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黔宁王遗记”金牌

 历史探奇 2015-12-02

明“黔宁王遗记”金牌

2015年04月30日 08:00   来源: 南京市博物馆网站       【 收藏本文

    “黔宁王遗记”金牌,1974年出土于南京江宁将军山明黔国公沐叡墓。金牌为圆形,直径13厘米,上部为花叶形边,刻有叶脉纹,顶部正中有一圆形穿孔以便系绳。牌身正面中间刻有“黔宁王遗记”五字,两边各刻有四个字,右为“此牌须用”,左为“印绶带之”,字体略小。金牌背面刻字五行,为“凡我子孙,务要尽忠报国,事上必勤慎小心,处同僚谦和为本,特谕,慎之戒之”。


  金牌上提到的的“黔宁王”,指的是明初开国功臣沐英。沐英(1345—1392),字文英,安徽定远人。自幼失去父母,被朱元璋夫妇收为养子,并随军征战。沐英自18岁起就单独领兵作战,敏捷果断,屡建战功,深为朱元璋所器重。相继由帐前都尉晋升为大都督府同知,连年征战陕、川、藏等地,最后平定云南。因在西南功勋最大,朱元璋命其留镇滇中。洪武十年(1377)封西平侯,洪武二十五年(1392),皇太子朱标病死,沐英闻讯后哀伤过度,继而得病,卒于昆明。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将其遗体运回南京,归葬京师,葬于南京江宁将军山,追封黔宁王,谥“昭靖”。沐英家族世袭黔国公爵位,世代镇守云南,终明一代。世袭爵位的有沐英、沐春(沐晟、沐昂)、沐斌、沐琮(沫瓒)、沫诚、沐崑、沐绍勋、沐朝辅(沐朝弼)、沐昌祚、沐叡、沐启元、沐天波,共传12代,14任。他们远离朝廷,在云南边陲威惠并施,政声颇著,对明代在西南地区的经济开发和边疆的安定做出了贡献。


  自1949年以来,南京地区已发掘了沐英、沐晟、沐叡、沐瓒、沐斌、沐昂、沐崑、沐朝弼等多座沐氏家族墓葬,出土器物数量众多,品种丰富,尤以金玉器最为精彩。其中来自沐英墓的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成为南京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沐叡(?—1609)是沐英的第十世孙,万历二十三年(1595)袭封黔国公。在他镇守云南期间,武定土酋叛乱攻打会城(今昆明),并将府印掳走,沐叡因此获罪夺爵下狱,万历三十七年(1609)死于狱中。沐叡是沐氏家族历史上唯一一位被明王朝囚死狱中的成员,直至天启七年(1627)才归葬南京江宁将军山。沐叡墓中随葬刻有祖宗遗训的金牌,显得意味深长。
  沐叡墓在1974年春被发现,当时江宁殷巷公社在采沙时挖到了墓顶,随即由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今南京市博物馆前身)派员进行了清理发掘,出土器物极为丰富,包括金、银、玉、琥珀、水晶、珊瑚、陶、瓷等各种质地的珍贵文物达180余件,“黔宁王遗记”金牌即是其中最著名的文物之一。这面金牌上所刻的文字是黔宁王沐英对后代的教诲,意在训诫子孙供职朝廷,首先一定要忠君报国;其次对上级,要小心做人,勤恳为官;同僚相处,虚心谦恭;这样方能安享世代荣华。这30个字的“特谕”,充满儒家传统的为人处世之道。身在官场特别需要“慎之戒之”啊。这件金牌是迄今为止我国古代墓葬中发现的唯一一件来自显赫家族的家传遗训,极为珍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