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超写实绘画造假揭秘”看西方绘画写实性的发展将“寿终正寝” 客观规律: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的规则。任何事物都要遵循自身发展规律,都会经历出生、生长、完善、鼎盛、衰败、灭亡;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指出:“西画近建筑(理性的,以描摹客观物象为重点),中国画近文学(感性的,以借物抒怀、诗情画意为本源)。”即:西方的绘画近似建筑一般的理性——写实性强;是客观事物的模仿(描摹)。 以写实性强大为优势的西方绘画,包括油画、丙烯、水粉、水彩等等,随着“西方文艺复兴”而鼎盛;因照相机的出现而逐步走向衰败。 (自从1839年8月19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西方艺术家们开始思考“能否将写实风格进行到底”了。于是,在“巴比松画派”后,西方的“印象主义、野兽派、抽象艺术、超现实主义……”成为了西方绘画的“主流”或发展方向;艺术家波洛克、莫奈、梵高、毕加索的作品并非“写实主义”他的作品却倍受人们喜爱:莫奈、马奈作品的“笔触未经修饰而显见,构图宽广无边,尤其着重于光影的改变、对时间的印象……”) 现在,在“数码科技”蓬勃兴起的今天,“高清图片”早已经将西方绘画的写实性强、记录历史人物、事件等等特性,击得粉碎。以胡安·米罗(Joan Miro,1893—1983)、阿根廷超写实主义画家迭戈·格拉维内塞为代表的画家,希望以自己的作品来延缓西方绘画的衰败;迭戈·格拉维内塞(Diego Gravinese)于1971年出生在阿根廷拉普拉塔。画家用丙烯酸在画布上创作的超写实油画,让人看了仿佛以为是摄影作品。相比其他超写实主义画家,他的作品很精细,让人惊讶。以下就是其代表作。于1971年出生在阿根廷拉普拉塔。画家用丙烯酸在画布上创作的超写实油画,让人看了仿佛以为是摄影作品。相比其他超写实主义画家,他的作品很精细,让人惊讶。以下就是其代表作。今天的人们,几乎是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工作、学习、旅游等等,涵盖生活的各方面;在快捷、方便、随意的同时,已经“记不清”西方绘画“强大的写实性、记录历史人物、事件特性……”了;换句话:西方绘画被“数码科技”(包括智能手机)终结了其最优越的特性——实用性(数码照片的质感超过伦勃朗、达芬奇、安格尔等等任何西方绘画大师的作品)…… 并且,西方绘画的科学性(理性),将被现代科技所替代:德国研制出绘画机器人(图) 胡安·米罗的超现实风景系列:
迭戈·格拉维内塞的超现实人物:
西方艺术发展史脉络框架图:
附: 超写实绘画造假揭秘![]() 来源:静涛《破解“超写实”绘画造假魔术》 魔术表演很神很邪吧?但是看完破解揭秘后你会惊呼:“原来如此简单?!”
本着探求绘画真知、打击假冒伪劣的学术态度而发。利用此贴模仿学习造假者,视为卑鄙! “超写实”是一种功力和耐心,不是看步骤图就能做到的,怕别人偷学的理由不成立!
▲看清了,截取造假“色粉素描”局部来分析。
▲再来看这张彩色的。上图为冷军画的头发,画的就是画的,会有生硬的感觉,单看其中一根发丝,如果一笔画下来,只有单色浓淡变化。
▲既然能画出不留笔触、细腻如照片的底层,为什么还要画素描笔触?有人说是增强绘画性。错!那他的“油画”怎么不增强绘画性呢?超写实就是要隐藏绘画性!大家想想,如果让匠人拿出不留素描笔触的底层图来看,会是什么样子?——就是照片呗!就是上面胡军照片的样子! 1、找照片:首先找到或自拍一张高清照片,我们找一张奥巴马的高清图片来做实验。 2、PS:在PS(photoshop)里将其处理成这样的黑白效果,衣服、耳朵等的边缘虚化,是为了符合素描的虚实处理。 3、打印:将黑白照片打印在纸张上,准备画“超写实素描”了。颜色可以稍微调淡一点打印,因为画笔触会加深得到最终效果。(打印机型号很多,能使用的纸张也很多,有色纸、白纸、布纹纸、素描纸,看需要了。) 4、画线条:这下会画素描的都会了!根据明暗变化画上素描线条就OK啦!本刀客半小时搞定一幅!用了素描黑、白两色笔。 ▲同理,再花半小时得到约翰·霍普金的“超写实”肖像。 ▲同理,将打印换成彩色,工具加入棕色素描笔、彩色铅笔,得到金发女郎的“超写实”彩色肖像。至于匠人在画面外PS加框、加花边,属小儿科,不值一提。
原贴地址:http://www./forum.php?mod=post&action=edit&fid=38&tid=52775&pid=83507&page=1 |
|
来自: 顾绍骅 > 《顾绍骅的艺术思想与作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