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笼水赵氏续修族谱序言(讨论稿)

 道光二十五 2015-11-30

族谱是记录一个家族历史的文件,也是国家历史、地方志的有效补充,每一个家族都应书写好自己的历史。我笼水赵氏是鲁中大地的名门望族,也是齐鲁大地的文化世家,更有理由把家族的历史记录清楚,以发扬家族的优秀传统,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贡献自己的力量。

笼水,是指流经山东省淄博市的孝妇河的别称。笼水赵氏,即生活在孝妇河发源地——博山城里的赵氏家族。

笼水赵氏始祖赵平,于明朝洪武初年(约1368)从蒙阴薄板台(现蒙阴县常路镇西下庄)迁居益都县颜神镇。清雍正12年颜神镇改为博山县,现为淄博市博山区。据寻访考证,赵平父亲赵子贤,安徽歙县岩镇人。赵子贤兄长赵子让于元朝文宗年间(1328-1332)考取青州从事郎,与弟赵子乐随长兄到青州赴任并做差事,居住在青州五里铺赵家河村。赵子让退休后大家商议返籍事宜,由于赵子让、赵子贤、赵子乐年事已高,长途跋涉力不从心,加之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天下动荡,最后决定由孩子们返回原籍。赵子贤的两个儿子赵品、赵平携家从青州出发,走到蒙阴薄板台,因前方农民起义战火四起,无法南行,便在薄板台居住下来。不久朱元璋平定天下,建立明朝,赵平又携家从薄板台迁居颜神镇,在此繁衍为一个若大的家族。赵子贤兄弟是宋赵皇族后裔,赵光义的后代。赵光义六世孙赵不佊因护驾宋高宗皇帝南渡有功,被封崇宪靖王,居安徽歙县岩镇,赵子贤兄弟是赵光义十二世孙。

赵平生二子,长子赵彦礼,因明初实行综核里甲制度,故辞别家人,移居青州良孟村(本次寻访联系上,另谱记);次子赵彦名,生三子,长子赵廷杰,因后代多居住镇上,故称南赵,次子赵廷刚,传一代后无嗣,三子赵廷毅,去世后葬于镇北五里,后代多近墓而居,故称北赵。传至六世,共有堂兄弟十二人,老大楷,传一代后无嗣;老二芝;老三;老四敦;老五厚;老六殷,传一代后无嗣;老七仁;老八德(以上为南赵);老九绅;老十纪;老十一;老十二纨(以上为北赵)。笼水赵氏的现代子孙,都是赵彦礼和上述兄弟十人的后代。

笼水赵氏最早的家族记载是六世祖写的《赵氏宗派记》,详细记录了笼水赵氏从赵平开始到他生活年代的演变情况,并刻于五世祖祖茔(一世至九世墓大多在博山北岭)石碑背面,这可称为笼水赵氏的第一部家谱。以后十一世祖世五曾著谱稿,十三世祖倡议刊修未成,十八世祖以文又进行倡议,十九世祖振清积极响应并捐资,于清朝光绪三年(1877)编修刊印了有史以来第一部《笼水赵氏世谱》。

笼水赵氏从平明朝洪武初年迁居颜神镇,到清朝光绪三年的500多年间,已将这支血脉深深根植于这片土地,在此生根、发芽、成长、壮大,为这片土地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文化遗产。现存的地标建筑有:因园,北亭等;地名有:赵家后门,赵庄,赵家花园,赵家林等;名人有:赵课,赵振业,赵进美,赵执信,赵班玺,赵印川等。其间共涌现进士9人,举人6人,监生118人,贡生31人,廪生13人,庠生522人。

从清光绪三年到现在又过去130多年了,期间笼水赵氏于20世纪30年代末组织过一次续谱,因日本人入侵未续成,只有部分支系续修了本支系族谱。

从整体状况看,目前笼水赵氏已处于一种疏散状态,很多人不知自己的高祖是谁,不知自己出自哪一支系,不知自己的世辈,同宗相见不相识。如此状况若再下去几十年,笼水赵氏作为统一的宗族体便很难维系了。面对这种状况,族叔赵树军、族孙赵增纪发出了相同的呼吁:笼水赵氏该续修族谱了!我牢记二位的呼吁。2007年11月,我从赵增纪处复印了一套1877年版族谱并着手研究,同时建立了“笼水赵氏网”站,便于族人联系和交流信息。从此至2013年6月份,我着重探寻始祖以前的情况,寻访了临淄赵家毛托村赵氏、临淄仉行庄赵氏、青州五里铺赵家河村赵氏、广饶赵家嘴村赵氏、蒙阴常路镇西下庄赵氏、临淄金岭镇田庄赵氏等。通过探寻,基本搞清了远祖的情况和迁徙路线,使笼水赵氏的血脉图谱得以连续,为本次续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3年6月份以后,我重点寻访1877年版族谱记载的外迁支系。老谱共记载外迁和下落不明者137人,还有未参加上次续谱,因而族谱无记载的外迁支系,每一个外迁者发展到现在都已成为一个不小的支系。我按图索骥,一支一支地寻访,把族谱记载的支系联系上,在寻访中发现族谱未记载的支系也联系上,将世辈混乱的支系,帮其理顺世辈关系,将断续的支系,帮其在族谱上分析认祖归宗。将能联系的支系寻访完毕后,组织召集各支系代表共同商讨本次续谱的格式和内容,达成共识后,由各支系分别续修本支系族谱,我再将各支谱汇编成总谱。

这次续修笼水赵氏族谱,各支系积极性都非常高,一呼百应,可以看出我笼水赵氏子孙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正如先祖赵匡胤在《宋太祖遗训》中所说:“朕兄弟有五:兄曹王匡,歧王匡,俱早世无嗣,惟朕与晋王光,秦王光美,鼎分三派,各立玉牒十四字,以源流,以序昭穆;使世辙历疏远,不失次序。以一人之身,至千人之同朕心以一世之近,世之,如同一世。故曰:朕族无亲疏,世世为缌麻”我们身为宋太宗子孙,应牢记宋太祖的嘱托,把笼水赵氏这一支脉的历史书写好,记载好。各分支应该2030年修订一次支谱,总谱应在5060年修订一次,使我笼水赵氏源远流长,记载清晰,永传后代。

我笼水赵氏几百年来入乡随俗,勤奋耕耘,崇尚教育,人才辈出。历史上最为族人骄傲的是赵执信,被称为清朝中期诗坛领袖。也正因为他及整个家族的共同努力,我笼水赵氏被山东省权威机构确定为“齐鲁大地有影响的三十个文化世家”之一。放眼当代,我笼水赵氏儿女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努力,涌现出许许多多杰出的优秀人物。目前最为出色的当属赵修利,他是当代运筹学领域世界领军人物。我们为我们家族拥有这样优秀的人物而骄傲,同时我们每一个家庭都有责任创造优良的环境,告诫我们的子孙:要学习优秀族人,争做优秀族人,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鸿鹄之志,确立儿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教育子女从小立志,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成长为社会的建设者。为了增强子女的家族意识,继承家族的优秀传统,鼓励子女立志创业,每个家庭都应举行子女入谱仪式。子女在读小学这一年,入学之前家庭要举行子女入谱仪式。将谱本摆放在正堂之上,入谱子女向谱本行跪拜礼,家长或族长向子女介绍我族的历史、传统以及优秀族人的事迹,告诫子女要从此立志:学习优秀族人,争做优秀族人。当着子女的面,将子女名字郑重地填写到族谱上。

血脉流传在于族人生生不息地繁衍,历史记载却是一个个不同的名字。我笼水赵氏,21世之前没有统一的辈分用字,1877年续谱时确定了20个辈分用字,从22世至41世,目前最小辈分已到二十八、九世。这次续谱通过对上祖的探寻,已知我们是赵光义的后代。我们的先祖赵匡胤在世时,为其兄弟三人,每一支确定了14个辈分用字,要求循环使用。为赵光义支系确定的辈分用字是:。我们既然已知族属,就应使用先祖为我们确定的辈字,一是表明我们已经归宗,二是全国宋赵后人相见可以明确世辈,便于称谓,使我们融入一个更大的赵氏族群。

以上为本次续谱的前因后果,列于谱前,仅作为序。

 

                                 二十世孙  赵捍东

 

                                二〇一四年三月十六日

 

 

 

欢迎广大族人提出修改意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