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神与识神的关系

 zhangshengli86 2015-11-30

前三篇分述了元神与识神的功用,本篇主要讨论两者间的关系,以中国人搞关系的擅长,关系才是这几篇文章的重心所在。(中医文化、藏象、元神、识神、心。转载需注明本文属潘毅教授原创)

 

元神与识神,虽功能各具,但都以“神”为名,则两者的功能必有协调。至于两者是如何协调的,得先从与心相配的离卦元神与识神的关系(一)说起。既然元神属水而识神属火,则属火的离卦元神与识神的关系(一)是否只能说明识神,不能说明元神?其实不然。卦由爻组成,爻本身就有其独立性,卦可以整体看,也可以拆开看。离卦整体属火确实代表识神更合适,但拆开看则有两说,其外的阳爻代表火,为识神;其内的阴爻代表水,古称离元神与识神的关系(一)中之坎元神与识神的关系(一),为元神。此即卦中含卦,因阴阳可互藏,则卦亦可互藏,“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卦之互藏、互见又以代表水火的坎离两卦最为常见。

 

离卦元神与识神的关系(一)本象是符合两者关系的。元神“无思无虑,自然虚灵”不显山不露水地发挥自然调节人体生命的作用,并借其灵知给识神以为用,主要表现为神之“清”,为识神的内在根基,有内涵而低调,故深藏于内,为离中之阴。识神则“有思有虑,灵而不虚。”其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主要表现为神之“明”,且其易动难静、难收、难制,七情六欲生于兹,故显于外,为离外之阳。但别忘了,离卦元神与识神的关系(一)的卦主是中之阴爻,元神虽隐,因其主宰全身,故其用更重。《医理真传》谓:“离为火,属阳,气也,而真阴寄焉……在人为心,一点真阴,藏于二阳之中,居于正南之位,有人君之象,为十二官之尊,万神之宰,人身之主也。故曰:"心藏神。"

 

元神内涵颇类西方心理学家荣格所言的“集体无意识”。若以形象比喻,人的整个精神活动就像一座海岛,意识仅是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个人无意识则是隐藏于水下的绝大部分,然而个人无意识后面还有更深层的东西,即如“深海下的海床”的“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如元神般原始,包括本能和原型。大抵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代代相传的无数经验在其族类成员心灵深处的积淀,是人心理结构中最本质的部分。集体无意识与精神活动显意识的关系大抵就类于东方的元神与识神关系。

 

心为君主之官,国人心目中理想的明君是双重标准合一的。其一是作为儒家之君,这是“治国、平天下”的有为之君,其象应火;其二是作为“治大国如烹小鲜”,游刃有余,无为而治的道家之君,其象应水。此即内圣外王之道。内圣即潜心于道德人格的自我修养,完善自己,达到内在圣人境界;外王则是将自我内在的人格美德与能力外化于社会价值创造的抱负之中。简而言之就是内有圣人之德,外施王者之政,为人格理想及政治理想两者有机结合。内圣外王者,内阴外阳,离卦 元神与识神的关系(一)象之,君主效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心藏脉论第一》云:“心主神神者,五脏专精之本也。为帝王监领四方,夏旺七十二日,位在南方,离宫火也。”

 

药物以离卦或离中含坎为说时有所见:《本草纲目》:“丹砂生于炎方,禀离火之气而成,体阳而性阴,故外显丹色而内含真汞。其气不热而寒,离中有阴也。”《本草乘雅》:“惟丹砂色味性情,靡不吻合。色赤,离也;气寒,坎;伏汞,水也。”《本草备要》:“重,镇心,定惊泻热。体阳性阴,内含阴汞。味甘而凉,色赤属火。性反凉者,离中虚有阴也。”

 

(本文属潘毅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的BLOG地址:http://blog.sina.com.cn/panyi1956,也可搜索“潘毅教授中医新浪”。博客开通的主旨就是我校今年校庆的主题--“学术会友”。我们可以一起把这里变成一个学术与文化心灵沟通的地方,欢迎您“常来看看、聊聊”。如果对这里还有些欣赏,您可以把“它”添加到你的收藏夹中,更希望您能把“它”介绍给您的朋友们,或众多的中医论坛以及各中医院校学生论坛(若转贴请注明出处,谢谢!),期可引出更多智者之见,以促中医学术之繁荣,中国文化之兴盛。 

接上篇。(中医文化、藏象、元神、识神、心。转载需注明本文属潘毅教授原创)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识神属火,其性易动难静,与元神属水,本性清净相反,因此,当识神过用则会干扰元神对生命活动的主宰和调节作用,而造成各种功能的失调。两者的关系或如日月,识神火性,如日;元神水性,如月。自然界是日显则月隐,月显则日隐。元神、识神亦如是。知识分子身体多不太好,且聪明程度与身体健康多成反比,何解?识神过用!日显则月隐!聪明反被聪明误!

 

如果留心,我们也许会注意到,一些小灾小病,有时不须吃药,睡一觉就好了。why?除了身体得到休息外,睡觉时段基本上是元神主事,其自我修复功能就优于识神主事的白天。临证者一般都有经验,小儿的病如果辨证论治正确一般痊愈快于成人。why?一般谓:“脏气清灵,随拨随应。”此解虽有理,但未及根本,脏气为何清灵?其根本是神清则气清,小儿所受教育不多,社会经验亦不丰富,识神未全启,仍以元神主事为常,一般而言,其自调控复常能力就较强。顺此理而推就很容易明白,元神在养生学上具重要意义,养神的重心不是养识神,而是养元神。

 

如何养?“恬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很熟悉条文吧?恬虚无,精神内守状态本质上就是元神主事状态。传统的养生方法到了较高阶段,都以入静、养神为主。老子有“致虚极,守静笃”,庄子有“坐忘”、“心斋”,孔子有“守中”,道家有“炼神还虚”、“炼虚合道”,佛家有“禅定”。这些虽不一定以元神为说,但实质都是在调心与松静中排除识神杂念的干扰,日隐则月显,元神(真意)由是主事,从而发挥其对人体身心的自调控作用。即使是动态的太极拳、八段锦也要求凝神定志。《摄生三要·存神》谓:“聚精在于养气,养气在于存神。”

 

或问:睡觉不是元神主事吗?为何要入静?皆因睡觉还会做梦,仍有识神的残留,而入静可以以一念代万念,甚至可以一念不起,此时元神完全主事,人处在最放松、最自然,最协调状态,其自调节能力就能发挥到自身的极致。这种放之又放、松之又松、虚之又虚、静之又静、空之又空的状态我们体会过吗?如果没有,何妨现在就放下书本仿《庄子·在宥篇》所言一试,此篇借广成子之言云: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如嫌此段过深,可再看以下一段:“无受想行识,无眼耳口鼻舌身意,无色意身香味触法,无眼界,无眼识界,乃至无意界,无意识界。”(《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暂不论其佛学义蕴,仅借以指导入静,最易使人明白。

 

当您由“恬”到“憺”,再由“虚”到“无”时,就达体“道”的境界。因为天地无为,当人也完全无为时,则与天地之道合一,此时不知有天地,不知有我,这是真正的“天人合一”。元神无为,却在无为状态中最显自主调节的“无为而无所不为”之用而达“道”的至境。正所谓“常以虚为身,以无为心,无身之身,无心之心,可谓守神。守神玄通,是谓道同。” (《永乐大典医药集·神》)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心者,君主之官也。”皆主言元神。

 

一些中医书甚至教科书在论“心主神明”、“心藏神”时常以“心主神志”为代,此举不妥。“神志”有一“志”字,志属识神,有复词偏义之嫌。更有甚者,以“心,主管精神意识”为替,就明显是向西医献媚了。试问:识神不管五脏六腑,如何能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成“君主之官”?莫把冯京当马凉,错把识神当主角。

 

元神是人最本底的存在,含人类祖祖辈辈为适应自然、适应社会、调适自身的进化而遗下的精神印记,深广若海。那么,中医最本底、最内蕴、最原味的东西现今在学医者、为医者心中还存多少?大可扪心自问。在现时的中医教育中又能反映几成?亦不妨一问。把中医当作一个纯粹的知识系统来学习、操作,而轻忽其《易》、《道》、《象》、《数》、《神》、《时》、《和》·····等内涵,就如同得其形而失其神,或知其形而忘其神,能得中医之真吗?宋·袁文《瓮牖闲评》曰:作画形易而神难,形者其形体也,神者其神采也。凡人之形体学画者往往皆能,至于神采,自非胸中过人,有不能为者。此段或可应景改为“为医形易而神难,形者其知识也,神者其内蕴也。凡医之知识学医者往往皆能,至于内蕴,自非胸中过人,有不能为者。《淮南子·原道训》又曰:“以神为主者,形从而利;以形为制者,神从而害。将出版的《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其书名即缘于此感。

 

(本文属潘毅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的BLOG地址:http://blog.sina.com.cn/panyi1956,也可搜索“潘毅教授中医新浪”。博客开通的主旨就是我校今年校庆的主题--“学术会友”。我们可以一起把这里变成一个学术与文化心灵沟通的地方,欢迎您“常来看看、聊聊”。如果对这里还有些欣赏,您可以把“它”添加到你的收藏夹中,更希望您能把“它”介绍给您的朋友们,或众多的中医论坛以及各中医院校学生论坛(若转贴请注明出处,谢谢!),期可引出更多智者之见,以促中医学术之繁荣,中国文化之兴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