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来凤县乡镇地名的来历

 李白之兄 2015-12-02

湖北来凤县乡镇地名的来历

 

                          作者:李明 信息来源:土家族文化网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是土家族重要的集居地之一,19791219,国务院以国发[1979]291号文件批准撤销来凤县建制,建立来凤土家族自治县,为全国第一个土家族自治县。198312月撤销来凤土家族自治县,恢复来凤县建制,隶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4月后改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11年,216下午,湖北省在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隆重举行仪式,率先启动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包括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来凤等8个县市,宜昌市长阳和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等十个县市。2011年,1115,国务院批复《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明确在武陵山片区内设立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标志着龙山来凤一体化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为了方便各级领导和广大读者了解来凤、支持来凤,促进来凤的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和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建设,笔者将来凤县乡镇名称由来和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目前,来凤县设立3乡(即漫水乡、三胡乡、革勒车乡)5镇(翔凤镇、绿水镇、百福司镇、大河镇、旧司镇)。 

    1
翔凤镇——地处酉水河和老虎洞河(又名蓝河)的交汇处,为来凤县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因为商贸繁荣,素有“小南京”之称。原名城关镇,19819月,以其地处翔凤山,故更名为“翔凤镇”。 乾隆元年(1736)设立来凤县时,县城即设与此。翔凤镇东与湖南省龙山县隔酉水河相望,南与来凤县绿水镇交界,西与来凤县三胡乡、旧司镇毗邻,北与宣恩县李家河乡接壤。地处东经109°18′~109°27′,北纬29°25′~29°36′。209国道、248省道(原利智路,利川市至来凤县智勇关公路)、来咸路交汇于镇中心穿城而过,是鄂湘渝三省(市)边区交通枢纽。 

    2
绿水镇——原名绿水乡,201111月,经省政府批准,同意来凤县撤销绿水乡,设立绿水镇。位于来凤县中部稍偏东南,地处东经109°23′~109°25′,北纬29°31′~29°32′之间。东与湖南龙山县白羊乡隔水相依,南与龙山县湾塘乡和来凤县漫水乡相连,西与来凤县百福司镇和大河镇交界,北与来凤县旧司镇和翔凤镇接壤。酉水河擦境而过,老峡河横穿全境。境内风景秀丽,水绿山青,故以此得名。绿水地势由东北至西南走向,西北高,东南低,西北多高山,东北和东南方地势平坦。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7.5公里, 248省道穿越境内。 
    
    3
漫水乡——位于县城西南33公里处,坐落在酉水河中游北岸,是县城至百福司镇的必经之地。在漫水新集镇搬迁之前,漫水有老街、新街两条。老街紧靠河岸,街道不宽,泥石路面,仅有一些民房在此。新街在老街背后的山上,长200,宽15,泥石路面。因为老街紧靠河岸,每当洪水季节,酉水河上涨,洪水漫进街来,“漫水”由此得名。至清乾隆元年(1736)“改土归流”前,此地设漫水宣抚司,土官为向姓,与百户长官司、卯洞安抚使司土官同宗。漫水乡东南与湖南省龙山县毗邻,西北与来凤县百福司镇、绿水镇接壤。东西最宽15公里,南北最长约15公里,全乡国土面积约136.75平方公里,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3公里,248省道和酉水河穿境而过。 
   
    4
百福司镇——19846月卯洞人民公社更名为百福司镇。百福司镇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鄂、湘、渝三省(市)交界之地,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地跨东经109°07′~109°16′,北纬29°07′~29°08′。南北长20千米,东西宽约15千米,国土面积184.13平方千米,距县城39公里。唐宋以后,封建王朝在土家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至清乾隆元年(1736)“改土归流”前,来凤境内有散毛、大旺、腊壁、东流、卯洞、漫水、百户七个土司,百福司原来设有“百户长官司”(土官为向姓),故名“百户司”,因为“户”与“福”音近,且“福”有示吉祥之意,后来就把“百户司”改称为百福司。百福司镇是来凤县土家族重要集居地之一,民族文化积淀丰厚,百福司镇舍米湖是土家族摆手舞的发源地。 

    5
旧司镇——2012911,经省政府批准,同意来凤县撤销旧司乡,设立旧司镇。旧司镇地处东经109°09′~109°21′,北纬29°26′~29°33′,全乡国土面积200.74平方公里,距县城16.5公里处。在清朝土司制度时,旧司属于大旺安抚司,官衙设在此地,后来官衙迁至西南3.5公里处的新街,把原来设衙之地称为“旧司”,意思为“土司的旧地”,“旧司”由此而得名。境内群山起伏,沟壑切割,老峡河、新峡河之滨平坝错落,田园纵横,地理格局为七山一水二分田。气候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阳光充足,适宜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 
    
    6
大河镇——19967月,根据省、州有关文件精神,撤区建乡时,撤销大河乡,设立大河镇。位于县城西南,大河坝是大河镇驻地和集镇所在地,老峡河绕集镇西由北向南流过,因为地濒来凤县五大河流之一的老峡河,且东西两岸地势平坦,故名大河坝。大河镇也因此而得名。大河镇地跨东经109°1'~109°3',北纬29°16'~29°32'。西南同重庆市酉阳县接壤,西北同咸丰县甲马池、丁寨毗邻,东北和东南分别和来凤县革勒车、旧司、绿水、百福司4个乡镇交界。镇政府所在地大河坝东距县城35公里(新线里程),南到酉阳县城112公里。全镇东西宽16公里,南北长30公里,国土总面积为324.45平方公里(统计局最新数字),约占全县面积24.13%,来酉交通新主线讨(火车)陈(木园)公路从东南部经集镇穿过,境内里程28公里,是鄂西进入渝东主要交通动脉之一。 
    
    7
三胡乡——解放初期,三胡由三堡岭和胡家沟合并而成,故起名叫三胡,名称一直沿用至今。三胡乡位于来凤县西北部,东与翔凤镇香花村、宣恩县李家河乡建筑坪村、茅坡村交界,南与来凤县翔凤镇青山村、中华山林场、旧司镇新田沟、大岩板村相连,西与来凤县革勒车乡大地垄村、豹子沟村、鼓架山村、土家寨村接壤,北与咸丰县忠堡镇幸福村、大捷村毗邻。地跨东径109°22′~109°31′,北纬29°29′~29°41′。南北长19千米,东西宽11千米,地形呈南北狭长,近似梭子形状。国土总面积127.6平方千米,辖15个行政村,1个社区,218个村(居)民小组。乡政府在胡家沟集镇,东距来凤县城13公里,北距咸丰县城30公里,248省道横贯腹地,讨橙路(讨火车至橙木园)、胡革路(三胡至革勒车)境内纵横,15个行政村、1个社区全部通公路。全乡境内居住着汉族、土家族、苗族、瑶族等9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64.1%。三胡乡属低山、二高山地区,乡域内陆势呈北高南低,境内群山起伏,溪沟纵横,境内河流主要为老虎洞水系。最高处海拔1254.5,最低处海拔495.2,平均海拔670  

    8
革勒车乡——位于县城西北,与县城相距15.5公里。革勒车河绕集镇由北向南而过,穿行10余里注入新峡河。集镇北另外有一条季节小溪由集镇西面流过,汇入革勒车河,使整个集镇形成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之势。革勒车为土家语,是“可怕的水”的意思。这里有几条小河汇集,当山洪暴发之时间,水激流高,十分险恶,故名。革勒车乡东与三胡乡交界,南与来凤县旧司镇相连,西与来凤县大河镇接壤,北与咸丰县毗邻。地跨东径109°09′~109°18′,北纬29°29′~29°38′。南北长15千米,东西宽14.5千米,总面积125.3平方千米,全乡耕地面积20426亩,其中水田12377亩,旱地8049亩。全乡辖17个村和1个社区,居住着土家、苗、回、彝、壮、布衣、满、瑶、黎、畲、水、京等民族。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77.03%。境内陆势呈北高南低,群山起伏,溪沟纵横,主要有高山申溪河水系和革勒车河水系。最高处海拔1379.4(天上坪主峰),最低处海拔499(革勒车集镇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3,1月平均气温5.1,7月平均气温26.6,年平均降雨量1400毫米,初夏雨水集中,湿度大,春秋时有干旱发生,二高山地带冬季有冰冻发生,全年无霜期280天左右。丘陵低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性山地气候带,气候温暖,四季分明。二高山地带气候温和,春迟秋早,属中亚热带向类似南温带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的过渡带。
 (作者单位湖北省来凤县人大常委会民族法制工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