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如何面对新课改

 长青书韵兰香 2015-11-30

教师如何面对新课改

新课程在教育理念、知识结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上都发生了质的变革,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迅速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实践者、引路人,应该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和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终身学习,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一、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课改是新时代的产物,是新世纪对教师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需要转变旧的传统教育理念,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新课程需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简而言之,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学生服务,以学生能否获得全面发展为标准。这就要求教师们牢固树立现代教育观,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一切从学生出发。

心理学和科学的研究表明: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把握学习方法。

2.必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教师不能再把自己定位在知识、人格等诸多方面的绝对权威上,而是应与学生完完全全的平等。要从神坛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平等的交流,互动学习,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学习的氛围。

二、树立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终身学习,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新课程淡化了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联系和综合,特别是教材中选编了许多比较前沿的有关化学应用的知识,这些新知识很多是以与其他学科交叉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新课程本身的综合,要求我们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有丰富的其他知识,要求我们对社会环境、自然现象、现实生活及历史文化甚至科学领域的动态都要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在现代新课程内容的进一步丰富化和多种学科更加接近、交叉的趋势下,面对学生的畅所欲,怎样应付自如?这就要求教师务必做到以下三点:

1.必须涉猎广泛的阅读和学习领域,涉猎许多学科特别是邻近学科的知识领域,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2.教学相长

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为自己知识的自我构建、发展与完善创设情景。课堂是生成性的动态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景,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有些生成性想法或做法可能是非常有意义的。在课堂上或更多地在课后,及时记录下来,包括一些思想、知识、方法、价值观等。不断积累知识,积累经验。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时代的一个特点就是社会成员获得信息渠道多元化、即时化,学生对某些问题知道的也许比我们多,理解的比我们深刻。我们要敢于承认自己在某些知识和经验方面的欠缺,以虚怀若谷的态度,虚心地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

3.加强和其他教师之间的合作

新课程面临新的观念、新的领域、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新的能力。这些新的问题依靠自己可能得不到解决,或者说不能解决得尽善尽美。这就需要教师的集体智慧、集体力量,集合众智,无往不利

总之,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到课堂的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研究、不断尝试、不断反思、不断实践。新课程对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会,我们要把握机遇,以全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对待新课改,不断超越自我,改变教育教学行为。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与新课改一起成长,与时俱进,实现教育创新,形成教学特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