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恐惧,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江山携手 2015-11-29

课堂的恐惧并不只是来自于学生,也并不是所有的恐惧都是有害的。

那天,同事家有急事,要我代他上课,匆忙之中我只草草选了几道习题,就带着课本悠然地踱进邻班的教室。

从教多年,课堂上的我感觉良好。特别是近些年,自己在本校教师中小有名气,也深受领导的器重之后,这种带有自傲的甚至是目空一切的感觉就更强烈了,它使我对课堂产生了一种藐视——不就是解决几个知识点吗?

这一课,我先让学生自学一会,自己则利用这个间隙继续翻着教学资料,琢磨着再选用哪些练习题——练的环节很重要,这是绝对含糊不得的——学校、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学生的成绩啊,这也是几年来我深深体会到的“法宝”。

 “老师,”一个细细的声音飘了过来。我循声望去,是个外表文静,戴着近视眼镜的女孩,我走近她,问:“有什么事吗?”

“闭合电路是不是一定有电源的?”她眨着眼睛,眼光充满了期待。

“电路当然是有电源呀,闭合的电路是有电流的。”我脱口而出,心里同时在纳闷:这个学生看样子是好学的,怎么会问这个简单的问题呢。

“这个,但电磁感应的规律这里说的是……”

“这个规律你还没理解吗?”我冷冷地反问。听她说的是上一章学过的内容,不等她说完我就有点不耐烦了。看到一些学生抬起头来往这边张望,我没好气的说:“请大家认真按要求预习今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不要分心!”

这位女学生似乎也听出了我的话也有责备她的意思,红着脸急急地说:“闭合电路里本身就有电流,但为何还要电磁感应产生电源呢?”

啊?

有道理呀!怎么我一直就没发现?

我认真地翻看了课本,确实是如她所说的那样,这个规律的表述有不妥的地方。但一下子我也不知道该如何改进?更不知如何去面对这个学生:教材有不妥,自己却不知道!这学生多细致和善于思考呀!可我刚才的态度……我感觉到自己的耳根有点热了,我避开她那求知若渴的目光,有点含糊其辞地说:是有点问题啊,我回去再好好想想……声音低得仅仅是自己才能听得见。我隐隐感受到那种因底气不足而产生的不安。

这突如其来的事情似乎是我的“阿基里斯之踵”,接下来的情况更是糟糕,或许是我受了刚才情绪的影响,又或者是学生面对陌生的教师而没有作很好的思想准备,课堂整体气氛较为沉闷,学生缺乏积极的思维,回应也比较冷淡,师生间的互动较差,多是教师按教材的内容“照本宣科”与“一言堂”。

这节课怎么会是这个样子的?我异常的沮丧,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在自我责备的同时,我更把责备的目光投向学生,自己的心情也变得暴躁起来,语气也有了更明显的变化,敏感的学生也更加拘谨了。这样的感觉直接影响了我的精神状态,总感觉有这样的声音在自己的脑子里回响:“老师,你怎么是这样上课的?”“老师,你这是在敷衍我们啊!” 我不敢过多地与学生有目光的交流,内心由不安变成了恐惧,这恐惧又加剧了我的挫败感,再而影响自己在课堂的表现与发挥,就这样地恶性循环。这堂课让我如坐针毡,幸好还有自己创造高分的“法宝”——大量的反复练习作为“弥补”,稍稍“掩盖”了我的尴尬与不安。但“这是失败的课堂!”这个可怕的念头,还有带有内疚味道的恐惧感已深深印在自己的心中。

这种恐惧发自内心,来于自身,对我是一次重大的打击,使我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挥之不去。我知道,我的恐惧是由于自身的缺陷和准备不足造成的,如果当时我慎重地对待这节课,充分了解与分析学情,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如果我能有充分的“生成意识”和教育智慧,能把教学过程中的突发生成因素转化为教育资源;如果我能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有谦逊好学的态度……我就不会有这样的挫败感,就不会有类似的失败的课堂。

其实,在这以前,我内心深处也承认自己的某些课堂教学方式、理念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是被自我感觉良好与自我膨胀的心态掩盖了,加上自己由于教学成绩不错而深得学校、家长们较好的评价,更使得我不愿去积极面对问题,更从没有作过真正的反思。

现在,我必须得好好反思,重新审视自己,决心要把这种恐惧成为促进自身成长的力量。我对自己近阶段的课堂教学作了一个整体的深刻的思考。透过那次恐惧,我发觉自己的课堂教学一直以来还是过多地停留于传统的“师授生受”上,过于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与“知识权威”,这时的我,是高高在上的,说一不二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我的潜意识里,也是容不得学生的质疑的。而且,我过于强调“教材意识”而缺乏“课程意识”,忽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与师生关系的培养。于是,课堂上缺少了师生良好的交融,缺少宽松的温馨融洽的气氛。

一番深刻的思想斗争,我决心回归“原点”,加强教育改革新理论的学习,走进学生当中,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摒弃那种带有强烈功利性质的强化训练式教学,特别注重创设利用学习的生活化情境,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致。课堂上,我开始关注学生的“个人”,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主动地思考,注重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努力让学生活动的参与中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

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我得到了实质性的进步。师生的感情融洽了,课堂上不再是纯粹的“教与学”的关系,渐渐地也有了些轻松的话题,学生们笑容也多起来了。我在努力克服自己缺点的同时,也从恐惧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渐渐有了让自己“心安理得”,让学生“心存感激”的课堂。

这时的我对教学有了更深切的感悟,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地方,对教师来说,其主要的职业生命就是在课堂里度过的。所以,好的课堂不仅是对学生的亲切款待,也是对教师对自身生命的亲切款待。这不断变化与发展着的课堂,是需要教师每时每刻都得以虔诚而谨慎的态度去面对的。因为,对课堂的草率,就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北大钱理群教授曾坦陈自己到某中学上课期间,感到非常的紧张与不安,担心与新的学生不能有好的交流,担心学生不接受自己,而且,为了避免课堂上的“失败”,他事先作了充分的准备,把可能发生的一切,都预先想好,作精心的设计,他的第一堂课的教案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好的,包括一些重要的“闲话”……当然他的这种紧张与不安,并不关乎自己的底气与学识,而是他的精益求精与对教育的无限崇敬、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真实写照。

“我恐惧我的教学很糟糕,这种恐惧或许不是一种失败的信号,而是关注我的教学技艺的一种证据。”(帕克·帕尔默)这种来于内心的恐惧体现的是教师自身美好愿望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正如我,如果没有那一次恐惧,或许我还会沉溺于原来的状态,做着“老气横秋”式的教师而自己浑然不觉。从这个意义上说,恐惧并不一定是坏事,我们更无需避忌课堂上的恐惧,它是一种“觉醒”,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一种自我反馈与警示,是促进自身成长的“催化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