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大学:用“赏传品诵”打开经典之门

 聂耳小书屋 2015-12-01

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书香

江南大学:用“赏传品诵”打开经典之门

作者:本报记者 邓晖 苏雁 本报通讯员 张青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01日 13版)

    冬日的江苏无锡寒意渐浓,江南大学内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却热火朝天。“向宝哥学习,多读书多看报,做个‘三观’正的好青年!”校园文化脱口秀《宝哥说》正式开讲了,现场赠送文化书籍,线上推荐经典书目,在场的大学生无不深受感染。音乐会、朗诵会、话剧社……江南大学别具一格的读书文化节已举办了12届,从赏读、传读,到品读、诵读,全校师生将一个“读”字演绎出缤纷色彩。

 

    “时代在呼唤具有开阔视野、丰富想象力,能独立思考的创造性人才,从阅读经典入手开展通识教育,是为了解决人才素质结构失调问题,让学生了解不同知识的内在统一与差别,了解不同学科的思考方式。”江南大学校长陈坚说。

 

在“赏”鉴中亲近经典

 

    前不久,一场《聆听经典 走进名著》音乐会在江大校园里奏出馥郁书香。在这堂别样的名著导读课上,同学们欣赏了一百年前维也纳老城堡剧院的歌剧,聆听了李白的诗、岳飞的词,还领略了《再别康桥》的风采。“用音乐带领我们品味书香,享受读书,原来阅读如此有趣。”听完音乐会,大一同学小赖意犹未尽。

 

    一所以轻工专业见长的高校,该如何培育阅读文化?

 

    从“赏鉴”开始激发兴趣,再用“传”播经典推动书香校园建设常态化——今年江南大学迎来第12届读书文化节,在“书香校园·人文江南”的主题引导下,学校将阅读与艺术结合,举办名著音乐会、诗歌朗诵会,营造浓郁阅读氛围。在此基础上,学校全面推广“大学生进阶阅读计划”。

 

    方法在变,形式也在创新。微信上,江南大学开展“一句话微书摘、一句话微书评”活动,短短几十天就征集到书评书摘1000余条;微博上,开辟“每日好书”专栏,近千名学子线上交换好书、分享好文;还有“方寸镜头蕴书香——与书合影”活动,学生纷纷晒出他们与最爱书籍的合影。

 

    “以年轻人喜爱的形式让他们接触图书、亲近阅读,更能激发阅读积极性。”理学院李勤老师说。

 

在“品”味中读懂经典

 

    唤醒了学生对经典书籍的亲近感,如何培养深度阅读习惯和理性思维能力?

 

    创新校园文化品牌讲堂,探索“师导生读”新型平台;拓展师生阅读分享载体,组织师生共同品读经典等,成为江南大学匠心独运的做法。

 

    “讲解1本书,推荐10本书,我希望能培养学生养成拓展性阅读的习惯。”文学院教授武跃速加入了学校组建的“读书名师库”,通过举办“经典研读会”等活动,带着学生品读学习。此外,学校还邀请著名专家、学者、作家走进校园,半年间就组织读书讲座、交流会40余场。

 

    “老师和我们一起阅读名著,用他们深厚的学识引导我们细细品味,固然受益匪浅,但我们总感觉那些书和我们有距离。”品读之中,同学的这番话引发了学校思考,或许这些书由同学来主讲,借助年轻人喜爱的微视频形式,应该会有不一样的效果。今年5月,一档名为“i阅”的读书分享视频节目在校园内正式上线,每期在全校范围内征召一位同学担任主讲,向大家推荐一本书,时间在10分钟以内,节目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发布。

 

    “阅读能启迪思维、开启智慧。书香充盈的校园一定是美好校园,从经典中挖掘养料需要师生协同努力。”江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周小浦说。

 

在践行中传播经典

 

    “读经典,不能止于阅读本身,更大的意义在于通过阅读,引导学生身体力行,传习优秀传统文化。”在江南大学党委书记武贵龙看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大学生增强家国情怀的重要渠道。

 

    今年,江南大学开展了“继中华经典·承诵读之风——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学子们诵先贤、诵英雄、诵模范,读诗文、读名著、读箴言……优秀传统文化伴着琅琅书声传播。

 

    作为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阅动乡村,读绘梦想”普及农村阅读志愿服务队的一员,程松和队友在农村服务地区建立“悦”书屋,举办“阅说越开心”阅读交流会、开展“舞动阅读”主题儿童读物表演。“从他们眼中,我看到了对读书的渴望。阅读让他们仿佛进入了美好的世界。”程松说。

 

    (本报记者 邓晖 苏雁 本报通讯员 张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