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褚橙与温氏之间隔着一整个云烟|最近43个农民成了亿万富翁

 湛蓝湛蓝的美 2015-12-01

为了理想与愿景,人是要付出很多努力和代价的。

11月开始,我工作和米巢读书会的主题都是做产品,但今天一大早我没去公司,也没去工地,而是来了星巴克。为啥?因为今天发生了一件对云南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作为云南第一知识分享社群,我们认为自己有责任解读一下这件事,及时分享一下相关的知识。

早上我在朋友圈发了预告,很多朋友问是不是又'打老虎'了?其实打不打老虎对云南的前途没什么大的影响,我们对这些意义不大的事情总是过度关注,而真正影响深远的事情却被轻易忽略了。

比如去年7月一心堂上市成了全国的直营连锁药店龙头,这是我回云南这3年多来听到的唯一的大事,它为云南企业提供了一个新型的创业标本和一套完整的经营知识,但真正理解和关注这件事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3个云南白药大的农业公司

眼下又到了吃褚橙的季节,当我们准备再次沉浸于敬佩和自豪之情中时,最近一家叫温氏股份的公司在深圳创业板挂牌上市了。上午一开盘,这个公司的股票就上涨超过了300%,市值超过了2000亿元,相当于3个云南白药,瞬间就超过了东方财富网,成了创业板的市值第一名,同时造就了43名农民亿万富翁,还有将近6800名农民成了百万甚至千万富翁。

褚橙与温氏之间隔着一整个云烟|最近43个农民成了亿万富翁

这个总部在广东云浮的公司不种水果,这个公司养鸡和养猪。但它的规模已经大得惊人,今年销售额近500亿元。一年养猪超过1400万头,养鸡超过7亿只,早年就有广东人每吃3只鸡就有1只来自温氏的说法,在全世界也是数一数二的规模。

为什么这件事情对云南有重大影响?很简单,因为农业对云南太重要了,而云南只有出现这类似温氏这样的成功企业,云南的农业才会有大前途,云南农民才会有更好的日子过——2014年,有超过5万户农民从温氏赚走了40个亿。

褚橙是云南新型农业的标杆企业。对比一下,褚橙目前一年产量不足1万吨,年营业额约1个亿左右,只相当于温氏的1/500,算上已经种植尚未挂果的面积,未来几年褚橙产量最高可达5万吨,年营业额也就是在10亿以内。

褚橙与温氏之间隔着一整个云烟|最近43个农民成了亿万富翁

二者的巨大差距来源于何处?

温氏创业已经超过30年,而褚橙创业的时间也就10年左右。虽然可以轻松得出结论说二者的发展阶段不同,但再过20年后,褚橙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变成今天的温氏吗?

农民创造的31超级商业模式

1983年,温氏父子与其他6户农民,每人出资1000元开始了创业。他们盘下了一个濒临倒闭的养殖场开始养鸡。接下来呢?积累资金去接管或者开办更多的养殖场?如果故事这样发展,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温氏了。

单独开一个养殖场显然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买地、建房、排水给水,哪一样不是劳民伤财?财务上把这些投资叫做固定资产,投资上把这种扩张模式称为重资产扩张模式。同时,开养殖场需要雇佣大量工人,那时可没有那么多四川和河南的农民工,何况是在偏远的云浮。工人要去哪里找呢?

此时,最有价值的问题就是:地球上最适合养鸡的地方在哪里?没错,他们的答案就是在农民家里。

从一开始的在农民家里养鸡,到由农民来成立家庭养殖场,温氏没有幻想着自己赚完最后一个铜板,而是真心实意地对农民兄弟姐妹们说:'亲,来做我的小伙伴吧。'

具体做法就是企业提供小鸡,农户负责建养殖场去养,养大了企业负责回收。此外,企业还负责饲料生产、疫病防治和技术服务。如果鸡卖不掉谁负责?温氏说,既然我们是小伙伴,那么损失由我们共同来承担。

这不就是今天很时髦的'轻资产'模式吗?请记住,这并不是什么互联网思维,也不是雷军和马云发明的,人家养鸡的农民30多年前就懂了。

故事这样讲下去,什么一户养5千只,25公里半径放一个服务部,300公里半径开一个分公司、先养鸡再养猪养牛养鸭办饲料厂兽药厂的升级更新情节就不那么难理解了。也就是说,轻资产成就了高速发展,快速壮大的规模还由此推动出了一个'全产业链',至于全产业链又能帮助提升品质和效率,那就更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常识了。

褚橙与温氏之间隔着一整个云烟|最近43个农民成了亿万富翁

温氏集团在云南的祥云种鸡场(来源:云南省农业厅)

3合1还缺一个成分就是'全员持股'。所以温氏今天股票一挂牌,就有了43个亿万富翁,还有了将近6800个百万千万富翁。温氏父子持股也就是15%。他们倒是省力气呀,上市前连股权激励计划都搞好了,那以后律师和财物顾问们怎么赚他们的咨询费呢?

温氏父子和其它创始人为什么愿意分那么多股份出来?我觉得主要是鸡屎和猪屎太臭了,不分股份出来谁愿意干呀?

我觉得这个商业模式比小米好多了,也比马云高明多了。当然,也比褚橙要透彻不少。

从温氏看褚橙和云南农业的前途

看到这,难道你还只是认为褚橙与温氏之间仅仅是发展阶段或行业选择的差异吗?NONO,他们中间隔着商业模式的创造,隔着千万农民生产力的动员和创业参与,隔着一整个云烟——而且是褚老当年掌舵红塔时那个鼎盛期的云烟产业。

无论是褚橙,还是雀巢和星巴克在云南买咖啡、云南的鲜切花产量全国第一,都改变不了云南农业和云南农业公司创造力不足的现实。它们都远远没有达到当年云烟种遍云南,烟草产业链全省蔓延的盛况。

云烟的荣耀来自于千万云南农民的参与,这是一种了不起的商业模式创新,就跟今天的温氏一样。当我还没有田里的烟长得高的时候,我就跟着母亲去种烟、收烟和烤烟了。我们家最早的积蓄就来自于种烟和养猪,可是云烟能够兴盛,我们家的养猪事业为什么却戛然而止?

是的,云烟是一个特种垄断行业在特殊时期的产物,但我们必须坦率地承认,从创造力和全国领先度上来说,我们已经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被丢下得越来越远了。

落后可以慢慢追赶,但是请注意,如果你谈农业必谈电商,口口声声互联网,言必称马云事必称小米,那么你只会越来越堕落,只会是'奈何桥上奈何人,奈何桥下不了生'。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你看着办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