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 乡贤颜之推《颜氏家训》为何能传世?

 每日一篇 2015-11-30

 有文,有识,有趣——凤凰副刊


教子图

颜之推家训传世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古人的最高理想,家国一体,治家也成为治国的一部分。为了治家,中国古代产生了一系列的家训,其中最为有名、流传最广的,则是北齐颜之推所著《颜氏家训》。

教育,除了学校之外,尚有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古代同样受到重视,为教育子弟为人处世,在社会上更好发展,家族中的长辈贤人,编写家训,传之子孙。家训之中,既浓缩了长辈们的人生经验,更有他们对社会的观察,对思想的归纳。

颜之推祖籍山东琅琊临沂,其九世祖在西晋末南渡,迁居建康。颜之推祖父时,举家迁往江陵,颜之推约在梁武帝中大通三年(531年)出生在江陵。颜氏家风家教严密,颜之推后来记载,他幼时与兄长一起接受家教:"晓夕温情,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

9岁时,颜之推的父亲去世,此后他由兄长教育抚养。兄长对他充满关爱,不再那么严苛,所以颜之推一度"肆欲轻言,不修边幅"。至颜之推19岁时,爆发了侯景之乱,颜之推此时正在镇守江夏(湖北武昌)的郢州刺史萧方诸身边效力。萧方诸、颜之推战败后一起被擒,萧方诸在侯景军中被处死。颜之推就要被行刑时,因为一名叫作王则的人再三说情,才得以活了下来。

侥幸活命的颜之推回到了江陵。待侯景之乱平息后,萧铎继承王位,22岁的颜之推出任散骑侍郎,第二年以员外郎身份校订史籍。好景不长,不久西魏攻陷江陵,萧铎被杀,颜之推第二次被俘。南朝梁惨败后,在江陵的文武百官及平民10万人被当作奴隶送往关中。颜之推也在此时到了北方。西魏大将李穆对颜之推很欣赏,就将他推荐给了自己的兄长,在其手下任事。

北上之后,颜之推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无时无刻不想返回南方。26岁时,利用黄河河水暴涨的机会,颜之推带了妻儿,穿越激流,一路东逃到了邺城(今河南临漳)。此时北方高洋废东魏皇帝,建立北齐称帝,南朝梁也已覆灭。

得知陈代梁之后,颜之推就没有南下,而留在北齐效力。北齐朝廷上也是风云变幻,颜之推聪颖机悟,行事勤敏,升迁迅速,被人嫉妒,他不得不时刻小心谨慎。一次汉人官员联名请文宣帝高洋出巡,也让颜之推签名。颜之推推托有事,未参与联署,结果签名的官员全部被杀。此后颜之推又经历了北齐、北周的兴亡更替,到了隋朝,他受到重视,"太子召为学士,甚见礼重"。

大概在六十多岁时,颜之推去世。颜之推的一生,经历了梁、北齐、北周、隋四朝,目睹了侯景之乱、西魏攻陷江陵、隋灭陈等重大历史事件。他三次沦为亡国之人,多次虎口逃生,曾一日七百里从黄河上逃奔。经历了诸多变故,目睹了兴亡更替,家国巨变之后,他认识到:"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他撰写家训,教育子女,其中也包含了此考虑。

《颜氏家训》共七卷二十篇,以修身、齐家、忠孝为中心,涉及伦理、修养、文学、音辞、宗教、民俗、养生诸方面内容。家训的成书时间众说纷纭,但从颜之推在其中的诸多人生感悟来看,《颜氏家训》历经几朝,是颜之推不断凝练后的产物。

《颜氏家训》意在治家,治家首在教育子女,故而《教子》为全书第一篇。颜之推在家训中提出,教育应当趁早,无论是个人品行还是文化知识,都应及早教育。如果少时不加以教育,一味溺爱,成年之后,"终为败德",无可挽回。教子时应该严慈结合、教育与关爱相结合,"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对于子女应当一视同仁,不可以过于偏宠,聪明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也当矜怜。

在颜之推的治家理念中,孝被置于重要位置。子女们平日里的一言一行,都要严格依照礼法规矩,父母在世时要事之以礼,死后也要祭之以礼。兄弟之间应该和睦相处,多加交流,有了误会怨恨,要及时化解,消除嫌隙。如果兄弟关系不和睦,则子侄们就不会友爱,族人关系就会疏远,最后奴仆也会如同仇敌。家族成员互不相帮,家族如同散沙般分崩离析,最终会衰败。

在婚姻上,颜之推告诫子孙,千万要选择贤良配偶。择偶时人品为第一考虑,宁可选择贫寒但人品好的家庭联姻,也不可攀附权势之家。在婚姻上过于注重财产,容易招致"猥婿在门""傲妇擅室"。

治家应该宽严结合,过于宽厚或者过于严苛都会产生问题。颜之推举了两个例子,北齐吏部侍郎房文烈治家过宽,因大雨连绵,家中绝粮,让婢女去买米时,婢女竟趁机逃走,抓回婢女之后,也没有任何处罚。梁朝有位中书舍人,治家过严,其妻妾竟买通刺客,趁他酒醉时把他杀死。

治家总是与钱财联系在一起,颜之推主张,在救人于贫困时,不妨慷慨大度,平时居家度日则应相对节俭。他也举出例子。梁朝裴子野家境清贫,却在灾荒岁月,接济亲友故属,举家食粥而无厌色;南阳地方有人过于吝啬,用几小块碎肉和一小壶酒招待女婿,待其死后,诸子争财,结果出现了兄杀弟的惨剧。

在家训中,颜之推有很多观点值得肯定。如他反对遗弃女婴,他认为女儿也是上天所赐,是自己的骨肉,如果遗弃了,上天也会予以惩戒。他反对请巫师祈神求福、祛灾免祸,禁止家人搞"符书章醮"之类的迷信活动。

他认为"上士忘名,中士立命,下士窃名",他告诫子孙,要名实相符,做事均要有度,肠不可太冷,腹不可太热,以仁义为尺度。个人应当时刻注意修身,读书求学,本质就是通过知识,体验仁义之道,进而修身治国平天下。

颜氏家族在历史上相当显赫,但无人以武功而显达,均致力于文化事业。后世躬行《颜氏家训》的教诲,以文传家。颜之推后世子孙有名者很多,尤以"颜氏三卿"--颜真卿、颜杲卿、颜春卿最为显赫。《颜氏家训》上承古圣先贤之训,下启家训写作之规范,被誉为"古今家训之祖",问世后受到历代士大夫的极力推崇,在民间也备受欢迎,至今长盛不衰。

点评:

颜之推总结一生经历,写下了《颜氏家训》,"古今家训,以此为祖"。《颜氏家训》就如何立身、治家、处事、为学、为人作了总结,影响了后世中国家庭教育。迄今为止国人评价一个人是否有修养,褒之谓有大家风范,贬之谓没家教,都与家教、家训有关。

(上文选自《中国乡贤》)


《颜氏家训》【教子篇】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生子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於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於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中国乡贤

袁灿兴 / 新星出版社 / 2015-11-1 / 4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