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炳

 茅屋軒 2015-12-01

吴炳

                  


吴炳,字可先,号石渠,晚年又自称“粲花主人”,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今江苏宜兴宜城镇人,是明代末年著名的戏曲作家。[1]

  吴炳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中进士后,任湖北武昌府蒲圻县知县。吴炳严谨执法,不徇私情,深得民心。后任江西提学副使,不久又调任工部都水司主事。这时,正值修建被烧的三殿,吴炳对工匠很体贴,关心他们的生活疾苦,深受工匠爱戴。在任福州知府时,福建沼海一带的刘香老为寇,扰乱沿海居民,十分猖獗。抚军熊文旵兵败舟焚,想没收外国商人的金银财物,作为赔偿这笔费用,嘱吴炳伪造外国商人的罪状,打人监狱。吴炳说道:“杀人媚人,吾不忍也。”福建有个叫陈晃的人,因为向权贵行贿而得禄位的事败露,企图逃脱罪责,便托库使曾士高用千金贿赂吴炳,也被他严辞拒绝。后来吴炳因看不惯官场中的营私舞弊,便托病告归乡里。吴炳回乡以后,居住宜城南门外五云庄的“粲花别墅”,潜心诗文与戏剧创作。

图片

  崇祯年间,吴炳由大司马陆完学推荐,担任江西提学副使。在崇祯皇帝自缢之后,他便流寓广东。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十月,永明王在广东肇庆即帝位,次年称“永历’’元年。一月,吴炳被授为兵部右侍郎,从至桂林。二月被拜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宰相),仍兼兵部右侍郎的职务。四月,随同永明王至湖南武冈地区。八月二十四日,听说清兵将到,便急忙和永明王一起奔向湖南靖州。当时情势十分危急,永明王命吴炳护送王太子到湖南城步,同往的只有吏部主事侯伟时。到达时,城池已经被清兵占领,稍战即为清兵所俘,囚于衡州湘山寺。吴炳被俘后坚贞不屈,清顺治五年正月十八日,连续绝食7天而亡,年仅54岁。他在临终前写了一首绝命诗,诗中有“荒山谁与收枯骨,明月长留照短缨”之句。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赐谥“忠节”。葬宜城南门外山门村石亭埠,后人将他和族侄吴贞毓一道供奉在宜城西庙巷“二忠节祠”内。

  吴炳为官清廉、忠贞,不仅是明皇朝的一代忠良,而且喜好吟诗作赋,又爱好书法,尤其擅长编剧作曲,造诣精深,是一位杰出的戏剧家。我国著名作家、文学史家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称吴炳、孟称舜、范文若“同为临川派的最伟大的剧作家”。吴炳著有《说易》、《雅俗稽言》、《绝命诗》等,同时,还精心编撰剧本多种,尤以《绿牡丹》《画中人》《西园记》、《情邮记》、《疗妒羹》5个剧本最为著名,后人把这5个戏剧合称《粲花五种》(又名《石渠五种曲》、《粲花斋五种曲》)。其中《绿牡丹》名列《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为越剧保留剧目,久演不衰;《西园记》为昆剧传统剧目之一,并相继与《画中人》搬上银幕。

另一版本

吴炳[明](公元?年至一六五0年)字石渠,号粲花主人,江苏宜兴人。生年不详,卒于清世祖顺治七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一六一九年)进士。崇祯末年,官至江西提学副使。家有粲花别墅,极亭榭之胜。永明王由榔即位(公元1646年)任兵部右侍郎,户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王奔靖州,炳随从太子行,遇清兵被执。送衡州,不食,自益于湘山寺。乾隆时,赐谥节愍。炳少时好戏曲,与阮大铖齐名,《新传奇品》评为“如道子写生,须眉毕现。”著有传奇《绿牡丹》、《画中人》、《疗妬羹》、《西园记》、《情邮记》五种,《曲录》传于世。

浙江医生

  吴炳字云峰,浙江嘉善县人。家贫勤学,习儒之余,兼房通百家,兼通医术。尝从名医张希白学,尽得其传。善治内、外诸科杂症。著有《证治心得》十二卷,行于世。

江苏医生

  江苏常熟人。履贯欠详。尝辑《喉科附方》一卷,附于《锡山尤氏喉科秘本》之后。  

公元12世纪)〔南宋〕毗陵武阳(今江苏省常州市)人,生卒年不详,南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画院待诏。光宗皇后李氏爱其画,恩赉甚厚,赐金带。工画花鸟,元

夏文彦《图绘宝鉴》谓其画“写生折枝,可夺造化,彩绘精致富丽”。所作谨守院体画风格。画迹有《春池睡鸭图》《山茶鹁鸽图》《鸳鸯瑞莲

图片

图》《宝珠玉蝶图》《折枝绛桃图》《折枝芍药图》《鸡冠花图》《玫瑰图》《长春图》《水仙图》等43件,著录于《南宋院画录》,均“简易有生趣”,“精彩如生”。传世作品有《出水芙蓉图》及《嘉禾草虫图》,现藏故宫博物院;《竹雀图》册页,绢本,设色,纵25厘米,横25厘米,画下侧署款“吴炳画”3字,是吴炳之代表作,藏上海博物馆

参考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