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素说茶|轮回之变:普洱生茶的往事(5)

 说茶网 2015-12-02

刘素说茶|轮回之变:普洱生茶的往事(5)

现代普洱茶一经提起,往往被现代工艺的重发酵茶熟茶和谐掉。熟茶作为新工艺就几十年时间,现代人们印象中的普洱茶似乎都应该是红色的才对,这是错误的观念,却把自然而浓烈的始祖之王普洱生茶忘记了。熟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为什么呢,其中根本原由是什么呢,是何历史原由产生了普洱熟茶工艺呢?云南茶叶的特点是茶度太强太烈,茶原味过于浓重,是去油腻的上品,喝起来太刮油!只需多喝上几杯,身体与生理上很快就产生出饥饿感。更需要知道,那个时期的人们穷得连一滴油水也有不起,一身皮包骨,哪里还敢刮油水?

刘素说茶|轮回之变:普洱生茶的往事(5)

图为:加达那拉—藏语茶马古道之意

我是1969年出生的,正好是文革时期,在我的童年印象里可以说连肉都没见过,印象中最好吃的菜是油炒土豆丝。可是,就连炒菜这点油还需“油票”这样的玩意才能购买到,买米买面则需要“购粮本”,定量供应。吃碗米线也需要“粮票”,胃口稍微大的人时常吃不饱饭。恰好,普洱生茶又如此的刮油,那样害人肚子饥饿的普洱生茶在那个时代怎么可能有市场呢?得找出个方子才行,否则云南的茶叶是卖不出去的。终于,熟茶诞生了。诞生在那个红得恐怖的时代,加上红红的茶汤颜色,与文革中的政治色彩搭配起来那是相当的和谐,“全国山河一片红,连茶叶都跟着红了。”它怎能不是时代的产物呢?

刘素说茶|轮回之变:普洱生茶的往事(5)

与普洱茶一起来回望历史,在清代300多年的历史中,普洱茶的贡茶史就占了200来年。这些都有文史证据可寻,且是皇帝本人留下了的证明史料,给了普洱茶很大的一个面子。清之前的普洱茶状态与影子是模糊不清的,而文史呢,清前的正史里面简直无内容可寻,地方野史传说色彩过浓,也不可信。在野史中玩文字游戏多少有点自欺欺人的感觉。对普洱茶而言,民国的历史就显得太短暂了(1911-1949年),38年一片茶叶的历史都比它长出许多来。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似乎总有打不完的战,打完一仗又来一仗,是一段悲情的历史。普洱茶都没机会“重出江湖”,它便结束了。普洱茶非一般茶类,它需要一个相对稳定而富裕的环境才有它生存的空间。号级茶是清代的产品,而民国几乎没有普洱茶的影子出现。战都打不过来,还喝什么茶呢?

刘素说茶|轮回之变:普洱生茶的往事(5)

终于,1949来临,新国家必然有新气象,印级茶出现了。50年代出了一批代表性的普洱生茶,尽管好景不长。因为1958-1959开始饿肚子了,还喝什么茶呢?穷得没饭吃,喝了茶更饿的慌。接下来是文革十年,这是历史上奇葩的十年,又是极悲催的十年。尽管如此,茶界人士在努力。发明出了普洱熟茶,这是“革命的茶”,汤色红红的。生茶呢,也有在生产。不过却是“革命大道上”的新工艺“配方茶”,产量也十分可观,风格上确有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风范。制茶的工人对待茶叶形同对阶级敌人似的,内心充满了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敌人的无比仇恨,无论是饼、砖、沱,一个个都被压制得极为坚硬铁实。大有把“阶级敌人压扁”的革命情绪在里头。现今,市场上仍然有非常多的与之类似的产品在生产销售。量也很大,这些个产品的成形都源于文化大革命的生产标准与特点。(第一章完结)

作者:刘素,本图文选自《自然之韵:细说普洱生茶|第一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