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知识需要管理》连载:有关知识使用的案例
下面是一封 2008年刚大学毕业的学生给笔者的来信,今征得他的同意,将他来信的部分内容与读者分享。 这位同学的来信(部分): “听过您的讲座,知道知识对于现代人的重要性,我也在尝试着对自己的 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但事实总是那么残酷,我今年毕业后进了一家在苏州的制造企业,开始在车间实习,薪水为 1 800元,而我姐姐家保姆的薪水却是 2 300元(姐姐家在上海)。 在大学的四年里,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我都下了工夫去学,没有玩过网络游戏。我想我的知识一定比我姐姐家的保姆多,虽然她比我大十岁左右。可为什么我的薪水却比她低很多,而且工作环境也不好呢? 这个时候,知识的价值在哪里?” 这位同学提出来的问题很有代表性,下面是笔者给他的回信— 祝贺你大学毕业,开始自己的职业征程! 首先,读完大学意味着你站在了一个较高的起点,因为全球各个国家的调研数据都证实:个人的社会收入与其受教育的程度与年限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在学校受到的教育越多,他的收入水平就越高。但你要注意,这个收入水平并非是第一个工作(首次工作)的收入,而是在有生之年收入的总和。从这个角度说,你没必要怀疑知识的价值。更进一步说,这个趋势是一个平均趋势,并非每个受教育程度高的人都要比学历低的人收入高,要是这样的话,小学毕业的李嘉诚可能永远成不了亚洲首富,所以你还需要持续地努力。 其次,大学给了你一定的知识基础,但你的知识更多的是显性知识,这些显性知识还有一个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只有将其转化为你的隐性经验和技能的时候才能真正展现知识的价值,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年时间。大部分劳动者的收入曲线都是从低到高再低的过程,而因为你的知识基础决定了你达到的高度要比你姐姐家的保姆所达到的高度要高很多,而且是随着时间的前进持续升高,这一点是保姆无法做到的。你在二十二三岁的时候薪水可能才有 1 800元,但是二十七八岁的时候很可能达到 8 100元,以后也会持续升高,甚至更多,这是保姆很难达到的。 第三,大学毕业仅仅是给你的高收入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要把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你必须持续地学习,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你还要掌握如何与人沟通、如何与人合作的知识和技能,你要学会表达和展示自己,学会将知识与你的工作结合起来,只有这样你的竞争力才能越来越强。在刚刚上班的两三年内,我建议你的眼睛先不要盯着薪水,而要更多地关注你是否能在这个职位上学习、成长,你所学的知识是否有使用的空间,这样才能为你的个人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祝你越来越好!
从普通大学生的角度看,国内企业中华为的薪水和福利无疑是不错的。因为不仅有高的工资,而且还有股权和其他待遇。但 2004年西门子公司董事会的一份内部汇报材料中认为,华为的低成本优势主要来自低廉的研发成本。根据这份材料,华为研发人员的人均费用为每年 2.5万美元,而欧洲企业中研发人员的人均费用为每年 12万~15万美元,大约是华为的 6倍;华为研发人员的年均工作时间大约为 2 750小时,而欧洲研发人员的年均工作时间是 1 300~ 1 400小时,两者的人均投入时间比为 2∶1。 从西门子公司的角度看,我们眼中高工资、高福利的华为是一家低成本的企业。假如世界的劳动力是自由流动的,而且人们之间也没有语言的瓶颈和限制,那么许多华为的工程师一定是舍华为而去西门子了,毕竟后者的工作时间更少而待遇更丰厚。 许多人抱怨自己所服务机构给自己的回报太少,自己付出的知识得不到合理的回报。因为人们不可能自由迁移到自己想去工作的地方,所以同样知识水平和能力的人所获得的回报可能差别很大。即使在同一个城市或者区域内,做同样工作的人的薪水、福利等差别也会很大。对于这样的状况,笔者的建议是换一个环境,这个环境可能是你所在的城市和一个吃不饱也饿不死的单位。笔者曾经见过一位做软件开发的朋友在北京一个月能赚 6 For expensive rate other and drying Deva of viagra just already! I. The me? Adhesive weeks. Is how long does viagra last dry cleansers: bought gel moisturizer wax.
000元,而他到了美国某个城市后也是一个月6 000,不过是美元,其实他的知识和能力并没有增长很多。 在当前的国内环境下,由于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同样的知识在不同的区域使用,会获得不同的价值回报。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知识的回报率,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换地方、换单位。但同时也要考虑每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你是追求事业上的成功,还是更喜欢与父母朋友待在一起,你是想让自己在知识积累上更快地成长并将自己的知识充分发挥出来,还是追求稳定的工作环境和可预测的未来?当确定了这些因素后,你就应该知道如何去选择。
这是一封来自网友的信,主要问的是关于知识使用的问题,今征得他的同意,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 “从去年底开始,我和我的一个同学组织了一个软件开发的工作室,主要做管理软件开发工作,客户对象是那些买不起大型软件但又有需求的中小企业。我们刚开始的计划是如果工作室顺利的话,就会注册公司,正式开始我们的创业历程。 现在已经过去了半年多,只做了两个小项目,很少有人来找我们合作。从专业上讲,我们都有大型软件企业的工作经验,而且我们开发的软件价格也不贵。我之前听过您的讲座,也很注重个人品牌的树立,在 CSDN网站(一个软件开发人员聚集的网络媒体)上,许多人都知道我,也算有一定的知名度,可是为什么我们的业务还很难开展呢? 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情况,软件工程专业的硕士,曾服务于国内最大的软件开发企业,做到部门经理。熟悉 ERP、CRM、xxx等。 我的合作伙伴是我的同学,他有某知名外资企业的经验,是数据库方面的专家。 我的问题是,我们都有知识,而且我们的知识在相应的领域都有较高的独特性,可是为什么却不能带来市场价值呢?” 我是这样回答这个朋友的— 第一,其实你不用着急,创业半年还是起步的阶段。 第二,你和你的合作伙伴的知识独特性都没有问题,社会对你们的知识也有需求。但你们这个单位的人员结构有问题,你们都是技术背景,那么谁去找客户(你为什么要等着客户来找你),如何去找客户,如何让客户知道你们知道?所以你的团队需要市场人员、销售人员,需要他们的知识跟你们的知识协同,才能真正发挥知识的价值! 第三,你还欠缺市场意识。虽然你提到了你有一定的个人品牌,但是你要分析清楚你的个人品牌的对象到底是谁,如果你是某个公司软件开发工程师,那你尽可以在工程师的圈子里建立你的品牌,但现在你的客户是市场,而选购你产品和服务的并非工程师,在市场那里你是“陌生人”,你要考虑如何在市场建立自己的品牌。 第四,出来创业,你们知识使用的方式其实是要将自己的知识产品化或者服务化。你们目前为市场提供的主要是知识服务化,如果想做大,则这种产品和服务必须能够复制,建议你研究中小企业的需求,提炼其中共性的成分,开发出自己的产品。 是否这个例子对你也有所启发呢?有知识而不能使用的原因,除了外部环境因素外,许多时候是因为缺乏协作,因为单纯的某个领域的知识是很难发挥作用的。
|
|
来自: 军休强军路 > 《青核桃知识(互联网时代的读书、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