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桂一百岁老人眼力好 穿针速度年轻人赶不上(图)

 glhly 2015-12-02

临桂一百岁老人眼力好 穿针速度年轻人赶不上(图)

核心提示:临桂区六塘镇位于临桂区的南部,是桂北四大古镇之一,也是李天佑将军的故乡。百岁老人陈琼英就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小镇上。年事已高的她不但思维清晰、腿脚灵活,而且眼力非常好,可能许多年轻人穿针的速度都比不上她。

 

  姓名:陈琼英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15年10月17日

  身高:1.44米

  体重:110斤

  血压:高压144 低压66

  心率:75次/分钟

  既往病史:曾因心脏不适住院

  长寿之道:性格开朗;不挑食,饮食清淡,无论什么天气都是喝热水。

  临桂区六塘镇位于临桂区的南部,是桂北四大古镇之一,也是李天佑将军的故乡。百岁老人陈琼英就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小镇上。年事已高的她不但思维清晰、腿脚灵活,而且眼力非常好,可能许多年轻人穿针的速度都比不上她。

  近日,记者跟随工作人员来到陈琼英老人的家中,听听她的百岁故事和探寻她的养生之道。

陈琼英老人做鞋垫。
陈琼英老人做鞋垫。

  四代同堂享儿孙福

  临桂区现有49.24万人,其中80到89岁的老人有9344人,90到99岁的老人有1463人,而百岁老人则有49人。六塘镇有14位百岁老人,今年10月满百岁的陈琼英是其中之一。

  六塘镇是广西商品粮基地之一,在驱车前往老人家的途中可以看到大片大片的金色稻田。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中午时分到达陈琼英老人的家中。她正与年过六旬的儿子陈明在吃午饭。

  老人一见记者一行人到来,连忙放下碗筷,热情招呼大家坐下。等老人吃完饭后,记者跟老人聊起了她的经历。

  陈琼英的父亲在她很小时就去世了,母亲独自抚养她和姐姐长大。家里很穷,吃饱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陈琼英20多岁的时候,母亲离开了她。

  后来,陈琼英嫁人了,丈夫是葡萄镇人,比她大8岁。两人在六塘镇生活,生了7个小孩,可惜有两个小孩夭折。

  当时家里有地,种了水稻、白菜、麻等多种作物,还养了几头猪。丈夫每天下田种地,陈琼英负责在家里带孩子,做家务,喂猪。那时日子过得苦,在餐桌上,肉是很少有的,十多天买一回肉,一个月最多买三回。家里经济最拮据的时候,就吃红薯饭或红薯粥。

  如今儿女们已经长大,各自有了家庭,在老小结婚后,老人一直跟老三陈明生活,家里的经济条件好了,子孙们很孝顺。陈明平时都不让老人干活,希望她保重身体,别的儿孙经常买东西回来看望她。四代同堂的陈琼英能够幸福地安享晚年了。

 陈琼英老人给家里人做的鞋垫,花色、样式都是她设计的。
 陈琼英老人给家里人做的鞋垫,花色、样式都是她设计的。

  无师自通好“裁”艺

  陈琼英告诉记者,她的父亲和爷爷都是当裁缝的,听别人说,手艺可好了。由于父亲早早离世,她没有办法师从父亲学习手艺。不过,似乎有遗传一般,结婚后的陈琼英无师自通,懂得了如何做衣服。

  “小时候,我们兄弟姐妹的衣服都是母亲做的。”陈明很骄傲地说。

  不过,老人很谦虚,她表示,“看亲戚做得多了,就看会了。”

  以前每到快过年的时候,家里卖猪有了点钱,陈琼英就到街市上买几尺白布,“附近有人会染布,让他们把白布染色,然后给孩子们做新衣服穿。”

  除了衣服,孩子们的布鞋也是老人做的。老人说,做鞋最讲究的是纳鞋底,鞋底上有密密麻麻的针眼,针眼要求纵成线,横成行,眼距、行距必须相等。

  “母亲做的鞋子穿起来可舒服了,前几年母亲闲着的时候还会做鞋垫,给孙辈们用。”陈明说。随后,他找出两双前几年母亲做的鞋垫给记者看,上面的花纹漂亮精致。陈明说,他要把这两双鞋垫好好珍藏。

  这几年,因为怕做多了针线活伤眼睛,陈明已经不太让母亲做针线活了。只不过老人闲不住,还是时常拿起针线忙乎着,连大儿子的衣服有破洞,都是老人一针一线缝补的。

  当场,老人还给大家展示穿针。她走回自己的房间,不一会儿端出来一个专门做针线的簸箕。她从簸箕里找出针线,一手拿针,一手拿线,把线放进嘴里抿了抿,又用手指搓了搓,两手端举眼前,很快将线穿过了针眼,这个过程不到半分钟。

  记者留意到,这针眼又小又窄。老人穿针的速度让在场的人同时感叹“好快!”年纪过百思维敏捷

  陈琼英一直住在六塘镇上。她和儿子陈明一起居住的房子是上世纪60年代建的。在这个房子的旁边,是她以前住过的老屋。据老人说,老屋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父亲和爷爷以前就住这。现在老屋里大部分地方堆放着杂物,大堂摆放了祭祀的用品。

 百岁老人陈琼英现在也能熟练使用缝纫机,给家里人做衣服。
 百岁老人陈琼英现在也能熟练使用缝纫机,给家里人做衣服。

  现在老人的房间位于一楼,主要是方便老人进出。陈明说,母亲的房间有16平方米左右。前几年母亲睡老式的雕花木床,木床比较高,母亲上下床有些困难,因此这几年睡沙发床了。床坐北朝南,一年四季垫着被子。

  老人身体不错,平时偶尔有点感冒头痛,有时腰有点痛,吃点中药就好了。老人一吃西药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例如反胃。

  老人唯一一次住院是在前年,心脏不适,由于病情复杂,她从镇上医院被转到了市区医院。有一天晚上,老人的情况不太好,家人把她接回家,儿孙们都赶了回来,陪在老人身边。一开始,家人以为要准备白事了。没想到,老人输完液醒了,病就好了。“当时真把我们吓坏了。那次之后母亲的身体反而更好了。”陈明说。

  虽然陈琼英觉得听力不如以前,可记者与她交流时发现,老人对记者的每一个提问都听得一清二楚,而且思维很敏捷,总是马上就能回答记者的问题。儿子陈明讲述时,她还能想到很多细节补充。

  此外,老人小时候读过四年书,写得一手漂亮的繁体字。

陈琼英老人喜欢种花。
 陈琼英老人喜欢种花。

  大热天也喝热水

  陈琼英的作息十分规律,早上七八点起床,然后在家里搞一下卫生,扫扫地板,烧点开水,午饭后睡一个小时养精神,晚饭后看看电视。老人很喜欢在戏曲频道看京剧,电视机放在枕头边,老人看着看着,九点多就睡觉了。

  老人的三餐时间比较固定,早上经常到街边的米粉摊吃米粉,午餐和晚餐摄入的量不多,吃一小碗饭就够了。

  她饮食的特点是清清淡淡、汤汤水水。怕上火喉咙痛,陈琼英不吃咸,也不吃辣。荤菜只吃鸡肉、猪肉、鱼肉,牛羊肉都不吃。陈明和妻子在家做菜,给老人吃的东西一般都是剁碎煮汤。

  老人腿脚麻利,有时突然想吃什么,便会自己到市场上去买,买回来后自己做。

  除此之外,陈琼英不吃糖,不喝酒也不吸烟,水果、零食更是不怎么碰,从来不吃生冷的食物。

  老人任何时候喝水都是喝热的白开水,大热天也是如此,从不喝冷水。老人家通了自来水,记者用PH试纸测了一下,PH值为7,中性。

  如今陈琼英还有一个爱好,就是每天在院子里照看自己养的几盆花,浇浇水,修剪一下枝叶。这些花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开得十分艳丽。

  每逢圩日,陈琼英喜欢到集市上看热闹,买点需要的东西。采访当天刚好是圩日,陈明告诉记者,老人不喜欢早上去赶圩,等下睡个午觉起来,三点多钟太阳不是很晒的时候才会出门逛。

  采访结束时,陈琼英起身在院子里扫了一下地。动作灵活的她一点不像年过百岁的老人。随后,老人不停地说着“再见”,目送记者一行人离开。

  记者谭熙 实习生宁诗瑶/文 记者李凯/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