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五,我参加了xx中组织开展的“开展集体备课,优化教案使用”的培训学习。我们首先观摩了两位年轻的优秀教师的精彩教学,然后一起坐下来进行细心的研讨与交流学习。 这两节课老师是在不同的班级讲的同一节课,用的也是同一个教案。所不同的是老师在备课时,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略作改变,进行授课。在授课之后,进行反思、修改、完善所用教案,再由学校统一对教案进行改变。在听课之后,各位听课的同行还一起坐下来与两位年轻的优秀教师进行了细心地交流与讨论,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同时我们也深入的学习,了解了“开展集体备课,优化教案使用”的含义。九中的刘副校长细心的向我们介绍了九中这两年来,在教案的制作方面的先进经验。他们由电子教案资源共享,发展到同一个年级组的各位老师,一起合作,分工负责,各自精心的备一章,然后组合在一起,打印出来共用,用时修改,创造性的使用教案,尤其是重视教后反思、反省,反省之余,要把有价值的问题补充出来,把存在的问题反映出来,以便后来人不断完善、发展、提升,最后又由学校统一改进。这种做法最大的好处在于节省了各位老师们的许多时间,从而把老师们解放出来,有更充裕的时间去备课、去批改、去进行单独辅导,去休息,愉悦身心,身体更加健康了,工作效率也会更高了,进而避免了许多优秀的数学老师积劳成疾的现象。 xx中的这种做法的确很好,我非常的赞同! 其他的同行们也非常的认可! 只是这种做法的前提是要有优秀的教学设计,尤其是电子版的,才便于大家分享,这恐怕是许多初中数学老师都不容易做到的事。 通过这次的听课学习我收获很大,下面我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同课同构,授课模式完全相同。老师们备课精细,习题精心设计,层层深入,拉大梯度,有效的将新旧知识融合于一体,又关注知识拓展的深度与广度,使学生们在课堂上全面的灵活的理解所学知识,把基本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当堂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学习,将学习向纵深方向挖掘,不仅有效的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激励学生积极探究问题,而且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困难追求更高更远的愿望。这一点来说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其实,无论老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作为教师都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融入教师的智慧与大爱,不断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生及时交流沟通,才能做到教学相长,不断完善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珍惜每次学习的机会。通过一次次的学习可以使自己不断的更新观念,改善教学方法,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进而在今后的工作中表现的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