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接过前辈的枪(上)

 昵称7536781 2015-12-03
图为上世纪六十年代,孙吴县人武部军事干部正在组织民兵进行火炮射击训练。
 
这是一个从二战到今天在历史的长河里经历了60年风雨且值得细细品味的影像故事。
  这是一个在历史宝贵的镜头里真实地记录了一支民兵部队建设历程的故事,回望昨天,观望今天,遥望未来,让我们看看60年来,他们如何打造出“金字招牌”。

  这是一个关于边防人武部60年发展历程的独特视角,60年保持了无责任退兵佳绩,共为部队输送近4000名高质量的新兵,该人武部先后3次被国防部表彰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1次“廉洁征兵先进单位”。1960年,孙吴县达斡尔族民兵模范张文志领导的民兵连,被评为全国模范民兵连,张文志代表全连出席了全国民兵模范表彰大会,并被中央军委授赠一支“56式”半自动步枪,该人武部先后共有300余名民兵、专武干部受到通报表彰,百余人成为带领人民群众发家致富的带头人。

  它,就是黑龙江省军区黑河军分区孙吴县人武部。

(魏建顺报道)

  黑河市孙吴县历史特殊,经历了14年的日伪残暴统治,1945年8月,在苏联红军的强大攻势中解放,境内存有多处二战遗址。同年,中国共产党在孙吴建立了红色政权。

  无论是计划经济时代,还是市场经济时代;无论是冬季征兵,还是夏季征兵,孙吴县人武部实现了连续60年“征兵热”。

  该人武部政委董士龙告诉笔者,60年无责任退兵年年掀起“征兵热”的成功秘诀就在于国防教育搞得实。他们充分挖掘历史资源,分批次筹措资金2000余万元,建设了胜山要塞、孙吴县日军侵华罪证陈列馆、南山烈士陵园等国防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干部群众开展集体参观、集中祭扫活动;编撰印刷日军残暴史、东北抗联斗争史等教材教案,纳入党政领导培训,纳入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还联合对岸俄罗斯相关机构开展国防教育,连续四年组织开展“中俄青少年孙吴主题夏令营”活动,强化全民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近年来,虽然外出务工的吸引力很大,但是孙吴县人民群众仍争相把孩子送到部队,群众普遍认为“送子女参军入伍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国弱兵不强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太深刻了!”
 
1932年秋,日本关东军入侵黑河市孙吴县,入侵孙吴的日军沿“龙奇官道”到达逊别拉河的河谷平原,修铁路、修要塞、建兵营,日军沿中苏边界修建了17个要塞,被日军称为“东方马奇诺防线”,关东军独立第四军司令部也设在孙吴,驻军多时达10万人。当年日军这样形容孙吴的战略地位:“小小的哈尔滨,大大的孙吴”,享有“北部军都”的盛誉。
 
转战孙吴的东北抗日联军活动示意图及影像。
 
上世纪四十年代,转战孙吴的东北抗日联军在零下40多度的严寒条件下进行训练。
 
1945年8月,战败的孙吴日军炸毁了所有军事要塞、地下工事、兵工厂,并举行了焚烧日本国旗仪式。
 
1958年,孙吴县民兵师组建。
 
1958年,孙吴县民兵师组建。
 
上世纪五十年代,孙吴县民兵正在进行火炮实弹射击训练。
 
上世纪五十年代,孙吴县民兵正在进行轻武器操作训练。
 
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位女民兵在指导下进行射击瞄准训练。
 
上世纪五十年代, 孙吴县人武部专武干部正在组织民兵们收看党中央最新指示精神。
 
上世纪五十年代,孙吴人武部组织民兵进行应急处突演练。
 
上世纪六十年代,孙吴县人武部组织民兵进行投弹训练。
 
上世纪六十年代,孙吴县人武部召开征兵工作部署会。
 
上世纪六十年代,孙吴县人武部专武干部和民兵在边境线瞭望塔上一起站岗执勤。
 
上世纪六十年代,孙吴县人武部组织民兵进行射击训练。
 
上世纪六十年代,孙吴县人武部组织民兵进行防空射击训练。
 
上世纪六十年代,孙吴县人武部官兵正在召开民主生活会。
 
上世纪六十年代,祖孙二人参加民兵训练瞬间。
 
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位女民兵实弹射击训练时安装子弹。
 
上世纪六十年代,几位女民兵实弹射击后查看射击成绩。
 
上世纪六十年代,一群女民兵训练间隙短暂休息。
 
上世纪六十年代,两位民兵正在持枪站岗。
 
上世纪六十年代,孙吴县人武部官兵和民兵一起在中苏边境线上站岗执勤。

上世纪六十年代,孙吴县人武部专武干部正在组织民兵学习。
 
上世纪六十年代,孙吴县人武部正在组织民兵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上世纪六十年代,孙吴县人武部民兵在训练间隙休息。
 
  1960年,孙吴县达斡尔族民兵模范张文志领导的民兵连,被评为全国模范民兵连,张文志代表全连出席了全国民兵模范表彰大会,并被中央军委授赠一支“56式”半自动步枪。图为张文志站岗执勤。
 
上世纪七十年代,民兵模范张文志组织其他民兵一起进行理论学习。
 
上世纪六十年代,民兵模范张文志在自学。
 
上世纪六十年代,孙吴县军地领导召开征兵会议。
 
上世纪六十年代,孙吴县人武部正在组织民兵进行射击训练。
 
上世纪六十年代,孙吴县人武部民兵对手中的步枪爱不释手。
 
上世纪六十年代,训练间隙,在训练场上进行理论学习的男女民兵。
 
上世纪六十年代,正在自学的民兵。
 
上世纪六十年代,女民兵们不爱红妆爱武装,她们正在进行轻武器射击瞄准训练。
 
上世纪六十年代,女民兵们正在持枪进行刺杀训练。
 
上世纪六十年代,孙吴县的女民兵们进行文化知识学习。
 
上世纪六十年代,两位女民兵手握钢枪,在边境线上为祖国站岗执勤。
 
 
 上世纪六十年代,身背钢枪的两位女民兵在聊天时露出灿烂的笑容。
 
上世纪六十年代,孙吴县人武部组织驻地青少年学生进行防空射击瞄准训练。
 
上世纪六十年代,孙吴县人武部组织驻地中小学生肩扛红缨枪进行军事训练。
 
上世纪六十年代,孙吴县人武部军事干部走进驻地青少年学生中间,向他们传授军事知识。
 
上世纪六十年代,孙吴县人武部组织驻地中小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上世纪六十年代,孙吴县人武部组织民兵召开通讯报道会议。
 
上世纪六十年代,粉刷在民房上的“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标语。
 
上世纪七十年代,民兵正在进行文艺演出。
 
上世纪七十年代,民兵正在进行文艺演出。
 
上世纪六十年代,孙吴县人武部正在组织民兵学习军事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