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本益博——不孤独的日本第一美食家

 真友书屋 2015-11-30

他有很多称呼,有人说他是日本料理界的“食神”,有人形容他为美食占卜师,而他却说自己只是一位懂得感恩食物的普通人。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日本美食评论第一人——山本益博。

今年67岁的他,成为美食评论家已经有40多个年头,还曾出版过多本美食鉴赏的书籍。作为日本美食界评论第一人,他开启了美食评论的新世界。



成为名美食家之前


1948年,山本出生在东京浅草。从小,山本的爸爸就带着他吃遍浅草,在反复攻略寿司,荞麦面、天妇罗、鳗鱼饭等东京美食后,小山本的舌头越来越挑剔,一般的美食已经不能满足他。

高中时代移居北海道,天时地利人和,小山本在物产丰富的北海道持续吃美食练级中 。后来进入名校早稻田文学部学习,果然还是对美食念念不忘。终于在他的脑中浮现了一个想法:我要成为美食家!(这里脑补路飞的语调)



25岁的山本离开日本来到了法国,用自己辛苦打工积攒的钱,开始了吃遍法国的美食之旅。囊中羞涩的他为了品尝顶级美食常常住最破旧的旅馆。但努力没有白费,这次旅途让山本开始思考日本料理的精髓。



和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的缘分



纪录片《寿司之神》中的主角是小野二郎,美食评论家山本则扮演着重要的配角,其实不仅是片中,在生活中,山本益博对小野二郎都是很重要的人物。



两人很早就相识,其实小通认为美食评论家与厨师的关系有点像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关系,有人奏乐,有知音,有人料理,有人品尝。

山本益博初识小野二郎时十分震惊,第一次吃到如此美味的寿司,新鲜的食感令人感动万分,不禁对这位料理人产生敬意。同样的,对小野二郎来说,山本益博也是最优秀的美食评论家。两人合作数十年,建立深厚羁绊。

食物为大、厨师为大


把食物和料理人放在首位,是山本一向秉持的原则。日本料理讲究保留食材原有的滋味,强调不过多的烹饪与调味。所以对于日本美食评论家来说,每每品尝一道料理,最在乎的不是料理人精湛的手艺赋予食材什么样的味道,而是料理人是否尊重和保留食材原本的味道。



食物和料理人都是值得尊重的,山本曾经提到,有时候聚会用餐,大家都热衷谈话交流,这样对食物、对料理人都是一种不尊重,菜上了,大家可以先停下来专心享用料理,等用完餐之后再谈话交流。

吃饭前说“我开动了”,对食物表示感谢;吃完饭说“多谢款待”,对料理人表示感谢。这些都是日本人对食物、对料理人的感恩。

山本看日本料理


以寿司、生鱼片、天妇罗、味噌汤等为首的“和食”在全球走俏,精致的摆盘、考究的用餐过程甚至对法国料理发展产生影响。



当外界不断夸大日本料理在世界料理界地位的时候,山本益博却冷静地说:“就整个世界料理界来说,日本料理人学习能力很强,但是创新不足,单凭模仿是没办法影响料理界的。”

山本还曾经这样总结中法日三国料理的区别:中华料理是被油包裹的菜,法国料理是被奶油、芝士包裹的菜,日本料理是被水包裹着的菜。中菜、法菜被油、奶油包裹着,呈现很美味的样子,而日本料理一般就是食材本身,原滋原味摆在那里。比如生鱼片、刺身等,并不会一副很好吃的诱惑的样子。(小通觉得很诱惑呀~)



其实享用日本料理不仅仅是在品尝料理本身的味道,更是在品尝食物的美感。整个用餐过程像是在品尝某种文化氛围,比如吃怀石料理的时候,你面前摆着时令食材制成的各式美食,艺术品一般,再捧起一个带有精致漆画的瓷碗,缓慢喝一口清淡的味噌汤。除了食材的味道外,似乎还能品尝到料理人的一番用心,品尝到文化沉淀下来的味道。



美食家这个职业


决定要码美食家这个题材的文章时,小通兴高采烈地跑向boss通说:小通想成为美食家。Boss通白了一眼:你只是想吃白食吧。小通:……(被戳穿后不爽的脸)。

对于美食家的概念,小通一直停留在能免费吃很多好吃的东西。看《孤独的美食家》之后,才知道美食家对美食的热爱和不妥协精神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的。



而今天在介绍完山本益博之后,小通忽然明白,美食家并不只停留在简简单单地品尝食物味道这种浅层面上,更多的是深入食物背后更深层次的故事。

在网上看过这样一句话,吃饱简单,吃贵容易,吃好不难,但是吃巧就不容易。想要吃巧是需要文化和底蕴来支撑的,一个大脑空空的美食家,永远只能停留在吃饱、吃贵、吃好的层面。

山本正是这样秉持着对食物的感恩之情,对料理人的敬意,和对日本饮食文化的深入思考,才一步步走向美食家的顶点。料理界需要这样优秀的评论员们,产业才能更好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