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经典,都是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陈鹤琴于1925年所著《家庭教育》一书至今已再版了几十次,当真称得上“家教经典”! 今天我们继续转载该书内容。 (作者:陈鹤琴(1892.3.5—1982.12.30)著名教育家,我国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的奠基人) 第六章 游戏与玩物(续) 原则四:小孩子玩好东西以后,应当立刻整理好放在原处。 讨论:小孩子大概不会知道去整理他所玩好的东西的。做父母的应当常常督察他,诱导他,使他慢慢儿养成这种良好习惯。这种习惯在小时不养成,那到了年龄大的时候,还是不肯整理东西的。 我常看见有许多中等学校的学生,早晨起床以后,连他自己的被褥也不高兴去叠。倘使有人去问:“你为什么不叠被呢?”他们说:“今天晚上还是仍旧要睡的,现在何必支叠它多一种麻烦呢。”哈哈,他们所回答的话真是妙极了。天下恐怕没有一用而以后永不用的东西。照他们的说起来,一用以后,可以不必再去整理了。所以他们看了书报,就不高兴去整理书报;吃好了饭就不高兴去洗他们的饭碗。他们这种懒惰性,都是小的时候,做父母的没有好好的教训他们的缘故。所以到了现在就有这种行为。其害一。 不整理玩好的东西,一方面固然养成惯性,还有一方面,外表上很不雅观。我想凡是无论什么人,都爱齐整的。乱摊玩具,乱放书籍是最不雅观的样子,除了同他同性质的人,常常容易引起别人的厌恶心。其害二。 东西放在原处,以后用的时候,找找便容易了。倘使东摊摊,西放放,那么以后用它的时候,便不容易找了。我常常看见有的家庭是很会摊东西的。无论什么用过以后,都随便一丢,以后要用起来,大家就记不起了。费了许多工夫,费了许多精神去寻一样东西,寻着了固然没有事,寻不着就大家骂起来了。他说你会摊,你说他会摊,你说我,我说你,在旁边的人实在难以为情。一个儿子对着他母亲说:“你们一天到晚,除了吃饭睡觉以外,是寻东西的。”这句话真可谑而虐了。这种弊病也许是小的时候养成功的。其害三。 小孩子不整理好他的东西,做父母的因为不雅观,所以常常替他去整理,放在原处。到后来,小孩子以为做父母的应当替他整理东西的,以后玩好了东西,就永不高兴去整理了。养成小孩子“已逸人劳”的观念。其害四。 以上四种弊病是显而易见的,其余的弊病还很多,今从略而不举了。 讨论:小孩子有时候不高兴独自去整理他玩过的东西。在那个当儿,做父母的可以用他平日所喜欢的东西去助他的兴趣。“嗨嗬”、“嗨嗬”的叫着搬东西是一鸣平时最喜欢做的,所以我就利用这种方法去引导他。倘使我们不去引导他而去强逼他,那他心里就要很不高兴了;虽然他因为怕你,不敢不去做,但是他的心里已经很不舒服了。如果他不受引导,好就不得不用强逼手段了。 (铭爸talk:能诱导就不要强迫,这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重要一点。做父母的掌握好了,教孩子就不会那么费力了。) |
|