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支原体肺炎合并肺栓塞一例

 程宇宏 2015-11-30

【一般资料】

男,9岁

【主诉】

主因“发热10d,咳嗽7d”入院。

【现病史】

入院前10d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无咳嗽、咳痰。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4.74×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813。口服头孢羟氨苄治疗,体温逐渐好转。入院前7d再次出现高热,呈稽留热,伴头痛,伴咳嗽、咳黄色痰。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7.52×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556,口服头孢克肟2d,咳嗽、咳痰进行性加重,完善胸X线片检查示:左肺门及左侧心影后可见斑片模糊影,阿奇霉素静脉点滴治疗3d,患儿仍有持续高热,咳嗽症状严重,收入院治疗。

【既往史】

健康,否认结核患者接触史。

【体格检查】

体温37.9℃,脉搏108次/min,呼吸32次/min,血压108/65mmHg(1 mmHg=0.133kPa),精神一般,无皮疹,左上臂可见到卡介苗瘢痕,咽充血,双侧扁桃体I度肿大,表面未见渗出,无三凹征,左下肺叩诊呈浊音,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左肺呼吸音减低,无干、湿哕音,无胸膜摩擦音,心音有力,律齐,心前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肠呜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9.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846,淋巴细胞比例0.07,血红蛋白129g/L,血小板178×109/L;红细胞沉降率46 mm/1h;C反应蛋白63 mg/L;血结核抗体阴性;痰液及血结核杆菌DNA检测阴性;入院第2天肺炎支原体抗体定量1:80,入院第4天肺炎支原体抗体定量1:1280;人院当日凝血功能检查:凝血酶原时间13.9s,凝血酶原活动度62%,纤维蛋白原4.3g/L。D-二聚体定量570μg/L;抗核抗体斑点颗粒型,滴度1:80。胸x线片示左下肺大片高密度影(图1)。胸腔超声示双侧胸腔极少量积液,心电图正常,超声心动图正常。

【诊断】

明确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并有胸腔积液.

【治疗】

给予阿奇霉素联合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同时予甲泼尼龙静脉滴注治疗,体温由高热转为低热,激素逐渐减量至7d停用。患儿体温正常2d后(病程第23天),突然出现发热、右侧剧烈胸痛、痰中带血以及呼吸困难,右肺可闻及少量细湿哕音,复查胸部CT示右肺下叶后基底段可见新出现的大片实变影,右侧胸腔少量积液(图2);左肺下叶仍可见实变影。结合患儿临床表现以及右肺新出现的实变影,考虑可能合并肺栓塞,完善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示:右肺动脉栓塞、肺梗死(图3),符合临床推断。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心内结构大致正常,无肺动脉高压,射血分数78%。复查凝血功能示:纤维蛋白原5.49g/L,D-二聚体定量890μg/L,较入院时明显升高。抗凝血酶Ⅲ活性检查111%,正常范嗣;蛋白C及蛋白S活性正常。复查抗核抗体仍为斑点颗粒型1:80,抗心磷脂抗体IgG及抗β2糖蛋白1抗体IgM明显升高。病情稳定后完善了双下肢动静脉、双侧颈动脉和椎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均未见血栓。

【讨论】

儿童肺栓塞症状与成人症状相似,严重程度不一,轻症患者可以无症状,重症患者容易发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甚至发生猝死。常常表现为呼吸增快、胸痛甚至呼吸困难,可表现为咳血性痰液,往往被误认为原有肺炎或胸膜炎症状加重,容易漏诊及误诊,死亡率高:支原体感染患儿发生血栓多在发热及咳嗽病程缓解后,即病程的2-3周。

在支原体肺炎经过抗菌药物治疗好转后,如果患儿再次发生呼吸、心率增快,胸痛甚至咳血痰的症状,需要高度警惕肺栓塞发生的可能性。本例在体温及咳嗽症状好转2d后,突然再次出现发热、呼吸困难、胸痛及咳血性痰液的典型症状。本例未发生肺动脉高压,无心力衰竭等严重情况,可能由于栓子较小,虽然未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异常,但栓塞后导致局部血管破裂而出现血性痰液。

除了临床表现以外,一些化验检查可能对肺栓塞的早期诊断有帮助。D-二聚体是肺栓塞重要的初筛试验,阴性结果可以100%排除肺栓塞,阳性结果提示可能存在包括肺栓塞在内的各种疾病。本例入院时D-二聚体轻度升高,发生病情变化时D-二聚体达正常值上限的3倍,提示有发生肺栓塞的潜在可能性。因此,对支原体肺炎患儿尤其是大面积实变合并胸腔积液时,D-二聚体是必须完善的一项检查。

由此可见,健康的儿童在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尤其是大面积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有发生肺栓塞的风险,在患儿体温好转期,注意观察有无呼吸困难、胸痛以及咳血性痰液等症状,警惕肺栓塞发生的可能性,监测D-二聚体,完善抗磷脂抗体、蛋白C、蛋白S等检查,避免漏诊与延误诊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