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志(418—514),南朝梁代人,俗呼为“志公”。宝志禅师提出苦行无益,认为持戒若不斋心,若不能做到内心持戒,外在的行为束缚往往还容易使人产生烦恼,禅修的要点在于除却学人心中的尘翳,而不在于坐禅的形式,若外执坐相而心地不明,自然反成障道因缘。宝志提出“触目会道”的禅修主张。这首诗表现了佛教的“空无”思想,指出善恶终有报应,为善会得善报。无际大师,即唐朝希迁和尚,拜在六祖之徒青原行思门下,时人尊曰石头和尚,与马祖道一并称二师。《走马灯》用旋转的灯上不停奔走的人和马来比喻人心妄动,需要除去心中三昧真火,方能息心静虑。希迁用药方比拟修行,形象生动,《医心药方》是疗心的良药,巧妙地以医理喻佛理,融劝善与医心为一体,可以说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最佳途径。无本是唐代诗人贾岛做和尚时的法号(贾岛后来还俗)。这首诗写了世态人情的一个侧面,终日聚敛,最后不知归谁,人一旦被金钱欲望俘虏,亲情就淡薄了。吕岩,字洞宾,唐代道士,后被道教奉为神仙,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道教全真派北五祖之一。这首诗除了善恶有报、劝人行善的思想之外,还有反对占卜算命,推崇随缘快乐的思想。寒山,唐代诗僧,与王梵志、王绩并为唐代三大白话诗人。诗的主题大致是通俗的佛教义理。邵雍(1011—1077),北宋理学家、易学家,字尧夫,谥号康节,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人称百源先生。这首诗说的养生实际还包含着修身,警戒切勿贪图一时之快,须知要承受事后之殃。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这首词写的是逃避名利,保持天真,追求闲乐的情怀。丘处机(1148—1227),字通密,道号长春子,全真道“七真”之一,“龙门派”的祖师。这首诗主题还是人生苦短,万事空劳神思,追逐富贵不如山林闲趣。王阳明(1472—1529),明代哲学家,心学的集大成者,名守仁,字伯安,自号阳明子,学者称阳明先生或者王阳明,因其谥号文成,后人又称王文成公。这首诗可以作为《论语》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一句的注解,表现出乐天知命、达人无忧的情怀。滚滚长江水逝东,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片残山并剩水,年年虎斗龙争。秦宮汉苑晋家茔,川源流恨血,毛发凛威灵。 白发诗人闲驻马,感时怀古伤情。战场田地好宽平,前人将不去,留与后人耕。闲行闲坐,不必争人我,百岁光阴弹指过,成得甚么功果?昨日羯鼓催花,今朝疏柳啼鸦,王谢堂前燕子,不知飞入谁家?
滾滚龙争虎斗,匆匆兔走乌飞。
阅尽残篇断简,细评千古英雄。
落日西飞滚滚,大江东去滔滔。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豪杰千年往事,渔樵一曲高歌。
飒飒西风渭水,萧萧落叶长安。
追想千年往事,六朝踪跡茫然。
乐游原上草连天,飞起寒鸦一片。
简尽残编并断简,细数兴亡,总是英雄汉。物有无常人有限,到头落得空长叹。富贵荣华春过眼,汉主长陵,霸王乌江岸。早悟夜筵终有散,当初赌甚英雄汉。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上面所选诗词出自他的《廿一史弹词》,其中《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一首被罗贯中用作《三国演义》开篇词,以至于被很多人误认为是罗贯中所作。这些诗词大抵感叹兴亡,抒发人世无常,争斗无益的思想感情。憨山大师(1546—1623),明末四大高僧之一,号憨山,法号德清。憨山大师出于临济宗门下,复兴禅宗,禅学儒释道会通,倡导禅净双修。这首诗可以看出儒家的中庸处世,道家的无为柔顺,最后归结于佛家的空。唐寅,明代画家、文学家,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诗和词主题都是对尘世的洞察,倡导忘却蝇营狗苟,及时行乐!陈继儒(1558—1639),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警世通言》把生活处世格言加上了一个反问,强化了处世智慧的要点。
戈盾随身已有年,闲非闲是万千千。
为人不必苦张罗,听得仙家说也么。
新命传宣墨未干,栉风沐雨上长安。
要无烦恼要无愁,本分随缘莫强求。
尘世纷纷一笔勾,林泉乐道任遨游。
有有无无且耐烦,劳劳禄禄几时闲。
独对青山一举觞,醒来歌舞醉来狂。
得失荣枯总任天,机谋用尽枉徒然。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明代学者,王阳明后学,属于江右王门学派。这二十二首《醒世诗》让人看透世间万般,荣辱得失不留于心上。曹雪芹,名霑,字芹圃,号芹溪,梦阮,清代著名小说家。《好了歌》出自《红楼梦》第一回,说尽了功名、财富、情爱、儿女的空幻,不可依靠。石天基,清代养生家。三首诗歌大致宣扬洒脱处世,诗酒闲适人生。宋士元(1649—1716),字文伯,清人。人活在世上,生死一事是最大的事,世人事事都预先谋划,唯独对“无常”二字不知道要早作打算,真是奇怪的事。迷恋酒色财气的人昏昏梦梦,都是睁大着两眼跳进火坑。有见识的人应该抓紧时间修持,别让一生白白度过。
儒风大家原创整合,转载须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