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巧|自然光下拍大片,你要试试这9招

 悠闲摄鹰 2015-11-30


自然光,不仅是指晴天的阳光,也包括阴、雨、雪、雾等天气的散射光,还有日落之后的天光,夜晚的星光、月光。一般来说,自然光又分为日光和天空光,日光主要是指太阳直接照射的光,天空光主要是指太阳光通过大气层中的云雾和水气等介质的散射光,又称天光。天光方向性不强,亮度比日光低,不能使受光物体产生明显的投影。摄影是用光影造型,对自然光的应用非常广泛。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自然光的强度和方向时刻在变化之中,摄影师离不开对这些规律的了解和运用。本文从自然光的强、柔、弱,顺、侧、逆,高、平、低,冷、中、暖入手,探索如何用好自然光。


1
高角度强光不可怕


自然光中散射光比起直射光都显得弱,晴天的太阳直射光中,中午最强,上下午次之。中午太阳当头照射,高度角最大,等量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路程最短,受到大气削弱最少,因此光强度最大,会导致地面景物亮部和暗部反差强烈,不易同时表现出丰富的层次。中午前后光强度虽然略有减弱,但仍然较强。因而我们得知,较强的自然光同时伴随的是高角度。阳光强,角度高,往往被认为不宜拍摄,但是如果我们选用低角度仰拍,就克服了强烈顶光的劣势,化顶光为逆光或侧逆光。如下图,正午时分却实现了逆光效果,还可以把太阳也纳入画面,缩小光圈,以实现细长的光芒效果。还有摄影师利用顶光的强反差,用稍仰一点的角度,划顶光为逆光,来刻划人物的刚毅性格。



《正午》 西窗独白 摄


2
柔和光线不一般


日出之前、日落之后较短时间内的天光,阴、雨、雪、雾天和薄云遮日的天气,照到地面上的光都是散射光。此时光线被柔化,亮度降低,光照下的景物光比缩小,没有明显的阴影,层次分明。另外,春、秋、冬季的光线无论是直射光还是散射光都比夏季强度要弱。两项因素共同作用,当春、秋、冬季时,出现散射光,将会出现更加迷人的柔化效果,如下两图。秋、冬季暗淡柔和的光线适合来表达宁静、清冷或含蓄的感觉。摄影师应充分感受到这种光强度的差别,突出季节、光线的特性,以传情达意。



《冬》 黄荣钦 摄 冬季的散射光


《戏童》 石礼海 摄 秋季的散射光


3
弱光可以非常美


夜晚微弱的星光、月光、天光朦胧梦幻,看起来非常迷人。如今,我们可以用数码相机的大光圈、高感光度,较高的快门速度把他们拍摄定格下来。这里涉及到一个拍摄月亮的技巧,因为月球在动,地球也在动,根据摄影人的反复测验,如果快门速度低于1/125秒,那么月亮将会被拍虚,产生运动轨迹,所以如果想拍到清晰的月亮,快门速度应大等于1/125秒。月亮本身的亮度也比较高,一般,晴天的圆月准确的曝光组合是ISO 100,光圈F8,速度1/125秒。弦月、新月或其它天气和气候条件时准确曝光参数需要适当调整。有时,月亮的曝光合适了,星星和天空却不一定合适,如果想拍出星迹和天空的色调,在其他同等参数下,还需要更长的曝光时间。此时,月亮可能虚了,或曝光过度没有细节了,但整体的氛围更好,如下图。



《海滩的夜》 周加敏 摄 ISO 160,光圈F/4,速度30秒。


4
顺光也能出大片


顺光也可以称作正面光,是光照射到被摄体表面上,表面没有阴影和明显方向性的光。顺光是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被摄体而言的。当镜头的光轴和光的投射方向基本一致时,被摄体所呈现的状态就是顺光。用这种光拍摄的景物比较清晰,但缺乏影调层次,没有立体感,只有二维平面的感觉,通常被称为平光。但是事无绝对,比如,需要弱化人物面部的皱纹时,顺光是个很好的选择。另外,只要画面内容精彩,根本不必苛求光线的方向。还可以在画面中利用投影或其他能带来反差的物体,丰富画面的影调,比如下面两图,既记录了精彩的瞬间,又克服了顺光下影调单一的缺陷。



《草原,我来了》 杜清泉 摄



《摆pose》 曾国全 摄


5
侧光最有立体感


侧光是指光线的射入方向是从拍摄点的左或右15度之外的,165度之内侧方照射到被射对象,使被摄体上形成明显的受光面,阴影面和投影,画面明暗反差鲜明,景物层次丰富。有利于表现被摄体的空间深度感和立体感。侧光的角度可高、可低。日出之后或日落之前两小时左右可以使地面景物、人物产生高位45度侧光,拍摄人像时可使人物具有丰富的影调和立体感,沿模特鼻尖和嘴角有一条自然的影子,如下图。高位45度侧光,光影之间排列合理自然,又被称作最自然的光。如果高位侧光的角度大于或小于45度,也比顺光更具有出立体感和层次感。如下图2。关于侧逆光,将在后文讲解。



《青青夏季》 徐晓刚 摄



《回娘家》 喜欢出行 摄


6
90°光很“戏剧”


90°侧光是所有侧光中最具有戏剧性的用光,光线方向垂直于光轴,光线角度可高、可平、可低,可使被摄体明暗对比强烈,表现光比十分明显。这是用来强调明与暗强烈对比的戏剧性光线。被摄体向光一面沐浴在强光之中;而背光一面隐藏在深重的黑影之中。当光线角度稍高时,还可以在垂直于镜头光轴的方向留下漂亮的投影。如下图1。当光线角度平时,可将景物、人物的受光面与背光面完全等分,产生既工整对称,又变化强烈的特殊效果。如下图2中所示。此外,90°侧光由于反差强烈,也有助于表现细部的质感。



高位90度光 《强者》 天机 摄



低角度90度光 《心中的蒙古》 赵兰富 摄


7
逆光容易出气氛


光线投射方向正对着镜头,与镜头左右夹角不超过15度,可以称为逆光。如光线投射方向对着镜头,与镜头左右夹角大于15度,小于90度,可以称为侧逆光,逆光和侧逆光角度可高可低。都是从被摄体后方照射过来的光。采用这两种光拍摄能把同色调之间的景物区分出层次,产生一种鲜明的空气透视感、立体感。此外,这两种光产生的强烈明暗对比会渲染出神秘梦幻的氛围。如下图1。必须指出,逆光和侧逆光下如果要按亮处曝光,暗处很可能就是一种剪影效果,既简洁又有充分的表现力,如下图2。如不希望得到剪影,则需要对暗部进行前期补光或后期提亮。



逆光 《幻境》 黄荣钦 摄



侧逆光 《暮色中》 姜明灯 摄



8
光线冷暖有学问


一天中的光是有不同色彩的,物理学上,用色温进行区分。通俗地说,在色温高的光源中,其所含的蓝色光成分多于红色光;在色温低的光源中,其所含的红色光成分多于蓝色光。


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此时,被阳光和天光照射的景物红色光成分多于蓝色光,色温较低,用数码相机的日光白平衡模式(机内红蓝光比例相等的预设)拍摄下来,景物、人物呈暖色调,如下图1。阴影部分只受天光的影响,会偏冷色。日出前,日落后景物只受天光影响,同样会偏冷色,如下图2。



《天牧》 石礼海 摄



《渔归> 孙长健 摄


9
白光平淡不平凡


根据色彩学原理,白色是指反射到人眼中的光线由于蓝、绿、红三种色光比例相同且具有一定的亮度所形成的视觉反应。我们都知道白色光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组成的,而这七种色光又是由红、绿、蓝三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形成,当一种光线中的三原色成分比例相同的时候,习惯上人们称之为消色,黑、白、灰所反射的光都是消色。通俗的理解白色是不含有色彩成份的亮度。接近中午前后的阳光色温为5500K左右,此时蓝、绿、红色光比例基本相同,阳光呈白色,被照射的物体的色彩能够得到准确的还原。此时采用机内的日光白平衡模式拍摄,照片就能准确还原被摄体色彩。上文我们已经讲解,中午不是拍摄的禁区,摄影师依然可以拍出佳作,如本文第一张图片。其他时间,也可以通过对应的白平衡模式或自定义白平衡,获得准确的色彩还原。或者都使用日光白平衡,即使有微微的偏色也没关系,如下图。



摄于傍晚,选用日光白平衡,微微偏暖。 《天地情怀》 刘永远 摄


小贴士:相机白平衡模式工作原理


相机中有几种预设的白平衡模式,就是通过几种预设的红、绿、蓝光比例与对应模式的现场光匹配,实现红、绿、蓝色光比例相等,使照片不偏色。当然,还可以将这几种预设模式反用,以实现特殊的效果。


总结:


理性地认识自然光,了解其各方面的优势、缺点,能够在创作时更加得心应手,找到有利的拍摄位置。归根结底,自然光不应机械地使用,而要根据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情感加以选用,使光线服务主题,传情达意。此外,用好自然光,还能为以后了解室内人工光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很多人工光的布光方法是模仿自然光的。


有趣、有用。您不仅仅可以在这里便捷地投稿、参赛,与《大众摄影》的编辑保持沟通,还可以舒适地享用我们每周末为您精心准备的深度资讯,逆向时代的噪音,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