方之麻黄汤主治乳石发。

42.4 用法用量

每帖以水3盏,煎至2盏,去滓,纳鸡子白2枚,芒消末1钱,热搅令沫出,以涂摩疮上。即愈。

42.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分作两帖。

[返回]43 《圣济总录》卷一二九方之麻黄汤

43.1 方名

麻黄汤

43.2 组成

麻黄(去根节)3两,五加皮1两半,防风(去叉)2两,独活(去芦头)2两,桂(去粗皮)2两,当归(切,焙)2两,芎2两,干姜(炮)2两,附子(生,去皮脐)1枚,牛膝2两半,杏仁(去皮尖双仁)80枚。

43.3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二九方之麻黄汤主治醉酒汗出,风入经络,成风疽

43.4 用法用量

以水9升,先煎麻黄,掠去沫,纳诸药,煎取3升,绞去滓,每用1盏温服,并3服。温覆微汗,慎外风。

43.5 制备方法

上药各为细末。

[返回]44 《圣济总录》卷一二二方之麻黄汤

44.1 方名

麻黄汤

44.2 组成

麻黄(去根节)2两,干姜(炮)2两,细辛(去苗叶)1两半,五味子(炒)1两,桂(去粗皮)半两,半夏(汤洗7遍)1分。

44.3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二二方之麻黄汤主治风热客于脾肺经,喉间肿痛,语不出。

44.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用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每日3次。

44.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返回]45 《圣济总录》卷八十七方之麻黄汤

45.1 方名

麻黄汤

45.2 组成

麻黄(去根节)半斤,甘草(锉)1两,杏仁(汤去皮尖双仁)1两,蛤粉1两半(青色者为上,如无青色者,白亦得)。

45.3 主治

《圣济总录》卷八十七方之麻黄汤主治急热劳;产后血风,搐却腰脚者。

45.4 用法用量

每服以水3盏,同于银石器内煎熬成膏,绞汁1盏,临卧温服。睡至二更汗出,次日无力,可思饮食为效。

45.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分作二服。

[返回]46 《圣济总录》卷一七一方之麻黄汤

46.1 方名

麻黄汤

46.2 组成

麻黄(去节)1两1分,钩藤(锉)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3分,赤芍药3分,当归(锉,炒)3分,桂(去粗皮)3分,秦艽(去苗土)3分,大黄(蒸3度,晒干,锉)1两,石膏(捶碎)1两半。

46.3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七一方之麻黄汤主治小儿6-7岁,发痫壮热。

46.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去滓,取6分,食后温服。

46.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返回]47 《圣济总录》卷一五六方之麻黄汤

47.1 方名

麻黄汤

47.2 组成

麻黄(去节,先煎,掠去沫,焙)3两,苍术3两,白术1两,陈橘皮(去白,炒)2两,甘草(炙)1两。

47.3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五六方之麻黄汤主治妊娠伤寒,发热恶寒,身体疼痛。

47.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葱白1寸,盐豉7枚,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47.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返回]48 《幼幼新书》卷十五引《婴孺》方之麻黄汤

48.1 处方

竹叶(切)8合,贝母8分,柴胡7分,升麻7分,枳实麸炒)3分,紫菀3分,栀子仁6分,杏仁(去皮尖)6分,甘草(炙)2分,麻黄(去节)2分,大黄10分。

48.2 制法

上切。

48.3 功能主治

幼幼新书》卷十五引《婴孺》方之麻黄汤主治小儿伤寒,咳嗽喘息

48.4 用法用量

以水4升,煮1升3合,期岁儿分为4服,4岁儿分为2服。

48.5 摘录

《幼幼新书》卷十五引《婴孺》

[返回]49 《幼科金针》卷上方之麻黄汤

49.1 处方

柴胡、麻黄、苏叶、甘草、桔梗、枳壳橘红、防风、苏子、熟半夏。

49.2 功能主治

《幼科金针》卷上方之麻黄汤功在发散寒邪。主小儿寒嗽而多痰者。

49.3 用法用量

上加生姜3片,水煎服。

49.4 摘录

《幼科金针》卷上

[返回]50 《易简方》之麻黄汤

50.1 处方

麻黄、甘草、杏仁、五味子、茯苓各等分,橘红倍之。

50.2 功能主治

易简方》之麻黄汤肺感寒邪,咳嗽喘急。

50.3 注意

有汗者及虚劳咳嗽忌服。

50.4 摘录

《易简方》

[返回]51 《幼幼新书》卷十四引《婴孺》方之麻黄汤

51.1 处方

麻黄(去节)10分,牡蛎10分,雷丸10分,干姜4分,桂心4分,枳壳4分,厚朴(炙)4分,白敛4分,大黄6分,蜀椒(汗)1合。

51.2 功能主治

《幼幼新书》卷十四引《婴孺》方之麻黄汤主治小儿伤寒,寒热往来

51.3 用法用量

上取猪脂1斤,细切,合药杵熟,入绢袋中炙微热,摩儿腹背手足令遍,如袋汁尽绞令汗出,摩讫粉之,厚衣抱汗出。

51.4 注意

宜春、夏用之,秋冬不可用。

51.5 摘录

《幼幼新书》卷十四引《婴孺》

[返回]52 《幼幼新书》卷十二引《婴孺》方之麻黄汤

52.1 处方

麻黄(去节)1分,黄芩1分,黄连1分,大黄1分,甘草2分(炙)。

52.2 功能主治

《幼幼新书》卷十二引《婴孺》方之麻黄汤主治少小风痫,昼夜数10发。

52.3 用法用量

上以水1升,先煮麻黄5服,去沫,纳诸药,煮5合,分5服,日夜再服。

52.4 摘录

《幼幼新书》卷十二引《婴孺》

[返回]53 《千金》卷十七方之麻黄汤

53.1 处方

麻黄3两,芍药3两,生姜3两,细辛3两,桂心3两,半夏半升,五味子半升,石膏4两。

53.2 功能主治

《千金》卷十七方之麻黄汤主治肺胀。

53.3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服。

53.4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于射干麻黄汤中除去生姜、半夏、细辛、五味、紫菀、款冬,但加甘草一味以和中气也。

53.5 摘录

《千金》卷十七

[返回]54 《圣济总录》卷三十四方之麻黄汤

54.1 处方

麻黄(去根节)3分,乌梅肉(炒)3分,秦艽(去苗土)3分,柴胡(去苗)3分,甘草(炙)3分,麦门冬(去心,焙)3分,犀角(镑)3分,青蒿子1两半,常山1两。

54.2 制法

上为粗末。

54.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三十四方之麻黄汤主治诸疟疾,先热后寒,头痛,四肢烦倦。

54.4 用法用量

每用5钱匕,以水1盏半,加桃柳枝心各7枚(锉细)、豉50粒,煎至1盏,入朴消少许,更煎1-2沸,去滓,分2次服,早晨及卧时温服之。

54.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返回]55 《圣济总录》卷六十六方之麻黄汤

55.1 处方

麻黄(去根节,煎,去沫,焙)2钱,甘草3钱(生用),杏仁21枚(去皮尖双仁,麸炒),乌梅7枚(锤碎)。

55.2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六十六方之麻黄汤主治咳嗽声嘶

55.3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用水3盏,石器内煎,去滓,取1盏半,分为3服,食后温服。

55.4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返回]56 《圣济总录》卷八十方之麻黄汤

56.1 处方

麻黄(去根节)2两半,白术(锉碎,微炒)2两,甘草(炙)1两,石膏(碎)3分,赤茯苓(去黑皮)1两。

56.2 制法

上为粗末。

56.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八十方之麻黄汤主治水气通身肿

56.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2盏半,加大枣2枚(劈破),生姜1枣大(拍碎),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每日3次。每服后盖覆,令汗出愈。

56.5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

[返回]57 《圣济总录》卷一五○方之麻黄汤

57.1 处方

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1两半,芎1两半,升麻1两,防风(去叉)1两,防己1两,桂(去粗皮)1两,羚羊角(镑)1两。

57.2 制法

上为粗末。

57.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五○方之麻黄汤主治妇人中风,口面斜。

57.4 用法用量

每用5钱匕,以水1盏半,煎取1盏,去滓,入竹沥半合,再煎3-4沸,去滓,分2次温服。

57.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

[返回]58 《圣济总录》卷一六二方之麻黄汤

58.1 处方

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半两,桂(去粗皮)1两,芍药1两,葛根(细锉)1两,甘草(炙)1两,石膏(碎)1两。

58.2 制法

上为粗末。

58.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六二方之麻黄汤主治产后伤寒,烦热头痛,表未解者。

58.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枚(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得汗解为效。

58.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返回]59 《圣济总录》卷九十二方之麻黄汤

59.1 处方

麻黄(去根节)2两,甘草(生,锉)1两,桂(去粗皮)1两,芎1两,杏仁15枚(汤去皮尖双仁,生,研)。

59.2 制法

上四味为粗末,入研杏仁拌匀。

59.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九十二方之麻黄汤主治气极热。

59.4 用法用量

每用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分2次混服,空腹、夜卧各1次。

59.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返回]60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方之麻黄汤

60.1 处方

麻黄(去根节)1两半,栀子仁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白术1两半,石膏1两,桂(去粗皮)1两半,生干地黄(焙)5两,甘草(炙)1两,赤小豆1合。

60.2 制法

上为粗末。

60.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方之麻黄汤功在止烦下气。主心劳烦多热,喜笑无度,四肢烦热。

60.4 用法用量

每用药末10钱匕,加鸡子白1枚,竹沥半合,以水3盏,煎至2盏,去滓,下芒消1钱,再上火令沸,分3次温服,空腹、日午、夜卧各1次。

60.5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返回]61 《圣济总录》卷一六一方之麻黄汤

61.1 处方

麻黄(去根节)1两,桂(去粗皮)1两,防风(去叉)3分,芍药3分,芎2分半,白术半两,甜竹沥2合。

61.2 制法

上除竹沥外,并锉细,分作两剂。

61.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六一方之麻黄汤主治产后中风,四肢拘急,筋节掣痛

61.4 用法用量

每剂用水5盏,加生姜1分(切),煎至两盏,去滓,下竹沥,更煎3沸,分3次温服。服了取微汗为度。

61.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返回]62 《圣济总录》卷一五○方之麻黄汤

62.1 处方

麻黄(去节,先煮,掠去沫,焙)2两,羌活(去芦头)1两,防风(去叉)1两半,赤芍药1两半,桂(去粗皮)1两,石膏(碎)3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甘草(炙,锉)1两。

62.2 制法

上为粗末。

62.3 功能主治

妇人中风,头目昏疼,失音不语,烦躁喘粗,汗出恶风,口吐涎沫,四肢不随。

62.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取1盏,去滓温服,每日2次。

牙颔冷痹舌强,加附子1枚(炮裂,去皮脐),竹沥5合;若渴,加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生犀角1两(镑)同煎。

62.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

[返回]63 方出《千金》卷七引苏长史方,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四方之麻黄汤

63.1 方名

麻黄汤

63.2 组成

麻黄2两,射干2两,人参2两,茯苓2两,防己2两,前胡2两,枳实2两,半夏1两,犀角1两,羚羊角1两,青木香1两,橘皮1两,杏仁1两,升麻1两,生姜5两,独活3两,吴茱萸1升。

63.3 主治

方出《千金》卷七引苏长史方,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四方之麻黄汤主治肿已消,仍有脚气者。

63.4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斗1升,煮取4升,分5次服,每服相去20里久,中间进少粥,以助胃气。此汤两口服1剂,取病气退乃止。

63.5 加减

若热盛喘烦者,加石膏6两,生麦门冬1升,去吴茱萸;若心下坚,加鳖甲1两。

63.6 摘录

方出《千金》卷七引苏长史方,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四

[返回]64 《普济方》卷二六一方之麻黄汤

64.1 方名

麻黄汤

64.2 组成

麻黄(去节)3两,升麻3两,大黄3两,黄芩3两,石膏3两,甘草1两(炙),栀子仁3合。

64.3 主治

《普济方》卷二六一方之麻黄汤主治乳石发,上冲头面及身体壮热,服升麻汤内解外不解者。

64.4 用法用量

以水9升,煮取3升,分服之。愈。

64.5 制备方法

上切。

64.6 摘录

《普济方》卷二六一

[返回]65 《圣济总录》卷十三方之麻黄汤

65.1 方名

麻黄汤

65.2 组成

麻黄(去根节)1分,荆芥穗1分,杏仁(去皮尖及双仁,麸炒)1分,木香1分,当归(切,焙)1分,黄芩(去黑心)1分,羌活(去芦头)1分,芍药1分,柴胡(去苗)1分,大黄(炮熟)1分,半夏(汤洗去滑7遍)1钱,牵牛子半两。

65.3 主治

《圣济总录》卷十三方之麻黄汤主治劳风。

65.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1片,同煎取8分,去滓,食后温服。

65.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65.6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三

[返回]66 《专治麻痧初编》卷四方之麻黄汤

66.1 处方

净麻黄、熟石膏、净蝉蜕、绿升麻、炙甘草。

66.2 功能主治

《专治麻痧初编》卷四方之麻黄汤主治麻疹42日,应出不出,或风寒闭塞。

66.3 用法用量

上加葱白3寸为引,水煎服。

66.4 摘录

《专治麻痧初编》卷四

[返回]67 《圣惠》卷三十八方之麻黄汤

67.1 处方

麻黄3分(去根节),豉1合,甘草半两(生用),栀子仁半两,赤芍药半两,荠苨半两,生姜半两。

67.2 制法

上锉细。

67.3 功能主治

《圣惠》卷三十八方之麻黄汤主治乳石发动,头痛,寒热不可解者。

67.4 用法用量

以水5大盏,煎至2盏,去滓,分5次温服,不拘时候。

67.5 摘录

《圣惠》卷三十八

[返回]68 《儒门事亲》卷十五方之麻黄汤

68.1 处方

麻黄(不去节)、甘草(生用)、杏仁(生用)。

68.2 制法

上为粗末。

68.3 功能主治

儒门事亲》卷十五方之麻黄汤主治因风寒衣服薄致嗽。

68.4 用法用量

每服2-3钱,水煎,温服。

68.5 摘录

《儒门事亲》卷十五

[返回]69 《准绳·幼科》卷六方之麻黄汤

69.1 处方

麻黄(去根节,制过)1钱,升麻1钱,牛蒡子(炒)1钱,蝉壳(洗净,去足翅)1钱,甘草1钱。

69.2 制法

上锉细。

69.3 功能主治

《准绳·幼科》卷六方之麻黄汤功在托里发表。主发热42日以后,明是疹子,却不见出,此皮肤坚厚,腠理闭密,又或为风寒袭之,曾有吐利,故伏而不出。

69.4 用法用量

加腊茶叶1钱,以水1盏,煎至7分,去滓服。

烦渴,加石膏末4钱。

69.5 摘录

《准绳·幼科》卷六

[返回]70 《疮疡经验全书》卷三方之麻黄汤

70.1 处方

麻黄5钱,黄连5钱,蛇床子5钱,蕲艾3钱,乌梅3枚,大戟8钱,防风8钱,白矾8钱。

70.2 制法

上锉。

70.3 功能主治

疮疡经验全书》卷三方之麻黄汤主治阴肿或疮烂。

70.4 用法用量

煎汤熏洗。再用孩儿茶1钱,轻粉冰片、杏仁灰各5分,为末掺之。

70.5 摘录

《疮疡经验全书》卷三

[返回]71 《伤科方书》方之麻黄汤

71.1 方名

麻黄汤

71.2 组成

肉桂3分,干姜5分,半夏1钱2分,厚朴7分,桔梗7分,枳壳7分,麻黄(去节)2钱,苏木5分,川芎7分,陈皮姜汁制)1钱。

71.3 主治

伤科方书》方之麻黄汤主治破伤风发寒者。

71.4 用法用量

水煎浓热服。

71.5 摘录

《伤科方书》

[返回]72 《得效》卷十五方之麻黄汤

72.1 方名

麻黄汤

72.2 组成

前胡5钱,柴胡(去毛)5钱,石膏5钱,苍术(锉,炒)5钱,藁本5钱,赤芍药5钱,白芷5钱,土芎5钱,干葛5钱,升麻5钱,麻黄3钱。

72.3 功效

《得效》卷十五方之麻黄汤主治发散四时伤寒。

72.4 主治

四时伤寒,潮热头痛,及时疫

72.5 用法用量

每服4钱,加生姜3片,连须葱2根,水煎服,不拘时候。

72.6 加减

春加黄芩,夏用正方,秋加麻黄,冬加豆豉

72.7 制备方法

锉散

72.8 摘录

《得效》卷十五

[返回]73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方之麻黄汤

73.1 方名

麻黄汤

73.2 组成

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焙)1两,桑根白皮(锉)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紫苏茎叶半两,葛根半两,五味子(炒)半两,甘草(炙,锉)半两,紫菀(去苗土)半两,石膏1两半,葶苈(微炒)1分,桂(去粗皮)1两。

73.3 主治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方之麻黄汤主治伤寒咳嗽,日夜不止。

73.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枣3枚(擘破),同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73.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73.6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

[返回]74 《准绳·幼科》卷六方之麻黄汤

74.1 方名

麻黄汤

74.2 组成

麻黄(去根节,制过)1钱,升麻1钱,牛蒡子(炒)1钱,蝉壳(洗净,去足翅)1钱,甘草1钱。

74.3 功效主治

《准绳·幼科》卷六方之麻黄汤功在托里发表。主治发热42日以后,明是疹子,却不见出,此皮肤坚厚,腠理闭密,又或为风寒袭之,曾有吐利,故伏而不出。

74.4 用法用量

加腊茶叶1钱,以水1盏,煎至7分,去滓服。

74.5 加减

烦渴,加石膏末4钱。

74.6 制备方法

上锉细。

[返回]75 《普济方》卷一五九引《集验良方》之麻黄汤

75.1 方名

麻黄汤

75.2 组成

麻黄(去节)3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研)3两,紫菀3两,柴胡4两,橘皮4两。

75.3 主治

《普济方》卷一五九引《集验良方》之麻黄汤主治久患气嗽,发时奔喘,坐卧不得,并喉里呀呷,声气欲绝。

75.4 用法用量

以水6升,煮取2升半,去滓,分3次服。1剂不愈,频服3剂。

75.5 制备方法

上切。

[返回]76 《回春》卷二方之麻黄汤

76.1 方名

麻黄汤

76.2 组成

麻黄、桂枝、川芎、杏仁、白芷、防风、羌活、升麻、甘草。

76.3 主治

《回春》卷二方之麻黄汤主治冬月正伤寒足太阳膀胱经受邪,头疼发热恶寒,脊强,脉浮紧,无汗。

76.4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葱白3根,豆豉1撮,水煎,热服。以被盖出汗。

76.5 制备方法

上锉。

[返回]77 《伤寒全生集》卷二方之麻黄汤

77.1 方名

麻黄汤

77.2 组成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川芎、防风、羌活。

77.3 主治

《伤寒全生集》卷二方之麻黄汤主治冬时正伤寒,头痛如斧劈,身热如火炽,恶寒体痛,腰背项强拘急,脉浮紧无汗。

77.4 用法用量

上加生姜、葱白、豆豉1撮,水煎,热服。取汗。

77.5 加减

若渴,加天花粉恶心,加姜汁、半夏;泄泻,加炒苍术、升麻;元气虚,加人参,去杏仁;骨节烦痛,倍加羌活、防风、苍术;有痰,加半夏;胸胁满痛,加枳壳、桔梗。

77.6 用药禁忌

中病即止,不得多服。

[返回]78 《幼幼新书》卷十八引《疹痘论》方之麻黄汤

78.1 方名

麻黄汤

78.2 别名

杏甘汤

78.3 组成

麻黄1分,杏仁1分,桑白皮1分,甘草(炙)1分。

78.4 主治

《幼幼新书》卷十八引《疹痘论》方之麻黄汤主治疮痘,烦喘渴躁。

78.5 用法用量

每药1两,用水7合,煎至4合,放温服。若脉数有热未退,入竹沥一半代水煎;或咽喉痛并嗽,入麝少许。

78.6 制备方法

上为锉散。

78.7 附注

杏甘汤(《医学纲目》卷三十七)。

[返回]79 《圣惠》卷五十九方之麻黄汤

79.1 方名

麻黄汤

79.2 别名

独味麻黄汤

79.3 组成

麻黄1两(去根节,捣碎)。

79.4 功效主治

《圣惠》卷五十九方之麻黄汤功在发汗。主治黄疸内伤积热,毒发出于皮肤。

79.5 用法用量

上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以汗出效,如人行10里汗未出,即再服。

79.6 附注

独味麻黄汤(《痘治理辨》)。

[返回]80 《普济方》卷三七三引《医方妙选》方之麻黄汤

80.1 方名

麻黄汤

80.2 组成

麻黄1两(去节),防风1两,细辛1两,大川附子1枚(重半两,炮),羌活半两,黄芩1分,甘草1分(炙)。

80.3 功效

祛风,爽精神。

80.4 用法用量

每服1大钱,以水1盏,加生姜3片,薄荷2叶,煎至5分,去滓,稍热时时灌之。

80.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返回]81 《幼幼新书》卷十八引《赵氏家传》方之麻黄汤

81.1 方名

麻黄汤

81.2 别名

麻黄饮

81.3 组成

麻黄30寸(去节)。

81.4 主治

《幼幼新书》卷十八引《赵氏家传》方之麻黄汤主治痘干枯,倒黡黑陷

81.5 用法用量

以水1盏,煎6分服。

81.6 制备方法

上蜜拌,炒令香紫色为度。

81.7 临床应用

斑疮倒黡:李用之子斑疮倒黡,已至危困,投此药一服,疮子便出,其应如神。

81.8 附注

麻黄饮(《种痘新书》卷十二)。

[返回]82 《千金翼》卷二十二方之麻黄汤

82.1 方名

麻黄汤

82.2 组成

麻黄2两(去节),栀子14枚(擘),香豉1升,甘草1两(炙)。

82.3 主治

《千金翼》卷二十二方之麻黄汤主治服石发困不可解者。

82.4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酒5升渍1宿,加大1升,煮取3升1合,分3次服。

[返回]83 《麻症集成》卷四方之麻黄汤

83.1 方名

麻黄汤

83.2 组成

麻黄、石膏、元红、大力子荆芥、防风、杏仁、前胡、干葛、川芎、连翘、甘草。

83.3 主治

麻症集成》卷四方之麻黄汤主治热邪在表,头痛,骨节痛。

83.4 用法用量

水煎服。

[返回]83.5 参考资料

  1. ^ [1] .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魏睦新,王刚. 方剂一本通[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3.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 ^ [4]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
  5. ^ [5]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4
  6. ^ [6] 魏睦新,王刚. 方剂一本通[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17
  7. ^ [7] 曹是褒,曹四豪.方剂歌诀394首[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0:2

[返回]相关文献

  • 【麻黄汤】摘要:浮紧数无汗者,皆表实也,宜麻黄汤主之,名曰麻黄汤者,若以麻黄也,麻黄性温,味辛而苦,其用在迅升
  • [卷之一麻黄汤]甘草麻黄汤摘要: 即麻黄汤去杏仁桂枝治风水 《祖剂》 明 施沛 公元1368-1644年
  • [卷中]麻黄汤摘要:而成热,皮肤闭而成实,麻黄轻以去实,辛以发阳气,温以散寒气。 杏仁佐麻黄通肺气,使腠理开泄,王
  • 仲景麻黄汤一摘要:方也 作者见解 右四味, 以水九升, 先煮麻黄减二升, 去沫, 内诸药, 煮取三升半, 去柤
  • [秘传方]麻黄汤摘要:钱二分)浓朴(七分)桔梗(七分)枳壳(七 分)麻黄(去节,二钱)苏木(五分)川芎(七分)陈皮(姜
  • [卷一麻黄汤类·二]麻黄汤(一)摘要:也。麻黄汤主之。此言未衄之前,可用麻黄。非衄后更用麻黄也。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此
  • [退思集类方歌注麻黄汤类]麻黄汤摘要:。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甘草(一两炙)以 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
  • [卷二]麻黄汤证上摘要:愈,宜麻黄汤。 太阳有麻黄症,阳明亦有麻黄症,则麻黄汤不独为太阳设也。见麻黄症即用麻黄汤,是仲
  • [下集]麻黄汤摘要:桂枝麻黄。分主太阳病风伤卫寒伤营二证。桂枝中不用麻黄。而麻黄汤中何以反用桂 枝。 或谓麻黄发汗
  • [上卷汗剂]麻黄汤摘要:,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麻黄汤,破营方也。试观立方大义,麻黄轻清入肺,杏仁重浊入心,仲景治
  • <<<点此查看更多文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