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北伐成功之后,孙中山宣告中国统一,随即在首都南京展开规模浩大的规划建设活动。这是明成祖朱棣15世纪初改建北京之后,500多年间,中国的首都城市南京进行的又一次大规模规划建设。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首都计划》,它见证了南京在那个动荡岁月里的光荣与梦想。 在《首都计划》中,当时规划的设想是像美国华盛顿一样,设立中央政治区,位置则是在在明孝陵中山陵以南地区,还做了塑像设计,要像美国国会山一样做一个整体的中央整治区规划设计。把南京规划成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华盛顿。 中央党部规划图
江苏路一带颐和公馆为高级住宅区; 公教一村、二村、三村为公教人员居住区。东水关附近则是一般工人居住区。
市行政区在鼓楼
商业区在新街口 南京的英文名叫“NANKING' 两个工业区在长江两岸,江南片为第一工业区,以发展不含毒、危险小的工业为主;江北片为第二工业区,作为污染性工业基地。 在整个设计中,公园与林荫道占据全城面积的14.4%,整个南京城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公园。 现在南京的主要城市标志如新街口、中山陵、三叉枝法桐也都是在那时形成的。 铜钱状的新街口广场 《首都计划》重点打造的新街口商业区,采用了20世纪初巴黎总建筑师艾纳尔·赫纳德设计的环岛式交叉路口。这里至今都是南京最繁华的商圈,设计图中一些建筑如今仍然矗立
西方设计师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新街口广场设计为“内方外圆”环岛式路口,呈现出一个标准的铜钱状,取“天圆地方、风水宝地”之意。即符合西方城市规划布局,又符合东方人文思想。
中山陵392级台阶 南京在首都计划时大力建造中山陵,所以中山陵的设计也暗含深意,整条台阶被分为上面三层,下面五层,台阶总数则是共有392级。其中,上面三层台阶代表的是三民主义;下面五层台阶,代表五权分立;而392级台阶则代表了当时3亿9200万人口。 三叉梧桐树 在首都计划期间南京大量引进法国梧桐树,并且在树还未成年时采用独特修剪手法造成它们现在的生长模式。这样,它一长到腰部,树枝分杈就会呈三根向上、向斜伸展,代表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现在虽然前人已逝但是这种醇厚的人文气息已深深根植在南京城当中。 南京的三叉梧桐 当时的驻华记者形容实施《首都计划》之后的南京,“在这里,新的林荫大道,无情地切除了许多陈旧的房屋和酒店,宏伟的建筑一个接着一个地拔地而起。官员们的小汽车,沿着这些光亮的柏油路疾驰而过。官场上的政客一个个佩戴徽章,身着或者是长袍马褂、或者是时髦的翻毛皮领上衣,出席这样或那样的会议。威武的军官在武装带上挂着镶金边的匕首,无忧无虑的年轻飞行员们穿着皮夹克,而神气活现的商人们则穿着美国品牌的衣服……”
《首都计划》是南京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城市规划文件,也是民国时期最为完整的一部城市规划,不仅对现代南京的城市建设具有直接指导作用,而且成为现代中国各大都市规划的范本。 南京本土作家叶兆言曾忍不住评价《首都计划》,“这个计划的精细科学,用今天的眼光去看,仍然足以让80年后的读者震惊。它不仅立刻让南京受惠,而且吃足了老本。”
可以说80年前的那批文化精英将南京城改造成了一座理想中的乌托邦之城,将自由、平等这些引领新中国发展的理念深深的刻在了南京的每一砖每一瓦中。生活在这样一座伟大城市中的好处就是,你也许什么故事都不用讲述,只需要在某个阳光倾城的午后,从颐和公馆的梧桐树下走一圈,然后对身边的小伙伴由心赞叹一句:“南京,好美啊”,这座城市的气质便会跃然纸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