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再出发|这四本书值得一读再读

 nanti2010 2015-12-02



书海浩瀚,无论阅读了多少,都似弱水三千,取饮一瓢。胡适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而对于普通人而言,更关心的可能是怎样能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精力获得更多的“一寸”,更多的欢喜。

最保险的答案是,阅读经典。

今天推荐的四本书,均是人文社科类的经典,值得你一读再读。


我们坚信,每读一遍,它都会给你新的欢喜。


《对权威的服从》
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
社会科学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研究之一
心理学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实验之一
著名心理学家、斯坦福监狱实验设计者菲利普·津巴多作序推荐
《对权威的服从:
一次逼近人性真相的心理学实验》
[美]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 著
字数:18万
页数:256页
定价:39.00元
ISBN:978-7-5166-2062-5
新华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
内容简介:
如果上级的命令与我的良心相冲突,我是否应该服从?这是每一个阅读本书的人都会扪心自问并深刻思考的问题。

1960年代,在耶鲁大学任教的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进行了一系列以服从为主题的实验,打破了人们对个人道德的自信和对自由意志的迷信。


实验的基本方法是:实验者招聘40名来自不同职业的市民,告诉他们参加一项名为“惩罚对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他们充当“教师”,在实验者的指令下,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时,对“学生”施加强度和痛苦程度不断增加的电击。尽管“学生”以各种形式反抗,有26名受试者在实验者的命令下坚持到最后,对“学生”施加了最强程度的电击。

米尔格拉姆改变实验的要素,做了19个独立实验,实验对象多达1000人。这一实验的设计与结果震惊了全球心理学界。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的心理学家在不同时期重复了这一实验,得到的结果基本相同。

在本书中,米尔格拉姆完整记录了这19个实验的设计、过程、结果以及部分受试者在实验中的反应,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深度分析,揭示了在等级社会中服从权威现象的社会及心理原因。


当代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彼得·辛格评价说:“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不加批判地接受权威的危险。”

作者简介: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1933—1984),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曾先后在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任教。在耶鲁大学做了震惊心理学界的权威服从实验,在哈佛大学进行了“小世界实验”并提出“六度分离”概念,之后在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任教,获杰出教授荣誉。他所获得的其他荣誉和奖励还包括:福特基金奖学金、美国科学促进会的社会心理学奖和古根海姆奖。

《论人的本性》
普利策奖获奖作品
演化心理学奠基之作
达尔文之后最杰出生物学家的惊世之言
《论人的本性》
[美] 爱德华·O·威尔逊 著
字数:18万
页数:248页
定价:39.00元
ISBN:978-7-5166-2070-0
新华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
内容简介:
这部著作首次出版后,在美国学术界引起了一场巨大辩论,社会科学的每一个领域都卷入其中。赞同者称赞它是“一部最富刺激性、最具挑战性、最具启迪性的著作”,并荣获普利策奖;抨击者则认为他的观点荒谬之极甚至有滑向种族主义的危险。

作者认为人的行为由遗传决定,文化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是有限的;我们的基因不但决定了我们的生物形态,还帮助塑造了我们的本能,包括我们的社会性以及很多其他个体特征。

根据这个观点,作者进一步探究了人类行为的四个方面:攻击行为、性行为、利他行为和宗教行为。在他看来,攻击行为是人类为了确保自身安全而形成的一种本能,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发展而来的,给人类带来一定的生物优势;性反应使人类家族成员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带来进化上的优势;利他行为在本质上与蜜蜂、白蚁等社会性昆虫一样,是通过基因的进化和发展而来的,其强度和频率随着亲属关系的疏远而急剧下降;宗教也具有先天的倾向性,是群体选择的进化基础。

作者将生物学带入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领域,试图运用生物学原理研究人类的社会行为以及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开创了一个新的学科。

作者简介:
爱德华·O·威尔逊(Edward O. Wilson),世界杰出生物学家之一,“社会生物学”奠基人和最早宣传“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人之一。他在全世界获得了100多个奖项和荣誉,包括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克拉福德奖、日本国际生物学奖,并以著作《论人的本性》(On Human Nature)《蚂蚁》( The Ants,合著)两次获得普利策非虚构类图书奖。他目前是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昆虫馆的名誉馆长兼荣誉研究教授。

《我们如何思维》
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约翰·杜威代表作之一
被胡适、潘家洵、李小峰等学者推荐为“青年必读书”
《我们如何思维》
[美] 约翰·杜威 著
字数:15万
页数:264页
定价:36.00元
ISBN:978-7-5166-2061-8
新华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约翰·杜威的代表作之一。1925年1月,孙伏园主持的《京报副刊》发出征求启示,邀请海内外名流学者推荐“青年必读书十部”。众多学者纷纷响应作答。本书被胡适、潘家洵、李小峰、邵元冲、杨四穆、罗德辉、许昂若等学者列入推荐书单。

本书探讨了人类思维的本质。作者运用大量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详细阐述了我们进行思维时的不同过程。全书共三部分:第一部分“思维训练的问题”,说明什么是思维以及思维
训练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逻辑的探讨”论述了逻辑上概念判断、推理、具象与抽象思维、经验与科学思维等方法;第三部分“思维的训练”讨论了如何从活动、语言、观察、课堂教学等方面发挥儿童的好奇心、想象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方法。

本书有助于我们了解思维的特性,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也有助于教师根据思维的发展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
约翰·杜威( John Dewey),20世纪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思想涵盖逻辑学、认识论、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哲学、美术和宗教。他的学术著作甚丰,仅目录就达125页,主要代表作有《民主与教育》《哲学的改造》《人类本性及行为》《经验与自然》《确定性的追求》《艺术即经验》《人的问题》等。

1919年5月至1921年7月,杜威到中国讲学,在北京、上海、山东、山西、江苏、浙江等13个省市演讲数十次,对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尤其是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胡适曾说:“自从中国与西洋文化接触以来,没有一个外国学者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有杜威这样大。”

给青年科学家的20封信

世界杰出生物学家、

20世纪重要的科学思想家之一

爱德华·O·威尔逊

对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年学者的教诲

《给青年科学家的20封信》
[美] 爱德华·O·威尔逊 著
字数:15万
页数:240页
定价:38.00元
ISBN:978-7-5166-2069-4
新华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世界杰出生物学家、20世纪重要的科学思想家之一爱德华·O·威尔逊对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年学者的教诲。

威尔逊用一系列信件的形式讲述了他从一个对蚂蚁感兴趣的懵懂少年成长为科学家的传奇故事,并从中总结经验与教训,描绘出科学生涯的各个阶段将会遇到的挑战以及应该采取的应对方法。

本书在如何选择研究领域、寻找导师、寻求突破以及在现实世界中应用科学理论等方面给出了实用的建议。威尔逊认为,科学上的成功并不在于是否拥有很高的智商,也不取决于数学能力,而是取决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他告诫21世纪的青年学者:要把科学与人文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自己的热情和与创造力,勇往直前,解决前人留下的问题,甚至发现并解决被前人忽略的问题。

作者简介:
爱德华·O·威尔逊(Edward O. Wilson),世界杰出生物学家之一,“社会生物学”奠基人和最早宣传“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人之一。他在全世界获得了100多个奖项和荣誉,包括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克拉福德奖、日本国际生物学奖,并以著作《论人的本性》(On Human Nature)《蚂蚁》( The Ants,合著)两次获得普利策非虚构类图书奖。他目前是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昆虫馆的名誉馆长兼荣誉研究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