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笛箫遇上传统乐种”杨伟杰笛箫演奏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灵石水华 2015-12-02


杨伟杰在演奏广东音乐《一锭金》


[通讯:蒋宁、华音 摄影:洪艺桐 编辑:白云]“风雅东方”精品系列音乐会—“当笛箫遇上传统乐种”杨伟杰笛箫演奏会于2015年11月29日在东方艺术中心演奏厅成功举办。演奏会由上海民族乐团策划、主办,由笛箫大师张维良先生担任艺术指导并亲自导聆。



导聆:笛箫大师张维良先生


下午2:00,杨伟杰一袭黑色中式行头登场,奏响了欢快的广东音乐《一锭金》,拉开了本场演奏会的帷幕。在东方艺术中心演奏厅内,观众以最近距离的位置围绕着圆形舞台上的演奏家们,还原最真实、最直接的声音表达方式,不仅同时在欣赏音乐,还可近距离的观察、感受演奏家们投入音乐中的神态和情感世界。



杨伟杰(右)与余乐夫(左)在演奏广东音乐《双声恨》


音乐会以传统音乐乐种分部呈现,将具有地区特色的乐器和戏曲、民间音乐元素创作的乐曲组合呈现给观众们。与粤乐继承人余乐夫合奏的四首最具代表性的广东音乐,《双声恨》与高胡、《禅院钟声》与椰胡、《平湖秋月》与高胡、《连环扣》与秦琴,一箫一弦中带领大家走进岭南文化。



杨伟杰(右)与余乐夫(左)在演奏广东音乐《连环扣》


特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人,粤东传统音乐家王培瑜先生和来自上海民族乐团的演奏家们,为大家带来原汁原味、充满地方语言声腔特色的潮阳笛套音乐,《灯楼》与椰胡、《柳腰轻》与潮州竹弦。



杨伟杰(右)、王培瑜(左)与上海民族乐团小组在演奏潮阳笛套《灯楼》


最后,邀请了来自山西的胡琴演奏家刘洪树担任四胡演奏、山西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打击乐演奏家王晟担任四块瓦和小鼓演奏。演奏黄河文化地区乐种,三首二人台最具代表性的曲牌。《南绣荷包》、《万年红》、《挂红灯》。



杨伟杰(右)、王培瑜(左)与上海民族乐团小组在演奏潮阳笛套《柳腰轻》


演奏会结束后,杨伟杰由衷地说:“今天的演奏会是我多年来游走全国学习民间音乐的一次展示,作为一位华人音乐工作者,不论是居于何方,也有责任去认识、理解、继承、发展中国传统乐种。我祖籍潮汕,生于香港,对潮乐与广东音乐的传承更是责无旁贷。从小就赴内陆学习北方乐种,让我对各地的民间音乐有更多的认识。随张维良教授学艺16年,以及在博士阶段与他的紧密接触,让我更深感作为民族音乐工作者的任重道远。这次得到上海民族乐团的大力支持,更有张老师亲自从北京来沪担任导聆,形成了'北─上─港'的纵向连线,实属难得!再次感谢参与和关注这场音乐会的所有朋友!”



杨伟杰与上海民族乐团小组在演奏二人台《万年红》


专家评论:


笛箫大师、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维良:“杨伟杰作为一个香港长大的孩子能够对大陆的传统音乐付诸很大的重视并且在学习、研究、创作上都很下功夫,很难得。如果他们这代年轻人都这样重视,可能会使我们的传统音乐得到更好的保存和传播。”



杨伟杰与上海民族乐团小组在演奏二人台《挂红灯》


著名古箏演奏家、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昨天的音乐会很成功,杨伟杰是来自中国香港80后的年轻音乐家,对中国民族传统民间音乐如此热爱与执着的追求让我感动。我们上海民族乐团很高兴为他举办这样一场音乐会,民乐创新发展离不开传统音乐的根和魂,这场音乐会让观众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驻足,感受传统民间音乐洗尽铅华的美,无论委婉或高亢都不娇柔做作。同时我们也愿意成为海内外青年民乐人才的孵化基地,为有梦想有才华的青年音乐家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传播优秀中华音乐文化!”



四胡演奏家刘洪树(前排左二)与四块瓦演奏家王晟(后排左一)


著名指挥家、上海民族乐团艺术总监王甫建:“伟杰一直在专业上有追求,不断的进取学习,从南到北飞来飞去,精神很可嘉。同时他对传统音乐的传承也不断思考并且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今天的演奏看出他在演奏上的功力还是很扎实而且风格的把握也很地道。作为年轻一代能够南北并蓄非常难得。能够在上海这样一个中西方文化发展都很快速的地方搞这样一场演奏会也是为上海当地听众呈现一种传统音乐的传承方式。尤其像二人台平时都不怎么会听到。通过这场演奏会把传统音乐传播给更广大的听众。”


著名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朱晓谷:“今天看了一场特别而久违的音乐会香港青年笛箫演奏家杨伟杰的《当笛箫遇上传统乐种》演奏了广东音乐、潮阳笛套、二人台九首传统乐曲,展示了他对传统音乐的功底.我想我们青年演奏家(者)比较注重当代创作作品的学习,较忽视民间传统的学习,能较准确演奏好二人台怕没那么容易啊!”



杨伟杰演奏二人台《挂红灯》乐曲结束时的瞬间



音乐会后 杨伟杰发表感言


媒体评论


“不仅追求高潮演奏技巧,亦探索在笛外的艺术,弘扬中国笛乐文化。”《亚洲周刊》


“一根竹管,演绎万象。”《音乐周报》


青年笛子演奏家、《中国竹笛》杂志特约编辑蒋宁:

演奏会以传统服饰和传统音乐笛子清吹开场为演奏会有了一个确切的定位,那就是笛箫+传统。


作为主办方的上海民族乐团长期以来一直注重传统音乐的传承与现代音乐作品演绎的共同发展,今年的“风雅东方”系列音乐会呈现的就是民族音乐的不同魅力。'


整场演奏会的基调则可以用“高、精、接地气”来形容:


其一,高。


演奏会的主角杨伟杰是我国首位竹笛表演艺术博士,同时任教于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而承担演奏会伴奏的上海民族乐团不但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现代大型民族乐团,而且在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历程中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如此,这场演奏会更是邀请到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音协副主席、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会长张维良先生担任导聆。


邀请到新一代粤乐继承者、高胡演奏家余乐夫先生,岭南弦诗演奏家、古典潮乐“新生代”王培瑜先生,二人台四胡演奏家刘洪树先生,二人台打击乐演奏家、四块瓦演奏传承人王晟女士担任助演。单从舞台上的演出人员来看,绝对称得上是一场高端的演出。


而台下的听众成分同样也可以用“高”来形容。东方艺术中心演奏厅虽面积不大,但几乎九成的上座率中既有来自全国笛界的名家、媒体,也有上海本地音乐学院的在校学生,更有社会各界民族音乐爱好者和国际友人。


其二,精。


整场演奏会没有大部头的作品,所选曲目都是民间传统音乐、曲牌。从南到北广东音乐四首、潮阳笛套两首、二人台三首,都是最有地域特色并在该乐种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虽短小却不失精彩。同时杨伟杰本人的演奏也很细腻,对传统音乐的诠释精准而到位。广东音乐的演奏,台上虽只有一琴一箫,但两人配合默契、交相辉映,尽情展现岭南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潮阳笛套的两首,则演奏的沉稳、大气,十分朴素。二人台音乐以热闹、欢快见长,而土生土长在香港的杨伟杰同样也演绎的惟妙惟肖、格外精彩,与四胡、四块瓦配合出神入化。


其三,接地气。


有热心听众在音乐会后激动地说:“在东方艺术中心听了这场音乐会感觉到我们的民乐真好,特别是在上海听到了黄河的声音,非常激动。今天的音乐会既有南方的委婉、也有北方的豪放,我们的中国民乐真的是很伟大,我越来越喜欢它了。”


杨伟杰,中国首位竹笛博士,现时任教于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香港大学附属学院,并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广东省竹笛学会名誉常务理事、香港竹笛学会理事、香港艺术发展局审批员、新加坡华乐团艺术咨询团海外成员。除了表演外,杨伟杰亦活跃于音乐研究、评论、教学、推广等领域,在中、港、台、新等地发表过数十万字的音乐文章。


'写评论'在页面最下方


将开通网络国乐独家代理平台—华夏国乐商城

中国笛子网公众号: dizi 欢迎添加关注并指导

常年投稿、合作、邀约邮箱:36954413@qq.com 微信号:diziwenwen

接受中国竹笛名家名曲音乐会系列DVD邮件预订

中国笛子网网址 www.BambooFlute.c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