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自制运脾增食散脐疗小儿厌食症46例临床观察
2015-12-01 | 阅:  转:  |  分享 
  
浙江中医杂志2012年10月第47卷第1O期

自制运脾增食散脐疗/bJL厌食症46例临床观察

黄小影梅向阳陈玉如苏杭

浙江省平阳县中医院浙江平阳325401

关键词小儿厌食症运脾增食散脐疗临床观察

近年来,笔者对46例小儿厌食症患儿在常规药

物治疗的同时加用自制中药运脾增食散脐疗,获效良

好,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92例患儿均为本院门诊病人,均符合小儿厌食症

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男30

例,女16例;年龄6个月~10岁,平均3岁;病程2

~52个月。对照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

10个月~8岁(平均4岁),病程2~56月。两组性

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常规治疗,添加微量元素,服用增强

消化药物,加强喂养指导,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适

当体育锻炼。

2.2观察组:常规治疗同对照组,每日辅以中药脐

疗。处方:九香虫、丁香、白术、砂仁各9g,甘松

log,莱菔子、槟榔、藿香各12g,鹅不食草、苍术各

15g。将诸药研为细末,混匀,过100目筛,密闭保

存备用。用时每次取3~6g以食醋调为糊状,制成直

径约5cm药饼,敷于脐上,盖上纱布,用大胶布固

定。每天换药1次。两组均以7天为1个疗程,一般

治疗2~3个疗程。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疗效

标准n拟定:显效:食欲与食量增加≥20g或未达到

正常,体质量略有增加;有效:食欲与食量增加<

20g,体质量略有增加;无效:食欲食量均无改变,

体质量无增加。体质量标准均参照同龄健康儿童。

3.2结果: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
4体会

祖国医学认为脾司运化,胃主受纳水谷,由于小

儿乳食不能自节,如果喂食不当,饮食无度,过度食

用生冷厚味,可伤及脾胃,导致脾胃失和,运化失

司。且小儿运化功能尚未健全,而生长发育所需水谷

精气较成人更为迫切,故有“脾常不足”之说,所以

小儿脾胃易为饮食所伤,出现厌食之症。对此治疗,

目前多采用添加微量元素和服用消化药物等方法,但

效果欠佳。中医学认为,脐部——即神阙穴,内连五

脏六腑,为冲任经气汇集之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之处,其表皮层

最薄,局部无皮下脂肪,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最容易

穿透弥散而被吸收,其特殊的解剖结构,使之成为敷

贴给药最理想的部位。脐部给药可通过经脉到达病

位,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脐疗可调整肠胃功能,促

进吸收,有温中散寒、健脾燥湿的功效。脐疗既可避

免药物进人胃肠引起对脾胃的刺激,还可克服患儿因

为内服中药时间过长而产生反感、厌恶、恐惧的缺

点。方中藿香微温,化湿力较强,且兼发表,又善治

夏月感寒饮冷之阴寒闭暑证,砂仁治湿阻中焦、脾胃

气滞及胃寒呕吐,九香虫均辛香温散,能散寒理气止

痛,治中寒气滞脘腹胀痛,甘松行气止痛,开郁醒

脾,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丁香温中和胃,白

术益气健脾。以上诸药合用,具有温肾健脾、调理肠

胃、化寒湿积滞、增强食欲的作用。

同时临床护理也是保证脐疗疗效的重要环节,病

室要光线充足,空气新鲜,衣着要柔软,注意保暖,

防止交叉感染。定期测量患儿的身高、体重,了解病

情变化。在治疗同时应向家长做好解释工作,鼓励家

长积极带患儿接受治疗,药物敷脐后避免患儿用手搔

抓,防止敷药脱落。敷药期间,要注意观察患儿局部

皮肤变化,观察组中发现2例患儿脐部发红、稍肿,

均予以停敷药,用少量肤轻松涂抹,待脐部正常后续

敷。对重症患儿要注意观察面色、精神、饮食、二

便、哭声等情况,作好病情记录。

5参考文献

Eli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内外妇儿科病证诊断疗效

标准(试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48.

收稿日期2O12—02—21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