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大闹天宫看佛道之间的轮回生死观

 宏图藏经阁 2015-12-01

话说孕育孙悟空的仙胎,化作一个石猴之后。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玉皇大帝,但是玉帝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道“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可见,孙悟空也并非特别灵异,为什么呢?在玉帝看来,这石猴再怎么神奇,可它是躲不过轮回,仍旧是阎王所管,随后,花果山的老猿猴也证实了这个共识,只有”佛与仙与神圣三者,才能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于是孙悟空才踏上寻找长生不老的求道之路。

拜须菩提为师之后,也算是修道之人了,可是须菩提却告诉他“既通法法,但仍须防备雷灾,阴火、鸹风这三灾利害。”直接把孙悟空吓得毛骨悚然,这说明一个道理,即使修道得道,仍旧逃脱不了死的命运,须菩提教给了它七十二变和筋斗云两种办法,这就是说明,悟空这次学艺的结果,只是在于师父引进门,修行在自身。随后孙悟空在东海龙王讨来金箍棒后过了一段逍遥的山大王生活后,两个勾死人找上门,尽管他直接了当的闹到了幽冥界,看到生死簿上注明“天产石猴该寿三百四十二岁,善终。”孙悟空才知道,学了道也未必就与天齐寿,于是一怒之下,强销了生字簿的名号。

阎王把孙悟空告到玉帝那里之后,这强销死籍却没有受到多大的罪罚,特别是在太白金星的保奏下,孙悟空轻而易举地名列仙箓,或许这在玉帝看来,在阎王的生死簿除名可能并非严重的罪过,或者说很多神仙佛也未必都在生死簿上面录名,只不过孙悟空的这个过程有些激烈而已罢了,与其让他成为黑户,那顺理成章籍名仙箓不失为息事宁人的一种办法,也正为此,孙悟空在天庭也做了个“弼马温”的小官职。也算是名列仙班。这也是修道的好结果。但孙悟空的特点在于他不甘现状,他还是逃下天庭,做了个齐天大圣,一番征讨后,天庭继续采用招安政策,满足让他这个“齐天大圣”的虚名要求,在做了个游山荡水,行踪不定的太乙散仙,要不是出什么别的情况,这本应该是部分修道之人追求的最好目标了。

但在关键的时候,玉帝做了一个很奇怪的决定,看到孙悟空身闲无事,于是让孙悟空掌管蟠桃园,话说让一个猴子管桃子,这到底是愚蠢还是别有用心真不好说,从政治阴谋论上来说,谁都知道猴子是要吃桃的,这分别要放纵容猴子故意犯错,好给它使绊子拿把柄,但从爱护论上来说也能理解为玉帝真心是爱护孙悟空,你看齐天大圣府内设的两个司,一个是安静,一个是宁神。或许说明,玉帝知道孙悟空喜欢桃,就顺毛捋让他管桃园,让他偷吃几个也无妨,只要他安静宁神就行了。

不管玉帝从哪角度出发,在孙悟空看来,他不是这么想,这分明是玉帝轻视他,于是他大闹王母蟠桃会,偷吃老君金丹,再次反下天庭。在一番神仙征剿后,孙悟空还是被活捉到斩妖台,面对它的,正是须菩提所说的“三灾利害”中的雷灾与火灾,所幸的是,孙悟空吃了蟠桃,饮了御酒、盗了仙丹,用三昧火锻成金钢之躯,所以顺利地躲过了两灾,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第三灾的“风灾”随即而来,孙悟空逃在巽风之位,风搅烟来,把孙悟空的眼刍成火眼金睛,但不管怎样,经过“风灾”之后,虽有点小毛病后遗症,孙悟空总管才把“三灾利害”给避过了,最终能够“不生不灭,超升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与天地山川齐寿”或者这就是修道之人的终极目标了。

但是孙悟空这距离这个终极目标有一步之遥的时候,如来佛祖出现了,佛祖来后一番玩弄之后,就轻易把孙悟空给拍死在五行山下。且慢,请留意“拍死”这个词是没有出现在原文当中的,但请列位想想,悟空就是一个石猴,而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可运用呼吸之气,手儿爬出,可以摇挣摇挣。饥时吃铁丸子吃;渴时饮溶铜汁。“这跟当年他在花果山上还是石胎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的时候有什么分别?用一个佛教的词汇来说,这就是轮回,这正说明,即使孙悟空修道得道,躲过三灾利害,但是,他始终没法超脱轮回,他确实超升三界之外,可是他仍在五行之中,只是这五行更加具体,只是一座山。

这说明什么呢?修道可以使人不死,可以名列仙班,也能与天同寿,可是它没法超脱轮回,按照佛教的理论来说,尽管孙悟空成为”天人“之体,“天人”实际上也是在轮回当中,轮回,从常人凡人来说,人死即坠轮回,但对“天人”来说,就不能说“死”但却有更好听的说法比如”天人五衰“,也就是再坠轮回的意思了。这就是修佛与修道的最大区别,这也就是促成于这个不甘于现状孙悟空走上西天取经投佛的过程了,孙悟空他其实只要当佛,超脱轮回,这才是他的终极梦想。

西游故事到最后,孙悟空的终极梦想完成,成为斗战胜佛,超脱了轮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