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汉帝王陵的昭穆之序

 nzpeach 2015-11-30

本月起,南越王宫博物馆迎来了新的临时展览,《大汉雄风——西汉帝王陵图片展》。欢迎大家前来参观!


展览时间: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

展览地点:南越王宫博物馆曲流石渠遗址保护主楼二楼







西汉帝王陵总共有十一座,除了文帝霸陵和宣帝杜陵位于渭河以南、西安市东郊以外,其余九座均在渭河北岸的咸阳原上,自西向东依次排列着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成帝延陵、平帝康陵、元帝渭陵、哀帝义陵、惠帝安陵、高祖长陵、景帝阳陵。


西汉十一帝王陵分布图


每一座帝陵都有相当规模,连绵百里依次排列,气势磅礴,组成了壮观的陵区。不过,这种自西向东的排列顺序与皇帝的在位顺序并不一致,甚至还有两位皇帝并没有安葬在这个陵区内,而是葬于别处。关于这些疑问,考古学者们做了大量研究和探讨,西汉帝王陵的筑建大概与古代昭穆制度有关。



何为昭穆制度?

昭穆制度是古代宗法制度的一种,指在宗庙中的牌位以及墓冢的辈次排列制度。昭穆制度起源已久,最早见于《周礼》:“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当中,父子之间的关系为“父为昭,子为穆,孙复为昭”。因此,典型的昭穆之序应该是,以祖陵为基础,实行“左昭右穆”的方位排列安葬。(这里的左右是以祖陵所处的角度,而非指地图上的方向)



由此可见,咸阳原上西汉帝陵都是以高祖刘邦的长陵为祖陵,其子安帝的惠陵居于长陵右面的穆位。安帝之后是文帝,由于文帝同为高祖的儿子,与安帝同辈的兄弟,同属穆位。同辈冲突,因此文帝另行选址,把霸陵筑建在西安市以东的白鹿原上。


文帝霸陵是西汉唯一一座依山凿穴的帝陵,与南越王赵眜之墓相似


同样情况的还有后来的宣帝杜陵,由于昭帝的继承者是其孙宣帝,二人同属昭位,因为代际缺环,宣帝也另行选址,把杜陵筑建在西安市东南的鸿固原上。


到了文帝之子景帝,其陵墓阳陵葬回在长陵左面的昭位。不过阳陵的建成后出现了新的问题,阳陵以东的地域狭小,再往东即接近泾渭二水交汇处,地势低凹,不适宜筑建陵墓。加上早在文帝时期,已在阳陵以东地区建立了渭阳五帝庙供奉神明,这也是阳陵以东不能再筑建陵墓的原因。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景帝之子武帝在位时便将自己的陵墓筑建在惠帝安陵更西方向的槐里一带,从而为后代子孙在安陵以西茂陵以东辟留出长达50里的区域。此后,属于昭位的王陵便可以茂陵为祖陵,葬于其东面,如武帝之后的昭帝平陵和成帝延陵;至于属于穆位的帝陵仍旧以长陵为祖陵,葬于其西面,如元帝渭陵和哀帝义陵。




还有一座帝陵,是西汉末位皇帝平帝的康陵。平帝与哀帝同属穆位,本应该效仿文帝和宣帝另行选址筑建帝陵,但由于王莽篡权,他出于政治需要,把康陵建在了渭陵和延陵以北的地方,反而使康陵成为了西汉唯一一座不符昭穆之序的帝陵。

昭穆制度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礼仪制度和文化传统,维护了王权之上的统治基础。由于皇位继承本亦多有不合昭穆的情况,加上实际环境的因素使得帝陵的排列很难与《周礼》中的昭穆顺序严格对应。后人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或取舍,因此便有了举世无双的西汉帝王陵。





文/奔逸绝尘

参考文献:

[1]沈睿文,《西汉帝陵陵地秩序》

[2]雷百景、李雯,《西汉帝陵昭穆制度再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