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也说梁朝伟

 一林冷月图书馆 2015-11-30
梁萧 发布于 11个月前

很多年之前经过一家汽车修理店,一辆快报废的汽车下面躺着一个汽修工,他居然长得和梁朝伟一模一样,形神兼备,当露脸替身可能都没问题。当时我还没有手机和相机可以拍照,至今遗憾不已。

我的意思是这是个看脸的世界,但不仅仅是个看脸的世界。至少在某种意义上是公平的,比如梁朝伟未必会修汽车,那个汽修工也不会演戏,尽管他们都长着一样的脸。我当时感叹命运之不公,如今觉得这样其实是一种公平。尽管你长了那样一张脸,不学习还是不会修汽车,没机缘和灵气还是演不了戏。演戏和修车没有高下之分,不能因为如今演戏挣大钱而觉得汽修工很冤,换一个时代和语境,梁就变戏子,汽修工就是伟大的光荣的工人阶级了。两个工作哪个更好,还是取决于个人的趣味吧。唯一不公的是,我觉得那个汽修工当初可以选择的可能没有梁朝伟多。

感慨那么多,主要想说,梁的过人之处最主要的就是那张脸。演技炉火纯青超过梁朝伟的人不少,但好技术也得靠脸去撑,所谓这个世界是物质决定的,脸就是物质。哪怕成龙再能打,再用心学演戏,弄个叶问给他也得砸。脸和演技一起,其实是演出能力的一部分,还有气质。当然不能否认演技的重要性,演技太重要了,气质太重要了,黄晓明演春光乍泄你看完估计想弄死自己。然而,一切的一切都得通过那张脸,那些表情,那些身段来表现出来,这就是演员的宿命。

梁的脸很好,好脸不一定要帅,周星星脸也很好,虽然不怎么帅。梁的脸柔和中带线条,阳刚与阴柔的一面都有,一团和气圆融,可塑性极高,侠士英雄可以,奶油小生可以,文艺青年可以,腹黑大佬也可以,最可怕的是,这样一张好脸居然还不难看,眉清目秀的,囧中带着英气,帅里透着那么一股平民草根气息。帅得接地气,毫不惊艳,却舒服熨帖。

其实国荣更美得多,那是真正的俊美,阴柔无骨,骄傲刻薄,呆萌痴心,都能吼住,芳华绝代,谁看谁服。德华棱角分明的脸充满阳刚之气,豹头环眼,比梁朝伟帅,脱去油腻婴儿肥之后,细微皱纹爬上脸颊之前的德华,是真正的帅小伙,男子气概的那种帅,谁看谁赞:这小青年长得真攒劲!然而梁朝伟这两样都有,这是很可怕的,因为你即便一生只演一个主角,这部作品里你的个性、表情也会有一个演变,阳刚的突然怂了,清新的突然糙了,除了考验演技,也考验脸。梁有张中庸脸,揉捏起来处处有戏。

不知道梁朝伟有没有文化,但周润发没文化可以看得出来。看接戏。周老师居然连《孔子》这样的戏都接,接二连三一发不可收拾,终于和好莱坞巨星看齐了,总算达到了苦瓜脸凯奇的造诣高度。梁好像除了《听风者》没有太大失误,东成西就那片玩票,不小心腊肠嘴也成了经典,时运使然,还是梁老师独具慧眼,抑或是这脸天然通杀?我觉得都有一点点,但根本的还是选戏谨慎,看得懂剧本。我不信范冰冰和黄晓明在无人帮助下能弄明白剧本讲啥事,但觉得梁朝伟很可能看得懂。

华仔是个另类,少说话的角色都演得巨好,但这哥们脾气好,德艺双馨,所以挑片难免人情因素占了很大权重,所以有了富春和王晶那个科幻片。和华仔相反的是学友,学友演癫狂猛砍逗比型角色堪称一绝,炉火纯青,至今思乌鸦,表妹好销魂,这戏路也太窄了,很难当主角,于是专心唱歌,终成音帝,不对,是歌王。

看脸,又不全看脸,但脸这个因素至少是非常相当各种重要的,尤其对于要成为男主角的人而言。光帅不行,还得帅得有深度,摔得有味道,帅得有人情味儿,烟火气。又帅又坏,人见人爱。

以前常听人说梁胜在忧郁的小眼神,忧郁个毛线啊。王宝强、黄渤忧郁起来至少是梁老师的3.1415926倍好嘛!扯什么忧郁,不还是看脸?演员这个行业,脸是硬件,加演技可成巨星,有文化能走更远。世间大部分事情都是如此,前半段都得依次靠脸、关系、钱、技术、汗水、机遇,然后历经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那几坨有分量的玩家已经接受了种种考验,徘徊在巅峰附近,却陡然看见几十米外立个牌子:有文化的进。

梁老师、刘老师有没有文化我真不知道,但文化上他们应该比周润发、周星驰强点。其实周星驰最需要文化,因为他在努力转型,有雄心壮志,那么拼,又有那么多死忠,年龄和感悟积淀、资源和号召力也爆棚,再有点文化一定会成为传奇影人,尽管他目前为止已经很伟大了。

梁朝伟还是单薄了点,离炉火纯青距离还有,但这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还要看电影业大环境的发展。有个广告做得好,李雪健的,他说:再好的演员,没有声音戏也出不来。什么含片的广告,但说得很有深意,希望在大陆庞大的电影市场和无数饥渴观众面前,电影能自由自在地发出声音。有了声音,好故事会越来越多,不但是观众之幸,也是演员之幸。


本帖转自博海拾贝--萝卜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