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亮是兄弟,酒是情人

 瀞舒凝兰 2015-12-01




点击图片上方蓝色 追寻诗歌 免费关注: lzl00707




去乡野

作者:麦笛

或许明天,我就从了这些山水

做一条喋喋不休的小溪

去乡野,伐薪,烧炭,吹箫

种苦艾,治百病

去乡野,做一粒低头的麦子

比光合作用还安静

在山水的围城里,可以辜负花朵

游鱼,帝王、光阴

不能负了月亮和酒精,在乡野

月亮是兄弟,酒是情人

照一次,醉一次,少一次

醉后,还可以爬上悬崖题反诗

嫁祸古人,然后用笛音

牵一排山出来,让月光指认

谁是朝廷钦犯

谁是陶渊明


〔诗人简介〕

麦笛,原名王德明,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四川省诗歌学会理事,四川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先后刊发于《人民日报》、《星星》诗刊、《四川文学》、《江南.诗》、《诗潮》、《青年作家》等权威诗刊,多次入选全国诗歌年选和全国实力诗人选本,分别获得《诗潮》、《星星》诗刊诗歌比赛一等奖和二等奖。诗集《笛语》获阳翰笙文艺奖,现为宜宾县作家协会主席,《岷江文艺》主编。


宜宾诗人王德明:32年厚积薄发荣登年度诗人榜首

20154 16 日,中国诗歌网“2014 十大年度诗人”评选在京揭晓,宜宾县诗人麦笛以《我的二维码》、《尝新》等30首极具实力的诗歌入选,从全国网络诗人中脱颖而出,名列“2014年中国诗歌十大年度诗人”之首。

手捧《大唐风度》一书,侧卧在病床上,不时在书中勾勒优美的句子,这位年近半百,生病还不忘读书的人,正是获奖诗人麦笛。网络中的大红大紫丝毫没有影响诗人低调的生活,甚至鲜有人知晓,诗人麦笛便是王德明,他和他的诗一样,泉水般清澈、明朗,直入心间。

从读书、教书,到办报、从文,王德明一路与诗相伴。创作过程中,他曾经历过吃盐巴炒饭的艰苦岁月,体会过啃一个冷馒头看一天书的执着,也感受过面对群山、面对黑夜、面对谁也喊不应而独自吹笛的寂寥。但32年的沉淀,并非虚言,他凭借着对生活的热爱、对梦想的追求、对情感的宣泄,赢得了全国数万网民的喜爱。

  初学写诗

围着萝卜汤谈诗论道

  “不是任何倒下的/都叫死亡/不是任何矗立的/都很伟大。”1985年,一首《无题》让年仅20岁的王德明获得了《当代诗歌》哲理诗征稿奖。缘何写诗、爱诗,王德明不假思索地说,从小喜爱。确如一句“喜爱”那样简单,便可轻易左右一个人一生的路径。

18岁那年,作品《深壑两边的崖松》和《水厂抒情》被编发在《金沙》杂志后,王德明由此开启了较为成熟的诗歌、散文时期。“我记得,当时得到的人生第一笔稿费是5元钱。要知道,那时候一个月生活费才175啊!”第一次尝到诗歌带来的好处,王德明越发热爱诗歌创作,随后他开始师从当代著名诗人张新泉。

作为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的学生,王德明和同样爱好诗歌的青年们一样,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物质贫乏的年代,几个人围着一碗萝卜汤,就能谈诗论道。”静静回忆往昔,王德明感触良多。也就是那个时候他明白了世间有比物质更重要的东西,从此开始写诗创作,一发不可收拾,尽管那时“写得多,发得少”。

为了阅读更多书籍,王德明就和同学陈有树一起,一人啃一个冷馒头,从郊区学校到市中心大观楼图书馆去读书。一年四季,风雨不改。他说,虽然生活清贫,但是精神上却是富足的。不管吃什么,无论走多远,只要有书可以看,便算不得辛苦。

  坚持写诗

坎坷成就缕缕书香

  “身体如一面老墙/日晒雨淋后就有了裂痕/许多蚂蚁不断爬进去/在啃噬着我的骨头/体内有无数钉子/有些是别人钉进去的/有些是自己留下的/拔不出来/摁不进去……”一首《痛感》,是王德明如今对自己的写照,渐渐忘却了其中夹杂的复杂情怀,但释然之前仍不得不提及那几多坎坷的人生。

1983年,师范毕业的王德明便在宜宾县白花区永远小学任教。十七八岁的年华里,他体会过吃盐巴炒古今中外名家巨作。近乎坎坷的人生经历中,他用苦心学习的方式诠释人生态度。

通过多年的努力,王德明在教育工作中,成为了全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同时,他所写的诗歌从在市级刊物发表到省级、国家级。“没有诗歌的支撑,灵魂早已变为了杂草。”对于乡间教书的过去,王德明认为这是一段赋予他人生积淀的时光,没有过往的沉淀就不会有厚积薄发的一天。

  荣获大奖

了却年轻时的梦想

  面对生活,面对人间烟火,王德明都把认知化作诗歌。面对挚爱,他总会动情地说:“在乡下,可以独对群山而嗟叹,在城市,也可在坚硬之外寻找心灵的柔软,所以,无论在哪里,诗歌都是我心中的女神和灵魂的伴侣!”

如今,诗人王德明已成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四川省诗歌学会理事,四川作家协会会员,宜宾县作家协会主席,《岷江文艺》主编。诗歌作品也分别在《人民日报》、《星星》诗刊、《四川文学》、《诗潮》、《江南·诗》、《青年作家》等数家权威报刊发表,多次入选全国诗歌年选和全国实力诗人选本,还分别获得了《诗潮》、《星星》诗刊诗歌比赛一等奖和二等奖。诗集《笛语》也获得阳翰笙文艺奖。

这一次,荣获“2014中国诗歌十大年度诗人”榜首后,恩师张新泉第一时间在朋友圈留言:“接二连三好消息,心中直夸好麦笛!!!”“真诚感谢恩师数十年的悉心教导。”简短的对话里,藏着师徒二人无限的情怀。王德明常说,“恩师头发花白,还戴着老花眼镜逐字逐句帮我改习作,仅能用‘感动’来表达感激之情吗?”

荣获大奖后,王德明除了对恩师表达感激外,并未有过多在意。意外、惊喜之余,也仅仅自己给年轻时的梦想有一个交代。他说:“只有物质的人生,不如做一块石头。”

  高产诗人

手写心意自得其乐

  “金沙江把一座山劈成两半/一边姓川,一边姓滇/从此以后滇,摇橹过来卖烟/川,骑马过去卖盐……”《川滇之间》记录了故土山川,描绘着民俗民情,这首20131121日完成的佳作,王德明将她作为自己诗歌创作中一次质的飞跃。而总结刊发的作品,王德明坦言绝大多数都是近一两年创作的。

根据宜宾县作家协会统计,仅2014年,王德明就在省级以上知名报刊、杂志上刊发了66篇作品,确为一名不折不扣的高产优质诗人。为此,他被宜宾市文联授予“2014年优秀文艺家称号”。在王德明的博客“麦笛”中,不少热爱诗歌的网友这样评论,“诗歌的最高境界也不过于此,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把我曲折的命雕刻成二维码/算是我留给世界的最后一方印章/形状一定要刻成祖屋的窗棂/要镂空的,百年之后/ 就把二维码安放在我墓碑的正中/扫墓人一眼就能扫出阴阳两维的苦/扫完码后,不忍离去的那位/估计是我的亲人,也可能是我的仇人……”一句关于墓碑上刻二维码的玩笑,却在不经意间让诗人找到了创作的灵感。一首《我的二维码》贴近现实,真实地写照人生,反映人世百态,顷刻间便入了世人心间。

对于未来,对于诗歌创作,王德明淡然地表示,有感悟就写,这是一种美的传递。(实习记者邓烨王德明)



嘉宾自我简介:大家好,我是廖鑫昊,现在还是一名学生。诗歌是我的挚爱,朗诵是我表达诗歌的形式之一。我无比怀念中学时,约上一名挚友,漫步广场共同探讨诗歌的时光。我深爱着有声语言艺术,因此坚守学习播音与主持艺术的信念,不忘初心!今天,能给大家朗诵是我的荣幸,我也十分愿意结交热爱诗歌的你们,希望我们能在茫茫人海中相遇,结下一段美好的因缘,在诗歌的旅途中,共同进步!


声明 「追寻诗歌」微信公众号所发布图、文、朗诵、音乐等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由「追寻诗歌」编辑部独立制作、编辑、创作。重在分享,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标注:

转自「追寻诗歌」微信公众号: lzl0070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