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朵云轩款橘皮红田黄石

 国民一员 2015-12-02
        著名寿山石薄意雕大师林文举先生在《薄意艺术》一书中,将田黄石进行了分类,十几种田黄石中,橘皮红田黄石独占鳌头。橘皮红田黄石产于寿山田坑上坂,非常罕有。笔者见到过若干方不足50克的小红田石,都被收藏家视为掌上明珠,精细的收藏着。像这样一方重达685克的清代橘皮红田黄石更是几百年难得一见。
  田黄石所具备的六德与三大特征明显。六德:即温、润、细、腻、凝、结。所谓温,既没有火气、不浮不燥、温和可人;润,指石头的水头,由于田石产于水坑中,故水头极好;细,指田石的肌里,细如婴肤,用手摸之,细滑如缎;腻,指该石具有较强的油脂,用手摸油即溢出;凝,指田石的灵性,也指凝灵;结,指田石内部的分子结构,结构越细则石头越好。
  田黄石鉴别的三大特征,皮、格、纹,这方橘皮红田黄石同时具备。格,一般指震格。有的书中称红格或红筋(不太确切)。
  这方田石的上方正中间有一条上下垂直的震格,非常清晰、明显。由于在水中氧化长久,震格的一边又裹上黄皮,但该条震格往上的延伸处,红色震格清楚可见,美丽动人。
  田黄石的皮呈现多样性,有的局部有皮、有的半身有皮、有的正面有皮、有的上面有皮、有的下面有皮,有的全石有皮。
  这方橘皮红田石则是全身有皮,但皮有薄有厚。
  再看一下萝卜丝纹,这块田石萝卜丝纹理也是鬼斧神工一般。有萝卜丝状的、有水流状的,还有橘囊状的。由于纹理特征明显,雕家在几个明显的位置,都将带有不同形状萝卜丝纹的地方留出,以示后人,可谓匠心独具,慧眼识珠。
  在这方田黄石正面下边,作者用苍劲有力的行书刻了一首诗的两句话“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经多方查阅资料,才真正弄清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的著名诗人王维,诗的题目《渭川田家》,原文是:“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雉走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农村初夏傍晚时的情景和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情随景生,艺术境界引人入胜。
  作者巧借石皮采用薄意雕刻技法,将诗中所述情景再现石上。薄意雕的布局,繁而不乱,山、水、树、桥、亭、台、楼、阁,简而有致。人物的雕刻,连刀如笔,洗练纯熟,刀过之处神情毕肖,妙趣横生。这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二点:一,一持杖与一牵牛老者,劳累一天后,面带笑容,侃侃而谈,表现出对生活的乐观;二,一老者已过小桥,回头看到一牧童胆怯双腿下蹲想过而不敢过,回身准备接应时表现出来的仁爱之心,被作者刻画得栩栩如生,如临其境。
  在作者的刀下身在云中的农夫变成了“神仙”,真是让人羡慕不已。
  落款:朵云轩作。是“朵云轩”的旧藏?还是百年老店“朵云轩”请秀工专为其作?就不得而知了。(信息来源:新民晚报 靳志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