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词语解释
【拼音】suì hán sān yǒu 【英文】the three friends in cold weather 【解释】 竹宁折不屈,梅傲然挺立,松四季长春。 【出处】 宋·林景熙《五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 【事例】花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更堪红白山茶。(元·白朴《朝中措》)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松、竹、梅。 天寒地冻,花木凋零。只有松竹梅这三位“朋友”欣欣向荣,一派生机。 成语解释
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明·无名氏《渔樵闲话》四折 宋代林景熙《霁山集》四《五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篁为岁寒友,” (2) 岁寒:喻浊世。三友:山水、松竹、琴酒。三者为浊世之中的清高之物 后来,松、竹、梅被世人合称为“岁寒三友”,一方面取其玉洁冰清、傲立霜雪、傲骨铮铮的高尚品格,一方面也将其视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征。而岁寒三友也逐渐演变成为雅俗共赏的吉祥图案,流传至今。 2 词语来源
《论语.子罕》中记载了孔子说的一句名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就是说在恶劣环境下,才能看出一个人的节操;就像松柏般,在寒冬中依然屹立不摇。所以四季常青且坚毅耐寒的苍松绿柏,由此奠定了在文人墨客心目中的地位,苍松则被列为岁寒三友之首。故一个真诚的君子,他的品德就当正直如松。[2] 唐朝白居易《池上竹下作》诗曰︰「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诗中隐喻竹茎中空表示人要谦虚,竹节分明则表示人要有节操。而常年不凋,坚贞挺拔的竹子,常被文人们喻为象征君子的品格高风亮节。故君子当守节如竹。 古人称颂梅有四德︰「初生为元,开花如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自古以来,梅花的不畏寒冬,傲然卓立的高贵品格,深受文人雅士喜爱,故称君子当坚贞如梅。唐朝?櫱襌师《上堂开示颂》曰:「不是一番寒澈骨,怎得挴花扑鼻香?」另宋朝林逋(谥和靖先生),生性恬淡,隐居西湖孤山,终身不仕、不娶,以植梅养鹤为乐,世称「梅妻鹤子」。林逋爱梅成痴,他写的咏梅诗《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传神的描绘出梅花独有的风姿韵味。人们把「梅、兰、竹、菊」尊为四君子,而梅花排第一;将「松、竹、梅」并称为岁寒三友,梅花则是唯一并列的花类植物。所以,梅花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可说备受推崇。 坚忍不拔的苍松、直节中空的翠竹、傲雪凌霜的寒梅,三者都有终年不凋、刚毅、坚韧的高洁风格,因此被世人美称为「岁寒三友」,亦是人格高尚的象征。
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在宋林景熙霁山集的五云梅舍记中,有「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三友」的记载,足见这种说法的起源甚早。 3 三友简介松
竹 主要分布在南方,北方也有一些。北京有个'紫竹院'公园,里面就有竹子。北大校园里也有不少。我家的“小园”里,我也种了几棵,长得不错,一年四季窗前总是绿影婆娑,也可算“占尽风情向小园”了。竹子是重要的物质材料:盖房子、做家具都有它的用武之地。竹笋还是席上的美味佳肴。也可以经常进入“寻常百姓家”。竹子可以做成笙箫琴笛,发出丝竹之乐的“清音”。因此竹比松树更得文人青睐。竹子更是坚强,有着清新之美,没有名花的娇贵。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以生存。
梅
4 相关信息相关诗词墨梅图题诗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墨竹图题诗 (现代)王心鉴 昨夜长风曾入梦, 前身许是王子猷, 袒卧幽篁守澄境。 墨竹图题诗 (现代)王心鉴 千年复始又东风, 古国新篁傲群雄。 纵使虚心逢盛世, 勿让高节隐蠹虫。 墨竹图题诗 (现代)王心鉴 梦醒无眠乱翻书, 三更兴酣酒难沽。 谁摇清影扫落叶, 好竹只种两三株。 苍松怪石图题诗
君不见,岁之寒, 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 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饱历与冰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高且坚, 迥干春风碧云里。 咏梅 (宋)王安石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松柏风度, 格超梅以上 , 品在竹之间。 竹开霜启翠 , 梅动雪前春。 吾爱松竹梅三友, 任尔东西南北风。 品若梅花香在骨 , 人如秋水玉为神。 虚心竹有低头叶 , 傲骨梅无仰面花。 学翠竹到老虚心留劲节, 敬苍松久经 风雨不知寒。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尘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现代)王心鉴 冷月寒风破混沌, 不羡花房诸君子, 独立冰雪作真人。 墨梅图题诗 (现代)王心鉴 昨夜罡风驱黯霾, 短篱疏落冬草衰。 留得枯蕉遮新雪, 未解霜华却润梅。 相关文言文
呜呼!为君子者能如松梅之无信谗言,而为小人者自知其谗言之无益,而不入于君子之耳,则交道庶乎其有终矣! 译文 松竹梅一向称为“三友”,有人以竹对松和梅说:“我内里空空,怎么能配合你们为友”松和梅怒道:“只有内心空空的,才能成为我们的朋友,这就是所谓的这其中空洞没有凡世之物,何止容纳几百你这种小人!” 哎,作为君子能像松梅这样不相信谗言,而作小人知道自己的谗言没有什么益处,不能进入君子的耳朵,那相交只有终结啊! 松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唐·白居易)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 苔滑非关雨,松鸣不假风。(唐·寒山子) 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唐·皇甫曾) 穿松渡双涧,宫殿五峰围。(宋·夏竦) 松风吹茵露,翠湿香袅袅。(宋·苏轼) 两廊诸岳色,九里乱松声。(宋·洪适) 应有山神长守护。松风时为扫埃尘。(宋·史太章) 微吟海月生岩桂,长笑无风起涧松。(宋·何孙) 竹
我们突然感受到:大自然也是如此地眷顾,我们头顶一片蓝天,在大地上共同繁荣,而他们却懂得放下傲慢,和谐相处,对路过的陌生人,也是这么谦卑有礼…… 后来,文字诞生了,作为象形文的「竹」字,也许就是要告诉我们:立身要端直,处事要谦卑。先哲的智慧或许早有预料,我们今天的社会到处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也会遭到破坏,便以「竹」字来劝诫我们:人与人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都应该彬彬有礼,以和为贵。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竹子还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对人类来说,竹子几乎全身是宝。当春风解冻,万物复苏,竹林里就萌发了「雨后春笋」,它们在清新的泥土里被拔出来,奉献给人类的餐桌,成了美味佳肴。 有的竹笋存活下来了,经过几个寒暑春秋,身体长得粗壮结实了,便又奉献给了人类的生活。粗大的可以做建材,修筑成竹楼以便人们安居,做成竹床以便人们安睡,做成竹椅以便于人们休憩;细小的又可以晾衣服,适用的还能做成乐器。若是将竹子进行加工,还能编凉席,做竹筷,织菜篮等,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 新鲜的竹叶,被采摘下来,老妈妈包出了清香扑鼻的粽子;而枯落的竹叶,又被勤劳的农家人拾回家,晒干了,用来做柴火。而竹根呢,也是不能废弃的,经过心灵手巧的艺术家的加工,成了美观雅致的竹雕,也许是一个龙头拐杖,也许是一个精美的笔筒……
古人爱竹,许多的文人墨客都为之挥毫吟咏,绘画抒怀,因此也形成了独有的竹文化。人们对竹的嗜好和爱慕,并不完全是因为竹的便利,而是竹子本身所具有的品质。司马迁说:「竹外有节礼,中直虚空。」,也许正是道出了竹之所以为人喜爱的原因吧。 竹中直,我们想到立身行事应该不偏不倚,端正廉直,不昧自己的良心而不自欺,不贪求身外的利益而不欺人。竹虚空,让我们想到修身进学应该要虚心受教,虚己待人,才能得到贵人的指点,四处逢源。虚空也是一种超脱,心底清净,便能宁静致远。所以白居易有「水能性淡是吾友,竹解心虚即吾师」的真心话语。 竹身劲节挺拔,其实才是它真正魅力所在。它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知礼节,在威逼利诱面前应该有气节,在仁义忠信面前应该不污名节,而于伦常大道之间应该守其贞节。古今的仁人志士倾慕竹之有节,发自内心赞叹道:「竹死不改节,花落有余香。」 古人认为竹本是草的一种,也许是因为它的中直、虚空、有节,才使它超然挺拔于其它草类之间,而且凌冬不凋,叫做冬生草。司马光曾感慨竹子顽强的生命力,作《种竹斋》诗云:「雪霜徒自白,柯叶不改绿。」 也正如此,历代翠竹就与松柏、梅花合称为「岁寒三友」。我们生为人,秉承天地合气,与大自然同体枯荣,为人而不如竹乎。竹之意蕴,正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梅
冬春之交,仍是严寒肆虐之际,朵朵梅花如疏枝缀玉凌寒绽放,或艳如朝霞,或翠似碧玉。在万物凋零,百花绝迹的苍茫大地上尤为赏心悦目。「不要人夸好艳色,自留清气满乾坤」。梅清雅俊逸的高洁品格深为人们所钟爱。 此花不与群花比,傲立严寒别具惠韵,与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疏淡而清芳。自古以来赞颂梅花的诗句,描绘梅花的佳作,不但让喜爱梅的高人逸士们得以一诉衷肠,更留给今人无限的审美愉悦和丰富的遐想。这些经典的篇章,传神而纯粹,细细品之,常常令人难以分辨哪儿是梅花,哪儿又是写花之人。最能展现梅花高洁之韵的,莫过于南宋诗人陆游的《卜算子》了,「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作者以花言志,以物喻人,纵使饱经风霜却宁坚守一身正气和傲骨,不同流合污,此情此心何以堪?唯有将满腹心事,转付于独步早春,高洁孤傲的解语梅。
于是乎,对于爱梅切切的雅士们,赏梅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有「四贵四不贵」一说:贵疏不贵繁,贵合不贵开,贵瘦不贵肥,贵老不贵新。梅的枝干以苍劲嶙峋为美,形若游龙,遒劲倔强的枝干,缀以数朵凌寒傲放的淡梅,兼覆一层薄雪,「古梅一树雪精神」,俨然天成一幅水墨大写意。
正因为梅所独具的这些优秀的生命质量,以及旺盛的生命力,庭院、山坡、河堤、悬崖,都有她「俏也不争春」,「清极不知寒」的凛然身影。师法自然,默默屹立在大自然中的这些大师们,无言地向人们传达着本真无华的生命意义,无时无刻不在四季轮转的更迭中,示现着最究竟的化育之道。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就不同。」一株清梅,心澄体静。诚愿世间尽得如梅般高洁之士,留得清气满乾坤。 6 相关事件缘起苏东坡
稍后,家眷来伴、朋友来访使他的情绪渐渐好转,然而生活上的拮据仍然是很大的问题。为了解决经济困难,苏东坡自己开垦了一片荒地,种植稻、麦、桑、枣等农作物。不久,他又在田边筑起一座小屋,在屋子四壁画上雪花,取名为“雪堂”。苏东坡在院子里种上松、柏、梅、竹等花木。整个寓所被他装扮得素净典雅,十分切合苏东坡当时的心境。一次,黄州知州徐君猷特意来雪堂看望他,见他的居所冷清萧瑟,便打趣地问他坐卧起居,满眼看见的都是雪,是不是太寂寞,太冷清?苏东坡指着窗外摇拽的花木,爽朗地笑道:“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意思是说,清风吹拂和泉水淙淙的声音就是两曲优美的音乐,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历寒冬而不雕谢的竹子和傲雪绽放的梅花,便是相伴严冬最好的朋友。徐君猷见苏东坡在逆境中能以“松、竹、梅”自勉,仍然保持凌霜傲雪的高尚情操,非常感慨,从此对他更加敬仰。 传统寓意图案
三友对联 松柏风度 ,梅竹情操 格超梅以上,品在竹之间 竹开霜启翠,梅动雪前春 吾爱松柏梅兰友,任尔东西南北风 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为神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学翠竹到老虚心留劲节,敬苍松久经风雨不知寒 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暖一家。 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翠竹青松白梅兰 红梅傲雪花千树,青松耐寒叶万年 青松翠柏迎春至,白雪红梅送福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梅松竹岁寒三友,廉正清为官三要 松竹梅岁寒三友 日月星碧空一景 松竹梅岁寒三友,风雅颂文史四精 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 松竹梅岁寒三友,忠孝悌为人三要 宁知霜雪后,独见松竹心 梅花铁为骨,绿竹虚作心 风摇竹影有声画,雨打梅花无字诗 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 风映竹成千个字 霜高梅孕一身花 庙会小吃 一般人谈到岁寒三友皆知为松、竹、梅也。但是早年的京华,每届隆冬,亦有所谓“岁寒三友”,但非松、竹、梅,而指“半空儿”、冻柿子、海棠红”。
另一“友”为“冻柿子”。柿为秋熟果品。北京的西山、北山产量最丰。柿子初收上市,小贩叫卖:“赛倭瓜的大柿子——涩了换喇!”及至霜降过后,叫卖改为:“喝了蜜啦——大柿子!”就此两种吆喝声,便可晓得秋柿与冬柿之不同。柿初熟期,皮厚味涩,须经人工“漤”过,则色红味甘,食之清脆。一遇霜降,柿已熟透,涩味全消,而肉质熟烂,成为蜜汁,所以此时叫卖者以“喝蜜”来形容。到了冬令,经过严寒,柿子汁液冻结,用快刀切成薄片,食之凉澈心脾,且有润燥、利大便之功。当时或有谓能祛除煤气者,不知此言是否科学。
“半空儿”、“冻柿子”、“海棠红”这三位一体的“岁寒三友”,是北京人的独特享受。有些摊贩专卖此“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指松、竹、梅三种植物。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传到日本后又加上长寿的意义。松和竹在严寒中不落叶,梅在寒冬里开花,有“清廉洁白”节操的意思,是古代文人的理想人格。中国宋朝时,岁寒三友常作为文人画、水墨画的题材,如文同、苏轼的作品。元朝、明朝的陶瓷器也常有松竹梅的图案。日本的陶瓷器、漆器、织染也常用松竹梅图案,常用于门松、女儿节人形等节日装饰以及添丁、婚礼等喜庆事上面,常与鹤龟之类的主题一起用。此外,北京有三种小吃“半空儿”、冻柿子、海棠红”被合称为岁寒三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