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不见今时霾

 真友书屋 2015-12-01



现今有霾的日子越来越多,往往是多个霾日积累到忍无可忍,才有狂风沙将之挟走,换来珍贵的蓝天。“霾”字为何是“雨”与“狸”的组合呢?狸是山猫、野猫,它与雨有什么关系?



霾这个字,甲骨文中已有,并且多次出现。甲骨文的象形是一只狸,在簌簌而下的雨中藏头露脚地走着。


象形为何是雨与狸的组合?雨是天门结构,水从云下,是水气;雨从云下的延伸意是离散——“风流云散,一别如雨”,这是建安七子中王粲的用法。狸呢?狸是伏兽,善藏,通埋。


狸为何通埋?答案在《周礼·春官大宗伯》中。《周礼》叙述春祭时,用了“狸沉”这个词。春天要祭山水,山林无水,要埋;川泽则沉就行了。于是,“狸”就通“埋”。埋必然会腐败,于是,“狸”字也就通抑郁的“郁”了。从“郁”理解“狸”,《释名》“风而雨土为霾”的解释就通了。


这就可以读懂“霾”这个字的意思了:风散尘土而埋。



商代甲骨文多为卜文,与霾相关的卜辞曰:霾其有咎。意思是霾这种天气对人不利。


《诗经·邶风·终风》中有“终风且霾”,是说大风使空中降下许多土气。



虽然古人有“霾其有咎”的观念,但古时之霾与今天尘土淤积而待风散去之霾,并不是一个意思,反而“霾”常常引出美好的意境。


比如杜甫用“水乡霾白屋”形容粉墙在霾中若隐若现,画面很美。这个“霾”当然非黄土,而更像是雾的氤氲感,表达水墨效果。梅尧臣的“路盘深谷出岭望。后山日照前山霾”,也很美。



北周庾信的《晚秋》:“凄清临晚景,疏云望寒阶。湿庭凝坠露,摶风卷落槐。日气斜还冷,云峰晚更霾。可怜数行雁,点点远空排。”意境极美。这个“摶”是旋庄子“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霾是日气寒所凝,它在夕照里。杜甫的“洒落唯清秋,昏霾一空阔。萧萧紫塞雁,南向欲行列”,表达的是相同意象。


所以那些有关霾的诗意,似乎都能成为一种我们今天在霾中的一种向往。



屈原的《楚辞》里把霾与埋等同起来,有土中掩藏的意思。孟郊有“贤人多自霾,道理与俗乖”,这个霾是退隐,高人隐士藏逸之处——“所以雄奇文,霾藏不出世”。也是掩藏之意。



今天我们说霾,大多是指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天气。



南梁朝·萧泽 《咏雾》写“从风疑细雨,映日似浮尘。乍若转烟散,时如佳色新。”实际上,雾于霾都是漂浮在大气中的粒子使天气恶化的现象,但二者的组成和形成过程不同。霾与雾的最大区别在于颗粒物和相对湿度。形成雾时的大气湿度很高,但霾的颗粒物小对水汽要求不高。而且它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都可以出现,不像雾有一定的时段性。在亮背景中,通过霾透过的黄光更强,因而霾常常是黄色或是橙灰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