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上明月云南派山水侠客寇子皓

 年年有于674 2015-12-02
海上明月云南派山水侠客寇子皓

文/伏笛 图/寇子皓

寇子皓在艺术创作上坚持以继承创新为本,主张心境主宰画境,强调正大气象。他在创作探求中,做到与生活相应、与时代合拍、与自然共鸣;在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同时,又将中国文化的内蕴与现代理念有机结合,强调文化、强调人格、强调精神。那巨制宏幅的峻山雄川,取正、取大、取实、取雄强、取磅礴,从而让作品展现出一种全新的正大气象。

——《世界知识画报》

寇子皓“踏遍青山人未老”的采风和写生,是古人所谓“搜尽奇峰打草稿”,是真正身体力行师自然造化的艺术实践。在师自然造化的基础上,寇子皓又在心源造化这个层面着力,他笔下的山水充满了文化底蕴和文人意气。这些都源于画家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内涵。只有胸中有丘壑,才能笔下出奇峰。

寇子皓的绘画笔墨植根传统。但是,其作品画风丝毫不见泥古,做到植根传统而勃发新枝。正因如此,其作品华滋浑厚,有着不同流俗的墨韵清香。

——《中国收藏》

海上明月云南派山水侠客寇子皓

寇子皓1953年生于昆明,爷爷是旧时典型的老学究,伴着家中成堆的古书长大,他从小耳闻目染中国传统文化并好学不倦。自幼爱涂鸦,13岁始正式握管习书画,直到今天还不懈耕砚。寇子皓绘画治学严谨而文化修身苛刻,其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华滋浑厚,不同流俗的墨韵清香更堪惜。

心源造化出奇峰

云南山水资源得天独厚,然而很多画山水的人却舍近求远,将学习和创作的眼光投向省外他乡。寇子皓认为这是“骑着马找马”,他主张云南山水国画当首先画好云南之山水,画家要师自然造化并以心源造化出奇峰。

海上明月云南派山水侠客寇子皓

海上明月云南派山水侠客寇子皓

寇子皓重视写生,从90年代中期开始,每年都有几个月时间在云南徒步写生。他的足迹遍布高黎贡山、虎跳峡、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等地甚至达缅甸,“踏遍青山人未老”的采风和写生,是古人所谓“搜尽奇峰打草稿”,是真正身体力行师自然造化的艺术实践。寇子皓谈到,古人讲“自然造化为师”,今人讲“艺术源于生活”,殊途同归都是在说采风、写生于创作之必不可少。

在师自然造化的基础上,寇子皓又在心源造化这个层面着力,为云岭滇山注入文化底蕴并妙造文人意气。在他看来,写意山水的过程不是照相山水的过程,而应该是画家抒写胸中意气的过程。山水画讲格调,讲雅俗,这些都源于画家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内涵。只有胸中有丘壑,才能笔下出奇峰。

从诸如《师宗途中》、《金汁河边》、《苍茫乌蒙》、《风雨古道行》等作品中,我们能看到寇子皓写生与写意融合的笔触,自然造化与心源造化齐美的追求。

植根传统发新枝

寇子皓曾拜著名山水画家闫甫为师,从宋元入手学习传统山水画,并对云南闫派青绿山水画有深刻理解。学过宋元诸家,下苦功研习过石涛、髡残、黄宾虹等前贤,又得闫甫老师真传,寇子皓的绘画笔墨植根传统。但是,其山水画画风丝毫不见泥古,做到植根传统而勃发新枝。

海上明月云南派山水侠客寇子皓

海上明月云南派山水侠客寇子皓

山水画文化深厚,很多人学“宋元”,学“四僧”,学“四王”,最后学来学去画风渐渐雷同,山水画之时代个性面貌殊为难见。在艺术学习和探索过程中,虽然寇子皓也自言曾经长时间大绕弯路,但是他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在于:作品中能让人看到明显不同于古人且明显区别。 寇子皓80年代初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无论是当知青,上大学,还是进机关、办企业,再忙他都没有放松过书法和山水画的基本功练习今人的东西。

学习的时候不断做“加法”,实践的时候不断做“减法”。从言谈中记者发现,寇子皓是个敢于质疑古人并批判权威的人。当今很多画画的人存在将古人和权威奉若神明的现象,而寇子皓却绝对不是个服服帖帖的人,对传统既要尊重并继承,又要质疑并取舍,这正是成就寇子皓画风不同流俗的关键。

此外,书画同源,讲究笔墨,也令寇子皓的山水画较有张力,能够在众多创作题材上发挥自如,呈现不俗的艺术表现力。我有一种预感——寇子皓在中国传统笔墨的传承下又有了创新和突破,他极有可能成为“云南派山水画”的开山鼻祖,我们静静地等待。

邀请对我们的栏目感兴趣的朋友投稿。摄影、文字都可,《海周刊》真诚地期待您!

投稿邮箱:flyindress@163.com

1、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查看公共账号点击关注;或在添加朋友中搜索微信号“hhbbb1968”;或在公共账号中输入海周刊,加关注。

2、朋友圈,与更多亲友共享。

3、随时发消息互动,只要您有任何想深入交流的想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