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湖情,秦川韵——品笛子协奏曲《兰花花》

 灵石水华 2015-12-01


《兰花花》

原曲:关铭

改编:詹永明、杨春林

视频:赵松庭国际艺术中心成立音乐会


每次听詹永明的演奏,都让我有一种小酌几杯之后的陶醉感——潇洒的台风,优雅的气质,得体的服装,深情的演奏,一丝一毫,无一不让入感到他对音乐的认真、执著与投入。


这首由詹永明、杨春林根据陕北民歌和关铭老师创作的二胡叙事曲《兰花花》改编的单乐章笛子协奏曲,以故事中“兰花花好”、“逼婚”、“逃婚”等情节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乐曲有着浓郁的秦地风格,且从民歌“信天游”中吸取音乐素材改编而成,北方地域特色鲜明。


詹永明,一位来自西子湖畔的演奏家,生于斯,长于斯,熟悉、习惯了江南丝竹的细腻委婉,小桥流水的婀娜妩媚,如何理解并掌握北方风格,这是回避不了的问题。但他作为一代笛子大师赵松庭先生的高足,在娴熟地掌握了南方演奏技艺的同时,曾赴北京求教于刘管乐、曾永清等北方笛子大师多年,系统地掌握了北方风格的演奏技法,形成了“立足南方风格,汲取北方精华,南北相互兼融”的个人演奏风格。这使他改编演奏《兰花花》成为了自然,也成为了必然。当年,詹永明携此曲在台湾首演之后,二胡大师王国潼称赞道:“笛子协奏曲《兰花花》是在二胡曲基础上的再度创作,音乐的表现力甚至超越了二胡,是一首成功的笛子协奏曲。”十几年后的今天,人生的阅历,音乐的修养,及其南北互融的艺术理念,使詹永明演奏的《兰花花》更平添几分细腻,几分韵味。


慢板开始部分采用稍自由的节奏让听众慢慢进入佳境,演奏家深厚的气息控制功力,使旋律十分饱满,与乐队的结合相得益彰。》,紧接着的旋律一下把你带入了陕北高原——宽广、辽阔、清亮。通过这段旋律的描述,让听众从乐曲的慢板部分就对兰花花有了较为清晰地认知。进入小快板后,乐曲由G调转为D调。这段音乐取材于陕北民歌《女娃担水》,旋律充满活力,曲调欢快。从八十五小节开始将前端快板用双吐形式进行演奏,虽然为前一段的复试演奏形式,但因其清脆、干净的双吐技巧,从另一个侧面加深塑造了天真活泼、纯洁可爱的兰花花的形象。俗话说“船小好调头”。这种快速演奏的段落,独奏者往往会与乐队的节奏出现错位——独奏者会越来越快,而乐队,尤其像中央民族乐团这样的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会因为各声部间的协调而略显滞后。但在詹永明的演奏中,独奏与乐队相辅相成,严丝合缝,相得益彰,足可见演奏家的舞台表现和与乐队合作的丰富经验与乐感。


“逼嫁”一段为乐曲的展开部,是最深刻且感人的乐段。主要描写少女兰花花被逼之后凄苦、愤懑的内心世界。演奏家为了表现兰花花的命运及八百里秦川的音乐风格特点,借鉴了梆子板胡演奏中的压揉技法,创造性地使用了“掌揉音”的技巧,即用手掌控制下把位的三个音孔,用手腕来进行带动手指的扇动,产生类似板胡的压揉弦一般效果,带有一种哭泣的音色。演奏家运用“掌揉音”等技巧轻而慢的演奏,仿佛耳边隐隐约约传来兰花花哭泣、呜咽的声音,叙述了人物的凄切之情,准确把握了陕北风格的演奏技法,主题鲜明,表现力丰富。


詹永明教授改编创作的笛子协奏曲《兰花花》,虽来源于二胡叙事曲《兰花花》,但结合了笛子艺术语言,将音乐感情和内涵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全曲采用E 调梆笛演奏,注重笛子“吹情” 的艺术手法,表达出完美的音乐形象和中国音乐讲究神韵的魅力特质。“路漫漫兮其修远”,以詹永明教授“立足南方风格,汲取北方精华,南北相互兼融”的芝术理念,我们不怀疑他在今后的岁月里佳作迭出,给我们带来真正的,优美的笛乐。正所谓“满怀西湖情,艺臻秦川韵”。

原标题:听竹笛演奏家詹永明协奏曲《兰花花》

作者:张辉 人民音乐出版社高级编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