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卢周来博士对注目礼理论的评论:颠覆与创新

 菊花廿六 2015-11-30

按:注目礼理论1.0版图书《天下事——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正式出版前做过一批样书,当时定名《颠覆——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以下简称《颠覆》)。本文系青年经济学家、经济思想史和战略学双博士卢周来先生(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反复”批阅该样书而作,时间在2005年4月,是对注目礼理论最早的正式评论文章,较系统谈了五点“印象”,旗帜鲜明肯定注目礼理论“创造体系”,后卢博士又首次提出注目礼是个“元概念”的说法,这在注目礼经济学的艰难营销中尤其让人眼睛一亮。但有意思的是,面对卢博士不菲的评价,曾有名家正色而问:“这卢先生是你什么人?”让人哑口无言。其实严重高估了我,我当时一北漂小卒,哪有他所谓的“人”呢?此前,我与卢博士仅“一面之交”,即2002年同赴一次学术会议而在公交车上的一次邂逅,如此而已,正见、足见、更见卢博士之难能可贵:不唯名,不唯书,只唯实!

 

 

一直答应为欧阳君山的《颠覆》一书写评,但始终感觉无从下手。其原因在于我发现:除非我再将全书的内容复述一篇,才能向读者交代清楚某些东西。而与其让我来介绍全书,还不如读者自己去阅读。因此,这里我仅谈谈我阅读这本书后留给我的强烈印象。

 

印象一:这是一本非常奇特的书。作者宣称,这本书是对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应该算是一本经济学著作,然而,在我看来,几乎所有现存的经济学体系或“范式”都无法容纳这本著作的内容,但从其内容似乎又可以看出:它几乎综合了所有现存的经济学体系或“范式”,无论是主流的还是异端的,保守的或是激进的。更要命的是,读完全书,它虽然讨论了“交易”或“组织行为”等经济学话题,但并没有讨论一般经济学理论所讨论的“市场均衡”这个最核心问题(注:其实是有其实而无其名,后接受卢博士建议,引进“均衡”的说法),而是探讨诸如人性、中西文化差异、民主等一大堆形而上的命题。所以,说这是一本经济哲学或社会学或政治学著作,也不为过。

 

印象二:在论证方式上,这本书算得上符合主流。它首先给出一个“逻辑原子”与一个公设,然而建立起庞大的知识体系。这倒真符合主流经济学所谓的“奥卡姆剃刀”原则:从最简单的假设出发进行推演。只不过它的出发点并非“理性经济人”,所谓“逻辑原子”即“我”是围绕“我”的一种圆运动,所谓公设即“我”这一圆运动的圆心是别人对我的“注目礼”,由此出发,作者一路纵横捭阖,旁征博引,说将开去。正因为此,尽管翻开此书前被看似庞大的体系所吓倒,但因其可以回拆为最基本的公理,因而并不超出一般常识可接受的范围,或者说,尽管可号称“颠覆之作”,但仍然是在边际上创新。

 

印象三:最令人吃惊的大概是本书的逻辑。记得托马斯·赫胥黎说过,科学是把普通人相信的东西系统化,重大的科学突破也许是从十分简单的想法开始,但好的科学会把它碾成连贯性的磨石。本书就是这么做的,君山从一个逻辑小心地挪到另外一个逻辑,而且逻辑与逻辑之间有畅通而近似密闭的甬道。正因为此,看这本书,会感觉很压迫。因为你必须一气呵成读完,否则你每次都得从头钻这个“甬道”。不像一些经济学随笔集,可以“风吹开哪页就从哪页读起”。

 

印象四:我得承认,如果顺作者本人的逻辑,他的立论大抵都能成立,而且你一旦陷入其逻辑,甚至都无法反驳。我反复读君山这本书,试图理解他的逻辑起点,发现的确非常传统、非常中国。我有一个理解,它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并非就是说人性自私,而是说社会起源于有主体意识的人;而所谓“为己”,也绝非逞“口腹之欲”,而是所谓“立功、立言、立德”,即在社会上赢得认同,书中所谓赢得别人对“我”的“注目礼”;但要真正做到“三立”,却必须超越“小我”,必须贡献于社会。君山一书从“小我”出发,最后回到“大我”,足见其逻辑的圆融。

 

印象五:在“创造体系”已成为学界笑话的时候,君山先生的确创造了一个体系!说实在话,如果没有此前对君山的足够尊重,我也许会将这样一本奇怪的书视为又一个江湖术士的无稽妄言而一边,根本不会看。但正因为事先的尊重,所以想君山的书肯定有其价值。看完后,不仅为其逻辑的缜密而叹服,还为其雄心壮志而叹服。在当下这个因信仰的缺失而越来越“无根”的社会中,君山另辟蹊径,以经济学为表,以人生、道德、文化等为里,尝试为人类重新找回精神家园,这种勇气与胆识值得我们所有的学人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