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的放矢地进行品德课有效教学
封其凤
新“课程标准”首次打破了学科知识体系和对具体年级的教学内容要求,以学生为本,有机地整合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相关教学内容,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材的体例和内容的呈现形式多姿多彩,而教材已转变为仅仅是一种学习课程标准的参考资料和一种课程资源。为此,教师备课必须先备课程标准,这样才能了解并把握课程的总体要求,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1走进生活,引领学习,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事实如此,人的思想品德正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完善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学会运用这些要求和规范观察个人、他人与社会现象,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讲解“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一课前,我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请学生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我镇近年来社会发生的变化。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历数太平川镇的巨大变化:商业越来越繁荣、平房逐渐被高楼大厦取代、企业逐渐增多、城市绿化美化硬化香化明显改善、私家车进入普通家庭、吃穿越来越好,等等。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相关知识,思考、分析我镇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深化学生的认识,实现了知行的和谐统一,教学效果很好。2.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备好每一节课备课是教师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备课不但要熟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备好教材,而且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动态,更重要的是要钻研新课程标准,设计好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情感交融,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课重教学的任务,使思想品德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3.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统一的整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从人格意义上说,师生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必须从主体转为主导,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学生活动,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