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炉香,为何如此迷人?

 任木头 2015-11-30

刘良佑(1946-2007),一代香学宗师,被称为中国当代香学复兴第一人。1970年起任职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从事文化研究工作。曾担任台湾现代陶瓷艺术学会首任会长,是台湾著名古陶瓷研究专家、书画和文物研究大家。早年在台北故宫文物处工作时,他接触到大量清宫旧藏的香具和香料,加上台湾上世纪80年代的“宣德炉”热,他看到中南部有很多人按照自己的方式开始玩香,这些因素使他下定决心开始研究传统香文化。


对中国的整个文化来说,香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早先有宗教香也有生活香,到了宋朝,香是文人生活的必要内容。刘良佑的香学研究,不仅仅是查阅大量典籍,梳理文献,还亲自前往香材产地进行考察,带领学生走访大陆的各个窑口,自己设计打磨香席所需工具,并出版香学著作《灵台沉香》、《品香之道》、《香学会典》。虽然2007年刘老师于青海辞世,但他在香学领域的影响还在不断延续。


此次,一条视频在叶放的引荐下,前往台北关渡,拜访刘良佑遗孀罗曼莉女士。罗曼莉曾在台北故宫工作了14年,对刘良佑研究的每一个文物项目都很感兴趣。她也曾跟随刘良佑去东南亚寻香。在刘良佑去世之后,整理他留下的香材时,她更体会到,香的迷人之处就在于那种让人内心平静的力量。



罗曼莉 刘良佑夫人

中华东方香学研究会 名誉理事长


刘良佑认为香室应大小适中,洁净清爽。室中目光所及,务必达到使人沉静内敛的效果。


刘良佑不止是对香文化历史演变中的香道具进行了梳理,其实还把一些几乎现在看不见的香具做了重新的设计,按照古法做了恢复,所以才形成香席上一套比较完整的工具。市面上没有可以用的工具,他就逼着学生画设计图,教学生赶快做各式各样的器物。做好了以后还要试用,不顺手的再做修整。十年中间他改了不少香炉和铜炉,一直都有新的构想。


买来的香材,几乎有30%,甚至40%是泥土,必须要把它剔除。如果它本身已经没有泥土,还要把它的纹路理出来。所以罗曼莉认为在理香的过程中,要很专注,也必须要有很安静的心。


罗曼莉曾经陪刘良佑走了很多香材的产地,也深深理解刘良佑所要呈现的香席文化。她认为,香席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品香和玩香不一样,“玩香就有点像是把香材当做文物一样来看待,品香是走心灵的这个层面,不光是一个嗅觉的活动,而是很文人化的一个综合体,包括艺术文化跟哲学方面的修养。”她也认为香是很迷人的东西,“就像看这个烟一样,它并不是很快地冲上去,它慢慢的,一点一点的,一缕青烟上去。我看着这个烟的时候,我的心好像就很容易静下来。”

在实践中,刘良佑逐渐提出了一套关于香席的完整体系。在开始香席的时候,他会准备一个品香的香簿,客人在品香之后把他们心灵的感动,用简短的文字写下来。香簿第一页上写的是品香四德,“净心契道,品评审美,励志翰文,调和身心”,这些都是他觉得品香最重要的追求目标。


唐代行炉


篆香炉



刘良佑设计牛型钮云纹镂空铜盖焖香炉


刘良佑设计宋式青瓷茶具及香炉,由苏保在制作



1962年生于苏州毕园,现居苏州南石皮记。苏州国画院国家高级美术师。状元之后,文人世家。提倡雅活理念,被称为“现代雅集之父”。


香道 | 陈建民

陈建民是香学大师刘良佑的弟子。文人香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他也受恩师刘良佑影响开始积极地推广香文化,现在他合香时,会去设定一个情境,用什么样的味道来配合它,再设计配方。

香道 | 刘静敏

台湾艺术大学教授刘静敏师从香学大师刘良佑,也已是这一领域的权威。她认为,只有在玩香的过程中,才能找到自己的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